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助产人才开辟新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拟定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运用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论证进行高职助产专业课程重组,确定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函询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0,熟悉系数为0.88,权威程度0.89;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5.39;构建了"两结合+四模块"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论]本课程体系改革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高职助产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教育 助产专业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两结合 四模块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学博士护理哲学与理论构建课程内容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该课程的实施效果。方法由2所护理学院教师组成核心课程团队,通过研讨形成课程内容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案并在8所院校实施,采用自制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结果自2015年3月—2018年1月共实施4期课程教学,102名学生参与线上及翻转课堂的课程学习并填写问卷。82.4%(84/102)的学生认为开设护理哲学课程非常有必要,88.2%(90/102)的学生认为开设护理理论构建课程非常有必要。4期学员对课程学习内容大部分掌握或完全掌握的比例为44.1%-89.2%。结论该课程促进了研究生对护理以及护理哲学与护理实践的理解,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促进我国护理院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合作。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课程 护理哲学与理论构建
  • 简介:从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的整体要求出发,探讨培养军校临床医学生护理技能教学的实施方法,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 标签: 军校医学生 护理技能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学校2020级护理专业中选取92名学生进行研究,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比对两组教学效果。方法 观察组学生使用综合模拟情景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对比教学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相较于教学前,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明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教育 急重症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根据目前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环境,借鉴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经验,探讨“五位一体”产教融合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确立建设基本构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实训项目,对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具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产教融合 护理实训基地 五位一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PD)护理中实施医体融合理念下全程干预模式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1.1-2023.7.31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PD患者,随机数字表下将其纳入两组,对照组(n=32)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n=32)医体融合理念下全程干预模式;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UPDRS-III)、平衡能力(BBS)。结果:护理后,观察组UPDRS-I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护理中实施医体融合理念下全程干预模式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改善,可推广。

  • 标签: 医体融合理念 全程干预模式 帕金森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耳鼻喉科门诊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择我院耳鼻喉科门诊120例患者,将其分组,n=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多元化健康教育,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门诊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

  • 标签: 多元化健康教育 耳鼻喉科门诊 疾病知识知晓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多元化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早期多元化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运动功能PDI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质量直接与患儿的运动功能相关,早期多元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

  • 标签: 早期多元化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后疫情时代下应加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时代下护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爱国主义认知和内化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例,从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团队培育、人物事迹和典型案例教学方法的建立来实现对护生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并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做出阐述。

  • 标签: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教育 护生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介绍《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指出在《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灵活掌握及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及实训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

  • 标签: 高职高专 健康评估 教学方法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据报道目前所面临的任务是:新形势下卫生服务人员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日常实践中的应用;执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2003年的医学研究所(InstituteofMedicine)报告中指出,对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应进行以下核心能力方面的教育:强调“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参与跨学科的团体合作;强调循证实践;能够把安全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应用护理信息学的能力。

  • 标签: 护理教育 护理信息学
  • 简介:目的通过开设老年疼痛治疗跨专业选修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老年疼痛知识和态度水平。方法由跨学科医护师资团队对两个学期选修老年疼痛治疗课程的120名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开展疼痛教育,比较课前课后医学生疼痛态度、信念和知识的变化,评价医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时,医学生疼痛知识得分由(33.46±8.85)分提高到(55.46±10.02)分(t=17.560,P〈0.01)。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条目均分为3.93分。结论跨专业开设老年疼痛治疗选修课是对医学本科生疼痛教育的有益尝试。

  • 标签: 教育 医学 学士 跨学科 老年人 疼痛管理 选修课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学习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素质。方法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学习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评价,以及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建议。结果117名学生中79.5%认为《学习学》开设很有必要,96.6%认为10项主题教学内容合理,83.8%对5位教师的轮流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举例说明,学习收获最大的则是学习心理的调控。结论护理本科生开设学习指导课程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教育者需不断摸索和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学习指导 护理 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本科护理教育1998年和2006年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情况。结果1998年19所护理本科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的科目和学科范围狭窄,只有14门必修课,无任意选修课;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仅占总理论学时的4.08%。2006年47所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数量达到了70余门,有76.6%的学校开设了任意选修课,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等多类课程;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占总理论学时的7.37%。结论2006年本科护理教育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状况较1998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目范围和学时比例都有所增加。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人文科学 课程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和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溯、文献分析、访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35和0.897;第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W)分别为:0.085、0.344、0.425、0.619(P<0.01).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两轮函询之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协调性均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护理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课程整合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使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满足新时期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方法分析目前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状况,比较美国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特点,对我校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结果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构架。结论通过对我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不仅加强对护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适应了现代化对高能力护理人才的需求。

  • 标签: 护理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本科
  • 简介: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体现。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护患沟通精品课程经过长期的建设和探索,已经在教材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专业 护理 沟通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