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新型药物的面市,90%以上的CML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耐药。文章分析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CML患者发生耐药的机制,以及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耐药机制 ABL激酶区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耐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使用伊布替尼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伊布替尼治疗的3例激素耐药cGVHD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及口腔cGVHD。1例患者的口腔症状在应用泼尼松后好转,皮肤症状在口服伊布替尼后好转;1例患者的口腔症状在口服伊布替尼后好转,但皮肤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例患者的皮肤症状未见明显改善。3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感染、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结论伊布替尼对激素耐药cGVHD患者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药性,肿瘤 伊布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多黏菌素B与标准剂量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多黏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多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65例门诊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0例,女145例;年龄18~98岁[(58.8±18.9)岁]。首诊患者92例,复诊患者273例。对其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5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微生物阳性198例,阳性率为54.2%,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07株(5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70株(33.3%);革兰阴性菌检出95株(45.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20株(95%),铜绿假单胞菌17株(8.1%)次之;真菌检出8株(3.8%)。(2)首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26例(28.2%),复诊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172例(63.0%);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诊患者检出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55.2%),革兰阴性菌11株(37.9%),真菌2株(6.9%);复诊患者检出1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50.3%),革兰阴性菌84株(46.4%),真菌6株(3.3%);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患者分离得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首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创面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复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首诊患者,首诊和复诊患者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复诊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更高。及时进行门诊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同时有效进行门诊感染的控制和监管是创面修复门诊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感染控制 创伤和损伤 病原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药物连续诱导法,构建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利用鸡胚动物模型,建立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的移植瘤;初步探讨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成瘤特点,分析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筛选到索拉非尼耐药的HepG2细胞(sHepG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8.7±7.6) μmol/ml,显著高于HepG2(t=16.416,P<0.01);建立HepG2与sHepG2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各5例,成功种植成瘤率为70%[(3+4)/(5+5)];种植瘤肿瘤鲜重HepG2组[(0.093 2±0.012 2) g]低于sHepG2组[(0.141 1±0.019 4) g,t=3.709,P<0.05];成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HepG2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t=9.336,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p-PKB)(t=7.123,P<0.01)表达显著高于HepG2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t=6.164,P<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t=6.297,P<0.01)表达显著低于HepG2组。结论体外建立索拉非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株,并在鸡胚移植瘤动物模型中成瘤,移植瘤生长以及瘤组织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差异性表明,鸡胚种植瘤模型可作为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在体研究方法。

  • 标签: 肝细胞癌 索拉非尼 鸡胚模型 种植瘤 药物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食品来源德尔卑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对2015—2020年杭州地区分离的60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药敏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并下载公共数据库基因组进行比较;利用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和耐药基因扫描,并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杭州地区德尔卑沙门菌临床株和食品株对28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率为76.7%(46/60);所有菌株均检出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6′)-Iaa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7;60株德尔卑沙门菌共分为46种PFGE带型、53种cgMLST(HC2)型别,除1株为ST3220型外,其余均为ST40型;基于439株德尔卑沙门菌(包括60株杭州菌株和379株公共数据库菌株)SNP位点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部分杭州菌株与东南亚菌株进化距离较近,提示可能存在跨境传播,食品株主要来自猪肉和水产类;其他杭州菌株与北京、广州、湖北、重庆等省市的菌株距离较近,提示可能存在跨省传播,食品株主要来自猪肉、牛肉和鸡肉。结论杭州地区德尔卑沙门菌的流行主要由ST40型引起,其多重耐药现象普遍,推测其临床感染与猪牛肉、鸡肉和水产类的消费密切相关,与东南亚地区和境内其他省市可能存在跨地传播。

