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肛肠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78例病人作为对象,依据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39例,基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实行综合疼痛护理管理,评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72小时肛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基础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用于肛肠科病房中的效果突出,既可减轻病人疼痛及排便困难等症状,又能加快康复进程,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肛肠科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评分 排便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症量表(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治疗前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气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对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对比,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初次测量,对初次施测存在心理异常的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再进行SDS重复测量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晚期食管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经过一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其SDS评分由34.7±7.4降为26.9±6.7;其抑郁的发生率由60.29%下降为2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抑郁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娩镇痛应用导乐无痛分娩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分娩镇痛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实行导乐无痛分娩,对照组实行常规分娩镇痛。分析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分娩镇痛总有效率为92.5%,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为5.0%,比对照组的22.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运用导乐无痛分娩法,有助于提高分娩镇痛效果,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

  • 标签: 临床分娩镇痛 剖宫产 导乐无痛分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哮喘治疗中应用酮替芬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诊的102例哮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其中,先就诊的51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51例纳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沙丁胺醇治疗,而治疗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80.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喘息、咳嗽以及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酮替芬效果比沙丁胺醇更显著,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哮喘 酮替芬 沙丁胺醇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设作实验对象,随机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2组实施相同治疗措施,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比2组护理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配合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消毒隔离等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护理方法以及施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我科收治抑郁症失眠患者56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科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教育等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均改善显著,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失眠患者,选择有效且针对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康复而言,其施行意义重大。

  • 标签: 抑郁症 失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帕依固龈液对牙周病的综合疗效。方法2012年8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西帕依固龈液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I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GI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辅助治疗牙周病能改善患者的牙龈状况,提高综合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西帕依固龈液 牙周病 牙龈状况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的科研投入—产出分析、科研绩效评估是判断医院科研水平和效率是否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科研管理工作者关注和不断探索追求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某三甲医院目前科研投入-产出转化的整体现状进行绩效评估,分析阻碍和滞后医院科室科研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的措施和改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该院2011-2015的科室科研情况及医院内医务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承担科研立项、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取得科技成果、发表科研论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及专利发明等方面搜集数据进行研究,运用构建的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将不同的评价指标根据基本分、权重和项目数计算出得分,最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投入分值、产出分值和科研绩效比,并对各个科室的投入分值、产出分值、科研绩效比进行排名。综合得出每个科室每年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呈正相关关系,每个科室每年的科研经费数量与科研产出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本院科研实力相对不足,且各科室间差距较大,有些科室如肿瘤内科的科研投入较高,比如投入的科研经费及立项较多,虽然产出的绝对值高于其它科室,但是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理想产出值,因此科研绩效比较低,换言之就是科研产出率低。有些科室如胸外科科研投入低,投入的科研经费及立项少,而科研产出高,科研绩效比高。

  • 标签: 科研管理 绩效评估 科研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取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于手术后第1、7、14、21、28d这五个时间点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和斜板试验标准进行大鼠肢体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尼氏染色发现脊髓内部的灰质和白质已经出现变性坏死。术后半切损伤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并且术后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

  • 标签: 脊髓 半切 损伤 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方法选取6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入睡困难30例,不能熟睡18例,早醒8例,睡眠时间缩短4例。经临床心理护理指导,睡眠障碍症状缓解或减轻。焦虑情绪得到适当控制。结论帮助病人正确看待失眠对机体的影响,淡化病人对睡眠的过分关注和对失眠的恐惧担忧,指导病人对失眠症状采取接纳的态度。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障碍 护理评估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消心痛、心痛定、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4粒/次,每日3次,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变化,心电图、血压及心率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对心电图的改善作用相似。结论通心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绞痛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患者死亡原因,并对引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经维持血液透析出现13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6.25%,其中8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剩余患者死于器官衰竭等其他并发症,死亡患者的血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而同时,死亡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患者,根据对死亡患者相关独立因素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患者多死于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现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引流时间、并发症、气管切开情况有关;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避免颅内感染的再次发生,而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杜绝感染发生,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分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年我院收治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冠心病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情况分析患者冠脉病变风险,进一步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明确病变情况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进行危险分层评分,中危以上给予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危险分层评分情况为得分在26~40分的患者有28例(50.90%),得分在41~50分的患者有17例(30.90%),中高危患者的总占有率为81.82%。实验组危险因素评分中危以上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62.86%,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易形成栓合并心血管疾病,但实际体征不明显,可通过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明确患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及时预防,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冠脉病变 危险分层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生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126例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总结相关临床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侵入操作、营养不良等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卫生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侵入操作和营养不良等,给予针对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是保证手术成功与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置手术体位的目的。然而,一些术中体位的危险因素会导致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术中体位护理干预在手术过程中预防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术中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术中的体位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术中体位 并发症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呼吸机通气超过48h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输血史、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镇静评分、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管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输血史、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镇静评分、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管情况共8项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予以相关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