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过去,学者往往不会从文本角度研究早期东南亚文学。例如,为验证碑铭涉及的文献信息而研究碑铭:比如证明碑铭中的事件是与其他铭文、记录或外国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相符的。对历史学家而言,文献研究是一项关键性活动,但这不是文本研究。文本研究“并不急于从文字转向现实世界”。被视为文本的文字向研究者展现的是语言而非文本之外的事件。

  • 标签: 地方文学 历史学家 东南亚 文本研究 文化 文献信息
  • 简介: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在远东亚太地区建立集体安全架构的一种尝试。华盛顿体系的成立,也使日本首次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参与到国际体系当中。然而,1934年底,日本相继退出《九国公约》和《五国海军军备条约》,导致华盛顿体系最终于1936年崩溃。日本海军对日本这一时期的国家战略走向和外交路径选择、特别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态度和政策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日本加入华盛顿体系的背景与过程、华盛顿体系与日本海军之间在理念、战略目标和决策机制之间的冲突、日本海军及文官群体之间围绕华盛顿体系而进行的妥协与斗争。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案例的理解,也可以为当前中国的海权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华盛顿体系 日本 海权战略
  • 简介: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 标签: 中缅边界 历史过程
  • 简介:《柬埔寨王家编年史》是记载和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史料。但由于受到语言和保存等方面因素限制,中国学术界对柬埔寨历史的研究中对柬埔寨王家编年史料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有限。本文将以《柬埔寨王家编年史》为出发点,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解析14世纪柬埔寨吴哥王朝与泰族的素可泰及阿瑜陀耶王朝的关系,并对这一时期两国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柬埔寨王家编年史》 柬埔寨 泰国 柬泰关系
  • 简介:为进一步探讨“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015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5——“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家单位的40位权威专家展开研讨。现将本届论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与会学者主要就“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框架”与“工具”提出了不同见解。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问题 观点综述 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研究
  • 简介:刚刚过去的一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震惊世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大西洋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欧洲”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东局势继续动荡;巴以历经多事之秋;朝鲜核问题举世关注;联合国经受了严峻考验已逐步恢复生机;世界经济步出三年之久的低迷状态,转向复苏。

  • 标签: 国际形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国际安全 非政府组织 世界和平
  • 简介:1977年苏联宪法中提出的'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否符合苏联的国情?本文想对此作些评述。苏联'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理论,最早见于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当时他宣称:'在苏联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

  • 标签: 共同体苏联 历史性共同体 新的历史性
  • 简介:当笔者论述史前时期首领阶层的自我认知时,不禁想到碑文中的“印度化”证据揭示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间具有和谐融洽的宗教关系,关于首领阶层具有不同程度神力的前“印度化”认同就说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文化表述 东南亚 历史 被领导者 自我认知 史前时期
  • 简介:经济制裁一直是美国推行对外战略、影响他国行为和处理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美经济实力的变化,经济制裁正成为美优先使用的对外施压手段,并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实施方案,被用于应对伊核问题、朝核问题、克里米亚危机等。本文拟对美经济制裁的发展演变、战略意图及具体步骤和手段进行系统梳理。

  • 标签: 经济制裁 美国 历史 经济全球化 对外战略 冷战结束
  • 简介:一、中巴友谊建立在双方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向前发展。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正式建交。建交之初,中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外部环境变化使中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共同的战略利益使两国由普通邻居变成了唇

  • 标签: 中国 巴基斯坦 友好合作 战略协作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经贸合作
  • 简介:占城与中国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使者往来频繁,经贸关系活跃,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前提条件.明朝与占城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多层次展开的,既有物质文化的交流与促进,也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纵横交错,缤纷多彩的景象,对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占城 中国明朝 文化交流
  • 简介:现在.安全的内涵已扩大了,不仅包括传统安全.更包括非传统安全,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许多领域。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换句话说,也就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交融加深。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成果,大大加快了人们相互交往与沟通。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

  • 标签: 安全利益 政策重点 非传统安全 经济全球化 欧盟 中国
  • 简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效益差,政府负担过重令各国政府痛心疾首,也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洲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兴起的直接原因。尽管各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诸多差异,但经济增长却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了欧洲国家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及变革,希望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 标签: 国有企业 欧洲 私有化 中国 改革开放 法律
  • 简介:随着美国按计划加快撤军进程,阿富汗却陷入和谈与反恐的两难困境,其原因既复杂又深刻。阿富汗局势走向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并不明朗。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中国在寻求阿富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谨慎应对,注意立场的平衡。、

  • 标签: 阿富汗 困局 中国 应对
  • 简介:2010年以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印太战略'逐步推进,它越来越深地介入到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存在的南海海洋权益纠纷中去,使这一问题逐渐升级,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安全挑战,不得不对南海政策进行调整。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受到三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一是来自单极国际体系的压力,影响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制定;二是单极国际体系压力所引起的中国国内民众和新媒体舆论的反响,影响中国对过去的南海政策和相应政策举措进行适度调整;三是锐意进取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主观上想在南海问题上有所作为,主动调整南海政策,并引导民众更好落实这一政策举措。中国调整南海政策,包括所采取的政策举措、国家资源统筹规划和整合、制度安排等三种方法。

  • 标签: 南海问题 南海政策 中美关系 战略博弈
  • 简介:澳大利亚外交及贸易部东亚研究局于1992年出版了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斯·加纳特等撰写的《中国粮食问题研究报告》,对中国粮食供求走势、粮食贸易和粮食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述,现摘介如下:一、中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均食用粮消费量出现减少趋势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均收入明显提高,食用粮的消费量随之大幅度增长,年人均粮食消费从1978年的224.67公斤(毛粮)增长到1986年的290.43公斤(毛

  • 标签: 粮食消费 粮食问题研究 粮食贸易 粮食战略 粮食供求 工业用粮
  • 简介:由1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无论从其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贸易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整体已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大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东盟迎来了成立40年。回眸东盟成立的历史,它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关注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同时,这里笔者也试图对今后10多年的东盟作一前瞻,尤其是它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前景。

  • 标签: 东盟 中国 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一体化进程 国土面积
  • 简介:2001年中国对海上丝路的研究蓬勃发展,先后在昆明、宁波、湛江和广州召开了4次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本文试对这4次学术研讨会,略作评述.

  • 标签: 2001年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
  • 简介: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制衡 合作
  • 简介:新移民是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海外的中国人。新移民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群体。本文从时间节点、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和现实身份等方面入手,对新移民进行了定义,并以非洲为例,就新移民的特点和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新移民 非洲的中国人 华侨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