  • 标签: 德尔卑沙门菌 多重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太原市男男同性性行为(man who sex with man,MSM)人群新报告I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毒株传播与耐药特征。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6—2021年MSM人群中部分新报告HIV-1感染者进行调查和采样,提取病毒RNA并扩增获得pol区序列,对序列进行亚型判定、耐药位点和分子网络分析,通过SAS 9.4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505条序列,发现流行的主要亚型为CRF01_AE(44.0%,222/505)和CRF07_BC(37.6%,190/505);2019—2021年较2016—2017年CRF01_AE亚型占比下降13.9%(P=0.007)。该人群的治疗前耐药率为4.6%(23/505),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位点,2019—2021年种类有所增加。在1.5%基因距离下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为45.9%(232/505),发现一个含耐药位点G190A的传播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F07_BC与CRF79_0107亚型、未婚感染者的入网率较高(P<0.05)。结论2016—2021年太原市MSM人群中HIV-1新报告感染者有9种亚型,CRF01_AE、CRF07_BC和CRF79_0107三种亚型占比超过90%;亚型和耐药位点种类均有增加趋势,并且出现本地传播簇,需加强当地MSM人群的监测与干预。

  • 标签: HIV-1 分子网络 基因亚型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某三甲医院住院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分子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425份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分离鉴定,检测其毒素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E-test药敏试验。结果425份标本中分离到49株艰难梭菌,产毒艰难梭菌37株,占75.5%(37/49),≥65岁腹泻患者Cd检出率为14.0%(25/179),肾内科Cd检出率为36.4%(4/11),A-B+CDT-有7株,占18.9%(7/37),A+B+CDT-有29株,占78.4%(29/37),A+B+CDT+有1株,占2.7%(1/37);共有24个ST型别,其中ST2、ST3和ST54为主要检出型别,各占比为12.2%(6/49)。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为93.9%(46/49),对利福平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2%(6/49)和10.2%(5/49)。结论产毒株以A+B+CDT-为主要型别,ST2、ST3和ST54为主要型别,各ST型别分布分散,全部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

  • 标签: 艰难梭菌 毒力基因 分子分型 耐药
  • 作者: 田鹤 成怡冰 朱庆雄 李双杰 陈敏霞 佟健宁 单庆文 王芳 曾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郑州 450018,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南昌 330046,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科,长沙 410007,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广州 510623,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消化感染科,青岛 26652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8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0家三级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菌株来源科室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肺泡灌洗液阳性分离菌株1 2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6株(47.7%),革兰阳性菌628株(49.4%),真菌37株(2.9%)。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66株,36.7%)、鲍曼不动杆菌(214株,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62株,12.7%)、肺炎克雷伯菌(105株,8.3%)、流感嗜血杆菌(94株,7.4%)、铜绿假单胞菌(79株,6.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7株,5.3%)和大肠埃希菌(47株,3.7%)。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0.1%,428/53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37.3%,199/534);非ICU来源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8%,522/737)。ICU和非ICU来源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5.1%(23/51)和43.2%(48/1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0.9%(6/55)和18.5%(76/41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3%(43/75)和33.3%(10/30)。ICU来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来源菌株[49.1%(27/55)比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7.0%(8/47),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76.6%(164/214)。7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自非ICU患儿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7.4%(54/9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分离自ICU患儿标本,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4%(9/67)、3.0%(2/67)、0(0/67)和9.0%(6/67)。结论肺炎链球菌依然是我国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的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临床经验治疗中应结合临床背景选择合适的初始抗菌药物。

  • 标签: 细菌 抗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肺泡灌洗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甘肃省30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耐药监测点)初治肺结核患者,并进行问卷调查。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钠10种抗结核药物表型药敏(比例法)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815例初治患者中,1例患者对应1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总耐药率、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及其95%CI分别为25.45%(23.45%~27.46%)、11.40%(9.94%~12.87%)、6.23%(5.11%~7.34%)、7.82%(6.59%~9.06%)、0.28%(0.03%~0.52%);142例耐多药患者中,农民、20~59岁青壮年及低收入者分别占90.85%、62.68%、31.6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少数民族、治疗<1个月且停药<2个月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省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低,但耐多药率高。对农村低收入结核病患者提供救助是甘肃省遏制耐多药传播的重要策略,重点关注并解决患者治疗不规范及依从性差等问题。

