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安宁疗护,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降低明显,疼痛评分较低,睡眠质量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晚期癌症患者 安宁疗护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对飞行员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疗养的46例炎症性肠病飞行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后对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强化心理护理(研究组),分析两组在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85、3.126,P=0.000、0.003);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94、3.412、4.240、2.244,P=0.001、0.001、0.000、0.030)。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飞行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化心理护理 飞行员 炎症性肠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肛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疼痛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经肛裂手术的患者134例,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其心理状态、疼痛情况。结果:经护理措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疼痛情况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疼痛情况均得到明显缓解,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疼痛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肛裂手术后的患者而言,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对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肛裂手术 心理状态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采用心理治疗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反应性精神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选择其中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明确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其临床效果可以明确观察组更加优秀P<0.05。针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两组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科学合理的采用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应性精神病 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多是由于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而导致的。我国的医学领域中有着关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丰富思想,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针对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应用于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间精神科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中加入言语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更优,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言语沟通技巧应用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科心理护理 言语沟通技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精神分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身体快速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 老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语言沟通配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其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言沟通搭配心理护理能够在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心理平衡,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快病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以68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40例一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按原有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同时进行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为9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7.7%,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能拉近护患关系,让精神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与帮助,应将其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的方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conners行为量表、心理情绪状态等。结果:观察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青少年 精神障碍 社区 心理护理 行为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及治疗依从率、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精神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病情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采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障碍及护理方法展开分析研讨。方法:实验开展期限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所选样本为上述时段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病人,人数共计130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该部分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落实。结果:研究发现:恢复期病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担心出院后无法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担心疾病再次复发。结论:探究后证实:消除社会偏见,获得家庭成员及单位领导的支持,开展积极有效,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是消除精神病人负性心理状态的最佳方法,不仅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还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恢复期 精神病人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80例为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参照组(n=40)、分析组(n=40)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围术期优质护理+心理护理,并对比应用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6月。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分析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围术期优质护理 心理护理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上心理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以此来判断患者精神质量,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精神质量,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理护理 喉癌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在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患者SAS、SDS恢复效果较好,同时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干预模式具备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炎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宫颈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探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探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探究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宫颈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升康复效果。这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值得在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连贯性护理 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宫颈炎 康复效果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