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2岁。因乏力、腹胀、怕冷、四肢肌肉酸痛1个月于2006-10-01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乏力、腹胀、食欲减退,伴头晕、倦怠,于外院查知血脂高(具体不详),予服用洛伐他汀治疗2周,用药后腹胀加重,并出现怕冷、四肢肌肉酸痛遂来诊。

  • 标签: 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皮肤瘙痒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患者皮肤瘙痒原因,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主要有电解质代谢紊乱、氮质代谢产物生成增多、过敏反应。试验组患者透析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非常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此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在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共计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我院进行131碘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131碘治疗中,对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优化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护理干预 131碘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往临床中难以发现的疑难杂症也逐渐被发现,并得到了细分与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女性而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其生产后常见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对以后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早期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 经会阴超声 (transpe rineal ultrasound,TPUS ) 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 标签: 经会阴 超声诊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12/2016-12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127例,作为合并组;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作为单纯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中,女性患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其中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高于其他甲状腺功能障碍类型;在性别、病程、BMI上与单纯糖尿病存在明显差异。TG、TC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FPG、尿酸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在性别、病程、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TG、TC、FPG、尿酸实验室检测指标上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CHF)患者诊断以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Ⅰ+Ⅱ级慢性心衰患者26例,Ⅲ级慢性心衰患者25例,Ⅳ级慢性心衰患者29例),将其划分试验组,从体检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样本开展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样本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分析NT-proBNP与心衰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NYHA等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越高(P<0.05),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越低(P<0.05);NT-proBNP得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NT-proBNP得分与HFEI评分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这充分表明心脏超声诊断结果能够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建议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管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术后患者84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乳腺癌术后患者(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1.43%(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健康管理及功能锻炼指导,能促进患者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常伴随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使肠道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加剧了SAP的病程.肠道微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过度释放以及细胞凋亡,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屏障损伤的机制。探讨SAP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对治疗SA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肠道 内外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对比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凝血、低血压、体温升高、高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保证治疗方式的安全和有效,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子宫是女性极为重要的生理器官,其健康与否与个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关注子宫健康是保护女性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与子宫相关的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仍持高不下,例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种病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体诊断较为复杂,后续治疗方法较多,且正在研究中。本文将对该病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探究。

  •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6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血肌酐和尿素氮方面,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清胱抑素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吡嗪酰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之中,不仅可以对肾脏尿酸的排泄造成影响,同时也能够通过肾功能免肝指标对用药状况进行监测,避免不良损害的出现。

  • 标签: 肾功能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吡嗪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人参皂甙Rg3,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髓系抑制性细胞CD11b+CD33+和CD3+CD8+的比例较对照组降低,CD3+、CD3+CD4+、CD4/CD8明显上升。结论人参皂甙Rg3能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人参皂甙Rg3 T淋巴细胞亚群 髓系抑制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膝功能进行评定,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5.1%,治疗组的的优良率为93.0%,治疗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骨折 膝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护理。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吗丁啉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整体护理服务。结果实验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认知、吗丁啉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吗丁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服务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吗丁啉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护理 满意度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妨碍女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足以见其危害性。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经过了严格的临床实践,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并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尤其目前产科领域正在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倡导自然分娩的形势下,重视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 标签: 儿童近视性弱视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红光闪烁治疗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护理 综合护理 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全切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