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简邮刺中,对所传递的各种文书据其内容或形制等而有众多不同的称谓。其中的檄有杨檄、板檄、合檄、单檄、校檄等,杨檄或为书写于以杨木为质材的简牍之上的檄。板檄和合檄相对,经过诸多学者研究,其性质形制基本明确。而单檄也和合檄相对,我们认为单檄即板檄,只不过二者命名的角度不同。校檄,则当为源自将军之下建制为部校的檄书。檄之外,悬泉汉简邮刺还可见众多对的不同称谓,主要有以性质命名的皇帝玺、诏书和军书,以封装命名的绿纬书、阜纬书、蒲封、苇箧等。这些文书在传递过程中根据文书的不同特点来命名,涉及传递过程中邮的内容、包裹封装及批次传送等问题。

  • 标签: 西北汉简 邮书 类别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水利通史编纂在批判继承传统水利遗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第一,疏通知远,系统梳理了中国水利发展史;第二,立足现代水利工程科学,系统评价了传统水利;第三,从科学哲学和环境史角度审视中国水利遗产,积极回应当代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第四,对中国水利史的反思呈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等史学意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利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国水利通史 历史编纂学 水利史学意识 环境史 20世纪以来
  • 简介:众所周知,清代中期,尤其是乾、嘉两朝是汉学(或称考证学)极盛的时代。梁启超则指出,乾隆后期的"《四库》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①他说的不错。今天我们翻开《四库全书总目》就可以发现,那些表彰汉学、贬抑宋学的文字可谓俯拾皆是。其中卷37经部《四》类的《四反身录提要》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四反身录》是明末清初陕西理学家李颙(字中孚,号二曲,1627—1705)的作品,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李颙 《四库提要》 吕原 二曲 《四书》
  • 简介:<正>傅新立简介傅新立,艺术管理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美艺术品鉴定评估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院艺委副主任、高级院士、中国诗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十几年前。我与葉天废老师及盛国兴、蔡华立诸兄等去磐石参加书法活动。始与新立兄稔熟。他那时即是磐石文联秘书长。负责接待我们。寡言语、工作细致周到。待人接物严谨得体。无虚饰。不张扬。诚挚朴实。一派谦谦君子之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鉴定评估 管理学博士 诸兄 书画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艺
  • 简介:在旧方志编纂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做“不越境而”,就是要求志书编纂者只记述本境以内(本行政区域以内)的地、事、人、物,包括地理、建置、田赋、桥梁、津渡、市集、学校、衙署、城池、兵事、职官、选举、人物、风俗、艺文、灾异等项内容。在古代交通闭塞、生产力落后、经济和社会发展迟缓的情况下,志书编纂“不越境而”的规定执行起来并不困难,因而代代相继,被作为一条重要的编纂原则延续下来。

  • 标签: 志书编纂 方志编纂 行政区域 古代交通 社会发展 编纂原则
  • 简介:宋代吕祖谦所评点的《古文关键》是现存最早的古文评点选本,流行的《丛书集成初编》本与《四库全书》都没有保存原有的点抹。中山大学馆藏明初刻本有点抹,但颇为模糊。日本“官版本”比较清晰反映出了原有的点抹情况。《古文关键》是评点文体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编选者尚无定论。与“有评无点”而且“离诗与文而别自为”的传统文学批评形式相比,

  • 标签: 《古文关键》 编选 宋代 吕祖谦 古文评点 文学批评
  • 简介: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从汉文译成藏文的文献,《孔子项托相问》便是其中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P.T.992《孔子项托相问》进行了释读,并与敦煌汉文文献中的相关卷号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认为,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汉译藏文文献的存在表明汉藏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多元与频繁。

  • 标签: 敦煌古藏文 P.T.992 《孔子项托相问书》 汉藏文化交流
  • 简介:帅立志先生自19岁挂牌治印起至今已整整60年,刻字艺术功底深厚,其刻字可说是达到了“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境界。帅老首先是书法家,他是两届中国书协理事,其可说是气与力浑成,潇洒飘逸。改革开放后,帅老集中精力于刻字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把书法的功力融铸到刻字中去,刻结合,使其刻字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声名远播海内外。

  • 标签: 艺术 治印 书法家 飘逸 境界 浅析
  • 简介:对于中国传统礼制的演变,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序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认为三代的礼乐能够推行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而唐朝考订礼文甚备,贞观、开元之间的礼仪实践也很兴盛,却不能追踪三代,是因为“具其文而意不在焉”,所以说唐代的礼乐已成“虚名”.

