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

/ 2

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

尹焕新孙德生谢宝钦

河北省荣军医院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运用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精神科接收的74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心理护理结合言语沟通技巧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MO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不明显(P>0.05),乙组患者护理后MOA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在采取心理护理时,加强言语沟通技巧,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护理;言语沟通;应用效果

精神疾病是常见的神经科病症,目前,临床上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但患者需长期服药,且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较差,也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质量[1]。而且,有相关研究认为,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恢复期精神压力又大,因此,若患者未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会导致其病情加重[2]。为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本研究以精神疾病患者为试验对象,观察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为研究阶段,将收治的74例精神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甲、乙组,每组37例。甲组:23例男,14例女;年龄29~58岁,平均(38.7±4.3)岁;病程2~10年,平均(6.3±1.8)年。乙组:25例男,12例女;年龄30~60岁,平均(39.1±4.2)岁;病程2~11年,平均(6.7±1.6)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纳入对象均确诊为精神疾病患者,且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肾、肝功能障碍或未接受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乙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并加强对患者实施言语沟通技巧。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对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2)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干预和指导。(3)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精神状况,加强与患者焦虑,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抚,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可与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期间,可运用语言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等。要注重沟通的方式,以免引发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同时,引导患者坚持、按时用药。通过言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并及时对其采取相应的语言安抚和心理疏导。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攻击行为、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其中,攻击行为可采用MOAS量表评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自身攻击、他人攻击、语言和物品攻击等,评分越高,攻击行为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越好。护理满意度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总分: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90分为满意;90以上为很满意。

1.4统计学数据分析

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MOAS评分指标用()表示,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O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观察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与MOAS评分差异(P>0.05)不明显,护理后乙组MOAS评分明显比甲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甲组高,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OAS、生活质量评分对比(n,)

3讨论

精神疾病在神经科中很常见,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临床上通常以保守治疗的方式医治精神疾病,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3],促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因此,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精神科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既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有助于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减轻患者的恐惧、疑虑情绪。另外,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情绪、神态等,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3]。而良好的语言沟通,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向护理人员讲出内心的困惑,便于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对自身、他人的攻击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4]。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运用语言沟通技巧的乙组患者MOA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甲组,其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比甲组高。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过程中,使用言语沟通技巧,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攻击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燕.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173-174.

[2]刘武华,童国荣,游维维.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8,24(11):171-173.

[3]黄荆英.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31-232.

[4]韩丹.精神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7):109-111.

[5]周堪清,黎丽华,潘桂香.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