  • 标签: 肺结核 耐多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就诊女性尿路感染(UTI)患者尿液病原菌谱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UTI的643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4~95岁。根据是否绝经,将其分为绝经组(n=362)与非绝经组(n=281)。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伦审〔2021〕372号)。结果①自纳入研究的643例UTI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获得64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为567株(88.2%),革兰阳性(G+)球菌为76株(11.8%);G-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3%,452/64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6.2%,40/643);G+球菌主要为粪肠球菌(2.6%,17/643)、无乳链球菌(1.9%,12/643)和屎肠球菌(1.7%,11/643)。②药物敏感性试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药物维持较高敏感度;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同样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及磺胺甲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呋喃妥因高度耐药。③42.0%(190/452)大肠埃希菌与40.0%(16/40)肺炎克雷伯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④2组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68.0%,72.1%),肺炎克雷伯菌(6.4%,6.1%)。2组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绝经组UTI患者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9.7%(166/238),明显高于非绝经组的54.0%(95/176),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绝经组UTI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4/21)和45.0%(9/20),明显高于非绝经组的33.3%(6/18)和5.6%(1/18),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就诊UTI女性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绝经期UTI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持续高度敏感,可推荐作为门诊UTI女性患者治疗的经验性治疗用药。

  • 标签: 绝经期 泌尿道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多黏菌素B与标准剂量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多黏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多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霉素诱导的MCF-7耐药细胞(MCF-7/Adriamycin,MCF-7/ADR)中转运RNA及其来源片段(tRNA-Derived small RNAs,tDRs)表达谱变化,筛选出调控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tDRs。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MCF-7/ADR细胞的tDRs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tDRs。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对差异tDRs进行生物学通路分析。细胞凋亡实验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能力和凋亡相关基因。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MCF-7/ADR细胞中73条tDRs存在差异(差异倍数>2,P<0.05)。生物学分析示tDRs的主要功能及通路和肿瘤相关,尤其是上调的tDRs(tRF-58-75-Ala-AGC-1,tRF-58-75-Ala-AGC-5,tRF-58-75-Pro-AGG-1-M7和tRF-59-76-Tyr-GTA-4)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转染tRF-58-75-Ala-AGC-1抑制剂后,MCF-7/ADR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83.34±1.95)%比(71.12±5.01)%,t=3.937,P<0.05];MCF-7/ADR转染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0.58±0.23比1.00±0.05),t=3.025,P<0.05);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7、9 mRNA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1.29±0.11、1.50±0.16、1.22±0.07比1.00±0.05,t=4.226、5.296、4.174,P<0.05)。结论MCF-7/ADR细胞的tDRs表达存在差异。

  • 标签: 转运RNA 阿霉素耐药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1(ubiguitin-specific peptidase 41,USP4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TNBC恶性表型及阿霉素敏感性的相关性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USP41在TNBC耐药细胞株及临床组织样本的表达情况。随后确定USP41分子高表达,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Western blot及CoIP-MS等细胞生物学方法评价USP41在TNBC恶性表型及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USP41在TNBC样本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USP41在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DA-MB-231/DXR中表达量高出近40倍,IC50值为6.86 μM。干扰USP41可显著增加MDA-MB-231/DX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干扰USP41可显著的抑制细胞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克隆数量降低30%~80%,迁移细胞数量降低超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USP41敲低可提高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IC50由5.49 μM降低到2.36 μM和2.56 μM。CO-IP结果显示USP41可与活化的蛋白激酶C1受体(receptor of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1,RACK1)直接相互作用,且RACK1在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干扰RACK1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IC50由9.87μM降低到4.67 μM和4.36 μM。克隆形成能力下降超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USP41敲减使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超过70%。结论USP41高表达与TNBC恶性表型及阿霉素耐药相关,且RACK1可能是USP41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

