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BI)胃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防治时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PN持续时间超过14d的VLBBI,符合本研究条件9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参考2006《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制定静脉营养应用方案,同时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PN的能量控制在70~80kCal/(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PN开始2天给予原型谷胱甘肽和熊去氧胆酸治疗10天。两组患儿在入院后2d、7d、14d、21d时分别检测TBA、DBil、TBil、ALT和r-GGT等血生化指标;记录患儿基础疾病及住院期间合并症,黄疸及大便颜色;PNAC的发生率;PN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有无皮疹、食欲不振、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其PNA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长速度和日摄乳量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PN时间、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性(P<0.05)。两组在出生后2d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在出生7d、14d和21d时,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安全有效。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切除术后疼痛评估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指数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疼痛评估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0-3月龄新生儿进行视觉相关检查,了解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规律。方法通过对600例0-3月龄正常新生儿分为3组进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屈光检查,记录FVEP的P2潜伏期、振幅以及屈光检查的球镜、柱镜数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新生儿视觉传导功能以及屈光状态。结果0-3月龄所有新生儿FVEP的P2波潜伏期平均值为(158.42±20.74)ms,95%可信区间为(153.42―163.42)ms,振幅平均值为(6.30±4.09)μv,95%可信区间为(5.40―7.20)μv;0-1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58±1.39)DS,柱镜平均值为(-1.56±1.16)DC,1-2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09±1.52)DS,柱镜平均值为(-1.91±0.62)DC,2-3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11±1.27)DS,柱镜平均值为(-2.10±1.71)DC,三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月龄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P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为153.42―163.42ms;3月前各组婴幼儿的球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随诊时间定为大于3个月。

  • 标签: 新生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考法决定教法,教法决定学法,科学的考试方法能正确引导教学活动。本文从师生共同评价考试法,无分数日常考试法,综合考试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 标签: 健康评估 教学考试 素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梅毒患者血清标本60份,对其分别采取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并对5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其他四种手段发生显著升高(P<0.05);TRUST、TPHA法以及胶体金法的敏感性较低(P<0.05)。结论在梅毒血清检测中,ELIS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可与TPPA发联合,作为梅毒筛查的首选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安全转运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76%<11.50%)、并发症发生率(2.38%<11.50%)相对更低,转运时间(11.42±2.46)min<(15.23±3.18)min相对更短(P<0.05),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24%>80.95%)相对更高(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护理,减少安全风险,为临床急救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支持。

  • 标签: 危重患者 转运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泪液辅助诊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筛选出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接收入院的60例(120眼)较典型干眼病人,乱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60眼)两组都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人工泪液辅助治疗,对照组不加人工泪液诊疗,归纳总结从而评估人工泪液辅助诊疗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说明加用人工泪液的综合治疗对缓解患者干眼症状疗效更好。结语干眼患者病因复杂,常规综合治疗并不一定能够收获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人工泪液辅助治疗可以更高效的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健康水平,应将其尽早纳入诊疗方案中。

  • 标签: 人工泪液 干眼症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疼痛是住院新生儿中普遍存在的,由于过去对其认识不足,常常忽视了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新生儿期的疼痛近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影响疾病的预后;远期则可能导致神经发育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因此,新生儿疼痛应引起重视,并给予有效的镇痛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病人的焦虑状态,对其产生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不同种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对患者入院、手术前和出院前的焦虑程度予以测评。结果此研究中的56例患者手术前一天的焦虑评分均大于标准分数。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焦虑评估,对手术前心理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术 焦虑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护理的对策。方法对住院的62例产后大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大出血总数的62.9%,其他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大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宫产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拟行剖宫术的产妇随机化分组,一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前一天,所有的产妇均应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将所得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确认为焦虑、抑郁发生与否并统计其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剖宫产产妇术前的焦虑、抑郁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积极地进行剖宫术前心理干预措施是值得的、有效的。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评估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普外科手术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评估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术后的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评估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 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两组就其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食管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泮托拉唑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盆腔炎治疗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门诊治疗的盆腔炎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4%,对照组为16.7%。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联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其生物利用度高,抗菌范围大,安全也可以保证,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盆腔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测量在椎小关节头尾测趋向性变化框架下的退行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间收治的L4椎体滑脱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S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没有滑脱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G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椎小关节头尾侧角实施测量。结果DS组患者各个节段头尾侧小关节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DG组的各个节段的小关节角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DS组滑脱节段与相邻节段头侧小关节相比都表现出矢状化的变化趋势。结论小关节头侧的矢状面趋向性变化及小关节尾侧冠状面趋向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退行腰椎滑脱最主要的病因学因素。

  • 标签: 椎小关节头尾侧 趋向性变化 退行性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轻型脑外伤患者进行RBMT3与MMSE的相关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外伤组80例,另选择40例匹配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均采用RBMT-3和MMSE进行评定,对其评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MMSE量表得分,仅记忆力这项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RBMT3量表的粗分,仅信件即时及延迟回忆两项目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结果仅MMSE中记忆力这项与RBMT3中记住姓名延迟回忆、路线即时回忆、路线延迟回忆、信件即时回忆、信件延迟回忆、定向与日期各项间没有相关。结论轻型脑外伤患者的RBMT-3行为记忆量表与MMSE量表具有高度相关

  • 标签: 脑外伤 行为记忆功能 RBMT-3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