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发性气胸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后行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25±6.13)分、(7.36±1.20)分及(91.66±5.7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后行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护理干预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RS)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声像图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声像特征有更好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应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式,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或住院患者21例,对比起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RS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与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与IDC组病灶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后方回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周围高回声晕、边界、钙化灶、腋窝淋巴结异常及血流信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RS病灶的发现具有一定价值。RS的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及超声征象与IDC具有一定区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鉴别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的患儿30例,综合分析患儿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0例患儿中有6例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1例经尿激酶再通获得成功,5例在导管堵塞后拔管。结论合理配置药物,积极采取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方法,对置管技术进行规范,充分了解导管维持的相关知识,可显著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 标签: 脂肪乳剂 新生儿 护理对策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4月开始至2018年4月截止年时间内收治的需要血液净化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依据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对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净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与腓骨近截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采用接受治疗的4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3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为23例,予以关节清理与腓骨近截骨联合治疗,比较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实施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截骨治疗,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清理 腓骨近端截骨 膝关节内侧间室 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护理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形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的护理形式。比较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8%,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12±1.21)天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02±3.43)天,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干预前,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组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2.67±5.65)和(41.43±5.3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1.09±5.98)和(52.45±5.45),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采用精细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SAS评分和SDS评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精细护理 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肾结石患者时使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方法收集肾结石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将组一期清石率、总清石率以及手术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一期清石率和手术时间均更优,P均<0.05;对比总清石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肾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均能够使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一期清石率,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治疗中应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将我院收治的80例UPJO患者随机分为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以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比较组的临床指标,对比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组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UPJO的治疗中应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组均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比较,研究组(13.60±1.7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1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效果评价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的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的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及ICU。5种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及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第一次送检的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及以后阳性标本的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深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的100例胃底贲门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组,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比较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近胃大部切除术对胃底贲门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的高于采用近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近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对胃底贲门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远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组,对照组为动力髋螺钉,观察组为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对比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种方法进行比较,防旋型股骨近髓内钉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锁定钢板结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疏松性肱骨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骨折患者8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将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骨折患者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近胃舒张和胃排空功能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1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9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吗丁啉多潘立酮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实行莫沙必利治疗方案,对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状况及不同时间近胃容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胃排空及近胃容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排空较对照组更高,而近胃容积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期间,应用莫沙必利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胃排空及近胃舒张,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胃排空功能 近端胃舒张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质量水平,是医院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分析了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科研经费 医院 经费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治疗口腔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口腔白斑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在常规补充维生素的基础上使用昔布联合维A酸软膏进行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塞来昔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80.43%和23.91%,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基础上对口腔白斑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白斑病 维A酸 塞来昔布 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气阴虚心悸患者通过中医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气阴虚型心悸患者资料7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西药盐酸美西律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药炙甘草汤加减量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81.0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气阴虚型心悸患者采取炙甘草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早搏次数,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少,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气阴两虚型 心悸 中医 炙甘草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颌面部手术进行皮内连续缝合与间断对位缝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颌面部需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20例为颌面部择期手术。将随机的1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和随机10例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为A组,余下患者为B组,共分为组。缝合皮肤时A组采用6-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B组采用6-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结果1例患者伤口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好转,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月随访,组患者中,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无论何种缝合方法,瘢痕不明显;而1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7例为连续皮内缝合,6例为间断对位缝合),瘢痕均较明显,余7例患者瘢痕不明显。结论颌面部手术的疗效瘢痕大小与皮肤缝合方法关系不大,而与颌面部伤口与皮纹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 标签: 颌面部手术 连续皮内缝合 间断对位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视性弱视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近视性弱视患儿84例,平均分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全遮盖法与闪烁红光法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则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予以联合治疗,对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给予详细的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前,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灯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近视性弱视 选择性治疗 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对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联合治疗,对比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而言,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少等优势。讨论使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

  • 标签: 肾结石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