  • 标签: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1 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去泛素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市某医院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的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其中男性447例,女性314例,年龄0~95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采样时间等进行分组,对沙门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和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经VITEK-MS质谱分析和血清凝集试验,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沙门菌感染69例,总检出率为9.07%(69/761)。69株沙门菌分布于6个血清群16个血清型,以B群和D群为主,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占比最高,分别占42.03%(29/69)和23.19%(16/69)。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患者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不同年龄段患者沙门菌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5,P<0.001),0~18岁未成年人检出率显著高于成年人。不同月份沙门菌检出率有一定差异,沙门菌检出率随月份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5—10月份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4.55%(41/55)和61.82%(34/55),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8.18%(21/55),尚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沙门菌株。结论厦门市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多而复杂,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未成年人感染占主要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本地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型 季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菌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菌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菌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菌株,且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门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沙门菌 阿奇霉素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来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14株CRKP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血清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4至2018年,共有155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其中14例由CRKP引起,占9.03%。PFGE和MLST分析表明,3株ST11型CRKP同源性>90%。所有菌株均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耐药基因以blaKPC-2为主,在我国首次分离到1例携带blaNDM-7的CRKP菌株,来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到4株血清型为K1型的CRKP。8例患者在获得血培养药敏结果后改用抗菌药物,6例好转出院。结论对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及ICU患者,应及早进行CRKP筛查和病原学检测。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氧还原蛋白5(TXNDC5)-过氧化物还原酶2(Prx2)对前列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采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5、10、15 μmol/L)干预24 h,另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3细胞中TXNDC5的表达水平。在PC3细胞中给予不同浓度环磷酰胺处理的同时沉默TXNDC5,CCK-8法检测siTXNDC5组和siNC组细胞增殖活力,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在PC3细胞株及其环磷酰胺耐药细胞株中给予10 μmol/L环磷酰胺处理并同时沉默TXNDC5表达,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在PC3细胞中沉默TXNDC5对Prx2蛋白表达的影响。在过表达TXNDC5的PC3细胞中沉默Prx2表达,检测Vec-Ctrl组、pcTXNDC5组、siNC组、siPrx2组、pcTXNDC5+siPrx2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和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处理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PC3细胞中TXNDC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10、15 μmol/L环磷酰胺处理PC3细胞12 h后,与siNC组相比,siTXNDC5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受抑(0.44±0.08 vs. 0.74±0.10,t=3.647,P=0.031;0.30±0.04 vs. 0.53±0.06,t=6.115,P=0.006)。10 μmol/L环磷酰胺处理PC3细胞6、12 h,与siNC组相比,siTXNDC5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量显著增加(2.68±0.19 vs. 1.58±0.26,t=-6.027,P=0.005;4.56±0.37 vs. 2.73±0.26,t=-6.995,P=0.003)。采用10 μmol/L环磷酰胺处理PC3及其耐药细胞株12 h,与siNC组相比,siTXNDC5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受抑。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沉默TXNDC5可显著抑制Prx2的表达。沉默Prx2表达可显著抑制因TXNDC5过表达导致的细胞增殖活力升高和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降低的趋势。10 μmol/L环磷酰胺处理PC3细胞12 h,Vec-Ctrl组、pcTXNDC5组、siNC组、siPrx2组和pcTXNDC5+siPrx2组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0.52±0.07、0.69±0.03、0.56±0.05、0.43±0.05、0.5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68,P=0.003),pcTXNDC5+siPrx2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pcTXNDC5组(P=0.045);上述5组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分别为3.26±0.46、2.09±0.49、3.16±0.38、4.62±0.26、2.87±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37,P<0.001),pcTXNDC5+siPrx2组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高于pcTXNDC5组(P=0.036)。结论TXNDC5可通过调控Prx2的表达,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从而增强前列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硫氧还原蛋白5 过氧化物还原酶2 细胞增殖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控专职小组联合个案追踪法用于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价值。方法成立感控专职小组,应用个案追踪法对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实施个案追踪,对个案追踪前后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各项感染控制隔离措施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个案追踪后,观察组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个案追踪后,医护人员的各项感染控制隔离措施合格率显著高于个案追踪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感控专职小组联合个案追踪法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不仅提升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意识及隔离措施的执行率,而且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各部门协同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有助于全面质量的管理实施,对于减少和防控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感控专职小组 个案追踪法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防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9年住院患儿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62株,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4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男性285株,女性1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感染1岁以下患儿(χ2=73.163,P<0.001),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χ2=27.656,P<0.001);共检出4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63株,占78.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9株,占21.4%,MSSA和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0%敏感;MS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苯唑西林、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5.9%、91.7%、72.2%、96.7%、92.6%、90.0%;MR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苯唑西林、利福平、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1.9%、82.8%、80.8%、57.6%、90.9%、77.8%、76.8%,提示MRSA的耐药率较MSSA高;MSSA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青霉素G(91.2%)、红霉素(61.7%)、克林霉素(50.1%),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均100.0%耐药。结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形势严峻,且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标本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MRSA和MS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明显,应合理使用抗菌素,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及减少MRSA的产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 抗药性 呼吸道感染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