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如何培养精神护士应具有的心理品质。方法结合相应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的体会,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及沟通技巧进行探讨。结果精神护士不仅应具有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应保持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的心态,同事应具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更应具有同情心,善于与患者沟通,体察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感情反应,帮助疏导其心理压力。结论为了精神患者得到治愈率、生存率的提高,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专业知识 心理品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影响急诊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优化就诊流程,做到快速分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脑患者的护理现状,提出连续性护理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临床中。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护理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对于老年脑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直接、良性化的影响,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脑科 连续性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全医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医院教育培训工作也因此而愈加重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带教人员的视角,结合带教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分析遇到的问题,希望对正在从事带教或即将从事带教工作的社区医院有所帮助。

  • 标签: 社区医院 全科医生 实习 带教
  • 简介:摘要全门诊护理服务是为不住院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门诊手术、输液、体检、保健、健康咨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服务等在全门诊护理服务之列。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水平和素质的窗口单位,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医院的形象代表,更是患者了解医院、接触医院、信任医院、最终依靠医院为其诊疗康复的媒介者。如何提高全门诊护理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护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各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全科门诊护理 整体素质 提高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标本前处理流程个性化护理对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找出现阶段我院检验标本前处理组流程的问题,综合实施采用真空管和条形码、优化离心过程、先离心后编号、增加标本处理批次这4项优化措施,评价总体效率。结果研究发现,优化后,可减少或省去编号、信息录入、吸样、离心归位等步骤的操作时间,减少出错的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结论优化标本前处理流程在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更是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高准确度的检测结果,适合在检验工作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标本前处理流程 检验科生化组 人为操作 优化离心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内分泌护理应用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从转变护理观念、规范护理流程、调整护理模式、优化护理环境等各方面入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6.67%,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内分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转变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肯定,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内分泌科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对急诊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减轻压力及如何有效地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急诊科 职业压力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对于中医全医学领域研究甚少,缺乏专业性医学人才,总体的医学教育质量不高,这不仅阻碍了新医改背景下中医全医学的发展,而且还延误了中医全医学发展的进程。在此困境下,如何规范统一化模式,培养优秀的中医全医学人才,完善当前中医全医学教育,将是中医全医疗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就以中医全医学教育的发展为思路命题,对其进行深入化解析。

  • 标签: 中医全科 医学教育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某精神病护理人员和内科护理人员各2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包括SCL-90和自制压力源调查表。结果精神病护士在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等6个因子,显著高于内科护士,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压力源调查表发现,精神病护士在人身安全、患者意外和来自家属的压力显著高于内科护士。结论精神病护士心理状况相对其他科室护士更忧。

  • 标签: 精神病科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的具体培养策略。方法选取急诊的20名低年资医护人员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急诊理论知识、急救操作等内容的培训,再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进行实训操作指导,指出其护理工作的不足,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试以及急救操作的考核,对比考核评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低年资护士经过培训后,其理论考试分数以及实际操作考核评分都远高于培训前,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低年资护士进行统一的综合素质培训,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综合素质 培养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性行为。所以,安全防范与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不安全因素 管理与对策
  • 简介:摘要精神的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考验。再者,精神患者的特殊性造成精神护理工作的高危风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特殊工作压力的能力。本文从分析精神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入手,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措施,希冀能对精神护理工作高效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防范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急诊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对我2014年1月~2014年6月发生的7例投诉纠纷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2例进行回顾,探寻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的应用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院内转运患者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减少转运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接收科室的满意度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院内 安全转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针对急诊特点,组织科室学习,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流程,弹性排班,强化业务培训,改善硬件设施,多个部门协作等举措。结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探讨优质护理对于精神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为某医院精神自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各为10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调查来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护理质量有着明显提高。两组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精神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认知。

  • 标签: 优质护理 精神科 精神状态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低钾血症患者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76例低钾血症患者进行分析,选择时段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形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8例予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实验组,而另38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低钾血症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低钾血症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37例患者的护理记录资料,观察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解决对策。结果437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2.5%。聚类分析结果得知,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护理观念陈旧、护理操作熟练度差等。结果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管理者应充分重视,积极预防,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管理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