  • 标签: 国家社会 礼书 唐宋 文昌 中国传统 礼乐
  • 简介:我今天要讲的是司马迁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报任安》,又叫《报任少卿》,少卿是任安的字.我们读这篇《报任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大家以后有兴趣去读《史记》,那么这篇《报任安》将为我们敲开《史记》的大门.我们今天常讲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话的依据在哪里?依据在于《史记》.因为《史记》是从五帝写起,而不是从三皇写起,也不是从夏商周写起.

  • 标签: 《报任安书》 生死观 《史记》 儒道 先秦 司马迁
  • 简介:从一本旧杂志说起2007年春,笔者在一位藏书家那发现了张竞生1927年5月在上海编辑出版的《新文化》杂志第一卷第四号。此月刊是16开本,全书140页,为“美的书店”发行,地址是“上海四马路五百十号”。

  • 标签: 张竞生 性学 荒唐 编辑出版 新文化 藏书家
  • 简介:3月1日.建瓯市方志委举办建瓯地情系列丛书《建瓯通·地理卷》首发送活动。市中心活动现场悬挂展出26面图文并茂的“建瓯地情”展板,系统展示建瓯文明发展史.重点介绍“建瓯十大历史名人”、“建瓯十大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建瓯知名企业选介;现场背面拉起建瓯地情专题宣传帷幕.亮出“福建建瓯有三霸,

  • 标签: 建瓯市 发送 地理 方志 系列丛书 图文并茂
  • 简介:出入相补原理是中国古代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本文首先给出判断古人是否认识出入相补原理的关键所在,然后引证大量传世文献并利用考古文献追溯中国早期对这一原理的应用.作者认为:它在先秦时代肯定已被认识和应用,并被用于获取现传本《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算数》等数学文献中的一部分数学方法.出入相补原理的最早应用应不晚于春秋,甚至还可能是在更早的时代.

  • 标签: 出入相补原理 先秦数学 算数书 墨经
  • 简介:因地缘关系,弱小的百济自公元前18年立国以来,一直扮演着向日本输出中国文化的角色。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285),百济王派一位名叫王仁的学者(极有可能是位汉人)到日本教天皇之子学习中国经典和汉字。日本由此有了书面语言——汉字。

  • 标签: 应神天皇 百济 《古事记》 中国经典 苻坚 句丽
  • 简介:广西新闻出版局前副局长李文杰的大作《书里外》(下简称“书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老馈送一本与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感慨良多。全书共分8辑,从第一辑到第五辑是回忆作者1952年初奉调筹建广西人民出版社开始,“三进”(社)两出(社),后义于1978年重返阔别了18年的广西人民出版社,这叫“三进两出”出版社。

  • 标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史 李文 广西新闻出版局 记忆 副局长
  • 简介:一位文学青年在特殊岁月的传奇经历,一部手抄本小说的广为流传,一段令人费解的文坛冤案。《〈第二次握手〉:从手抄本到畅销》将披露其中的奥秘。

  • 标签: 《归来》 手抄本 小说 畅销书 刘少奇 资产阶级
  • 简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先生作序,原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先生、已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先生、乡贤书法家赖少其先生题词,比较全面反映潮汕古今文献概貌的大型检索工具——《潮汕文献书目》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大型工具书 文献书目 检索工具书 潮汕 中国佛教协会 中共海南省委
  • 简介:印纸,又称印历、历子,是宋代记录官员功过用以考课的官方文书。研究关於印纸的制度,对於我们理解宋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官方文书 宋代 徐谓 政治制度 官员
  • 简介:汤序波编撰的《楚辞讲座》是汤炳正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研究生授课的课堂讲记,该书集中体现了汤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主张,是本楚辞学乃至学术研究的入门。缟撰者尊重讲稿原貌;洞悉学术脉络;力求完备周全为全书锦上添花

  • 标签: 楚辞 汤炳正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