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0例血液检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取单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其诊断准确度。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阳性检出率为21.67%,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8.33%,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单独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中,单独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检验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误诊率
  • 简介:LZ-410盼生安(以下简称LZ-410)是一种广谱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BEL-7402肝癌细胞株(以下简称肝癌细胞),经LZ-410处理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了胞质内线粒体,空泡和游离核糖核蛋白体等细胞器的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说明: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局部或全部空泡化,其变异率由0剂量点的10.3%增大到60μg/ml剂量点的55.0%;胞质内空泡众多,并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变大;胞质内游离核糖核蛋白体明显减少。形态计量学分析进一步说明,线粒体的面积,周长,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等儿直径等二维参数,与0剂量点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并随着剂量的增大有变小的趋势;各剂量点胞质内空泡的各项二维参数与0剂量点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并随着剂量的增大主明显增大的趋势。线粒体的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和比表面等3项体视学参数均与0剂量点有显著差别(P<0.01),前2项随剂量的增加而变小,后1项参数(即线粒体的比表面)则随着剂量的增大而明显变大;空泡的上述3项参数,前2项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变大,后1项参数(即空泡比表面),则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小;游离核糖核蛋白体的数密度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实验结果提示,LZ-410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癌细胞的线粒体,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系统,致使肝癌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导致癌细胞退变萎缩,塌陷而死亡。

  • 标签: 肝癌细胞 超微结构 线粒体 形态计量学
  • 简介:  摘要:目的 浅析盐酸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卵巢形态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4年 4月~ 2016年 4月确诊收治的 4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卵巢形态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卵巢表面积、基质面积、基质面积 /表面积以及卵泡计数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P<0.05);患者的胰岛素敏感系数相比治疗前显著上升( P<0.05); HOMA、促黄体生成素、睾酮以及促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后卵巢形态会发生较大变化。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症 盐酸二甲双胍 卵巢形态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假体选择方法。方法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有纳入患者术前均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了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患者,应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按照关节翻修术的方法来处理;对于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可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CAD技术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近段 SINGH指数 髓腔张开指数 皮质骨指数
  • 简介:应用Disector方法研究一侧肾切除成年大鼠留存肾肾小球的形态计量学改变。结果表明,成年SD大鼠行一侧切除术后四周,留存肾(右)肾小球平均体积较假手术对照组(右肾)增加43%(分别为6.49±1.15×10^5μm^3,4.55±1.00×10^5μm^3,P<0.05)全肾体积增加49%(P<0.01),肾小球体密度没有改变(分别为5.58±0.22×10^-2,5.51±0.44×10^-2,P=0.7790);肾小球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36%(分别为79.9±13.3mm^-3,125.6±28.2mm^-3,P<0.05),全肾(右)肾小球总数没有改变(2.55±0.33×10^4,2.53±0.45×10^4,P=0.9500)。提示成年及成年以后肾切除,留存肾肾小球功能的代偿主要依赖于体积增大以增加滤过面积,肾小球平均体积与全肾体积增加相仿,肾小球的代偿性生长不包括肾小球数量的增加。

  • 标签: 肾切除 留存肾 体视学 DISECTOR 肾代偿 肾小球
  • 简介:摘要主动脉弓分支的解剖学变异比较常见,且类型繁多,以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尸体解剖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但两者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尸体解剖为静态研究,DSA虽然为活体成像,但具有创伤性和辐射性。MRA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高场磁共振机的普及,主动脉弓以上联合MRA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主动脉弓 解剖学变异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移植3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例,植骨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骨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 纳米人工骨 植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矫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期间分析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分析仪应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4月~ 2020年 03月收治的 48例血常规异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分别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A2组)以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A1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就组间白细胞分类各水平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率展开对比。 结果:A1组血常规异常患者 NE水平、 MO水平、 EO水平以及 LY水平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但 BA水平高于 A2组明显( P<0.05); A组血常规异常患者核左移、白细胞减少以及红细胞异常检出率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异常血小板、幼稚红细胞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明显( P<0.05)。 结论: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血常规异常患者检查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对于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最终实现血常规异常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预后。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分类 血常规形态学检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筛选60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A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以DSA为依据判断CTA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诊断准确性上,CTA和DSA无显著差异( P>0.05);以DSA结果为依据,CT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上检出准确率分别是95.42%、88.00%、94.74%、86.67%、100.00%;光滑斑块、不规则斑块、溃状斑块分别为55例、21例、8例。结论 CTA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效果理想,可了解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纳入14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所有受检者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简称仪器检验),另一份予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涂片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单一应用仪器检验的检出率(P<0.05),联合检测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仪器检验的检测结果(P<0.05)。结论:仪器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检出异常细胞阳性率高于涂片检验,可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两者优势结合优势显著。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热疾病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所产生的效果。方法:60例发热患者纳入研究组,59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各项指标以及各类血细胞异常类型的检出情况,同时计算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结果:研究组的检验指标以及在小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变化及白细胞变化等异常类型方面的检出率均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另外,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准确率为95.80%,灵敏度为91.67%。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着较高灵敏度,在临床对发热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前,该项检验项目的结果可以使临床诊断更具可靠性,有利于医师依据检验结果制定出完善的治疗方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发热疾病 细胞形态学检验 疾病诊断 灵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单纯癌临床诊断的量化标准。方法:对20例中期和20例晚期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多核糖体的7个形态参数进行体视学分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剔选各参数值,建立判别函数。结果:Vvr2、Svr2、SR与Sr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回代判别正确率达到85.7%。结论:本研究建立在乳腺单纯癌临床诊断量化标准对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判断其亚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晚期乳腺单纯癌 粗面内质网 核糖体 体视学 乳腺肿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宫瘤消胶囊治疗内异症提供组织病理形态学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及EMT模型大鼠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药物治疗后,光镜、电镜下观察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结构。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旺盛,用药各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腺体和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减少,其中宫瘤消中、大剂量组最为明显。电镜下,模型组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用药各组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呈肿胀、坏死、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宫瘤消胶囊可破坏异位内膜细胞,直观反映了该药的疗效性,为该药治疗EMT提供了组织病理形态学实验依据。

  • 标签: 宫瘤消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织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对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当地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血液病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为95.8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的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为85.83%,两种检验方法的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经外周血细胞形态血检验,正常细胞形态所占百分比为4.17%、小细胞性贫血检出率为18.33%(22例)、大细胞性贫血检出率为4.17%(5例)、附红细胞体检出率为12.5%(15例)、异常细胞检出率8.33%(10例)、异性淋巴细胞检出率20.83%(25例)、疟原虫检出率6.67%(8例)、感染检出率25%(30例)。结论血液检查异常中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细胞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漏诊 误诊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 标签: 丝素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本院纳入的7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 比较检验结果发现,两组各项数据之间较为接近,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两种方式的检验结果较为接近,因此可以考虑将其联合应用,进而提高检验效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221年8月-2022年8月,对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通过颌面专用CT成像技术对上颌窦进行扫描,测量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上颌窦内外径宽度、上颌窦容积,并与呼吸紊乱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窦容积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及上颌窦内外径宽度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上颌窦形态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上颌窦容积与上颌窦气化程度通过影响鼻腔支撑结果,影响气流通气,从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病情产生干扰。

  • 标签: 上颌窦形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128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研究,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纳入对照组,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幼稚粒细胞、单核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和总阳性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效果更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21.1.1-2022.9.30期间血常规检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比较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检测结果。结果:单一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各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结果高于任一单一检测结果(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