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11月21—23日,“自然灾难·宗教·人文关怀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近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委托,周冶副所长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李刚教授、詹石窗教授、木村敏明教授、陈建明教授及高仓浩树教授依次作了主题演讲。会议围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主要议题及代表性观点大致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宗教文化 自然灾难 人文关怀 综述 四川大学
  • 简介: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教会法对异端分子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存在和运作,也说明这一宽容渊源不是对真理怀疑和冷漠,而是出自对神恩信心、对他人良知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得以认知,而对宽容评价也只能在特定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1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理解,处分异端分子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舍于爱,而爱就是关怀人类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绝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相应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特殊情形,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借口;严格执法,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机会。教会法对株连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原则在律法解释和施行并未得到完全贯彻,迫害和滥用权威现象时有发生,可知在寻求真理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王天洪居士,浙江临海县人。一九六二年开始信仰佛教,皈依可参法师。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深受邻里称颂。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九日,舍报西归。我和王天洪是老朋友,对于他死,我是很悲痛。十二月七日,《台州报》发表了黄绍创写《他为乡亲们服务一生》,记其事迹颇详。特摘抄于下,以表彰他事迹,并寄托我哀思:“十一月九日上午,临海县龙岑乡梅园村老老少少,默默地聚在村头晒场上,许多人含着悲痛眼泪为村民王

  • 标签: 几十年如一日 临海县 一月九日 信仰佛教 浙江临海 九六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高雄清真寺外籍穆斯林群体在台湾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差异与融合上进行探讨。台湾是一个多元宗教与文化融合社会,1989年台湾开放聘雇外籍劳工,其中尤以印尼外籍劳工占大多数,其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使得台湾伊斯兰教文化逐渐多元化,此一现象及特点成为台湾独特伊斯兰教文化。本研究透过考察高雄清真寺后发现,台籍和外籍穆斯林群体之间互动与文化结合,不因地域或文化差异而产生距离,反而基于共同宗教信仰而缩短了彼此距离,进而更快地增进双方融合及适应。期盼解读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成因及过程,能提供学界一份对台湾伊斯兰教微观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教在台湾社会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教 高雄清真寺 穆斯林 多元宗教文化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佛教用语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文化特色,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来传译原文中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型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绝罚(excommunication)在《英华大词典》中译为“革出教会”;该词典还说明,“大革出”是指开除教籍。在中古西欧,绝罚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准确认识这一教会处分是研究教会史和探讨中世纪社会深层结构所必不可少工作,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当前,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十五大文件精神。党十五大,放眼世界,站在历史新高度,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壮丽蓝图,反映了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心愿,是指导我们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宗教工作 十五届五中全会 宗教事务管理 宗教政策 上海
  • 简介:从"内在诠释"层面看,《以赛亚书》三个部分所揭示以色列民穷通顺逆不同历史处境,是以色列体认上帝创造和救赎"前理解"基础。正是不同阶段处境,引发了本书对创造和救赎观念增广和演进,并在创造和救赎之间始终维系着一种美妙平衡。

  • 标签: 内在诠释 创造与救赎的平衡
  • 简介:有关阳明学与禅学关系研究,历来学者往往在“是禅”、“非禅”之间,非此即彼。本文则试图跳出此巢穴,从事功与学理两个层面,来分析阳明学与禅学之间这种错综复杂交融关系,认为阳明良知说既是陆王心学发展最高峰,也是儒佛交融史上又一巅峰,并通过与禅宗这一印文化交融结晶及其深远影响作比较,凸显阳明良知说在此长期交融过程历史地位与意义。

  • 标签: 阳明良知学 禅学 儒佛交涉
  • 简介:初章就是初学入门第一章,故名初章。三论宗初章是用来论证和区别是自性义还是缘起义一种方法。佛教各个宗派皆讲二谛,真俗二谛,有时也叫有无二谛。但三论宗与他们所讲有所不同。此不同之处用初章义一鉴别,则一目了然。了解了初章也就明白了“缘起性空”、“中道”,同时也显示出了三论宗圆融无碍义理。所以“初蕈义者,破自性之利器,彰缘起之假名,八道之要轨,显无碍之圆融”。

  • 标签: 二谛 自性 中道 有无 宗派 圆融
  • 简介:《佛说无量寿经》曼陀罗。此幅曼陀罗是豪尔德·史特多尔特(HaroldStewart)先生二十多年前在京都购人,在当时这种“无量寿经曼陀罗”还鲜为人知,近年来模仿此图绘制作品才逐渐流行,其原件被推测为日本江户时代中晚期作品。该图为长139厘米、宽68厘米木刻着色挂轴画。曼陀罗作者以其对经义深刻理解和高超艺术修养,

  • 标签: 《佛说无量寿经》 佛经 曼陀罗 法藏比丘
  • 简介:道性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至孟安排《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道性理论。《道教义枢》道性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重要思想。《道性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性,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性思想对于道教发展有着重要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 标签: 《道教义枢》 “道性”意蕴 佛性思想 方法论 本体论 《道性义》
  • 简介: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传入佛教,开始修筑寺庙。后经北魏、唐、宋、明、清各代续修、扩建,遂使五台山成为佛塔高耸,殿宇辉煌,错落有致寺庙集群区,保存了大量珍贵古建筑、雕塑、壁画及金、木、陶、石等各方面的文物。再加境内五峰环抱,松柏参天,风景秀丽,气候凉爽,

  • 标签: 竺法兰 摩腾 松柏参天 续修 罗喉 黛螺顶
  • 简介:一在四川成都繁华热闹天府广场西侧,有一座皇城清真寺,它是四川省内规模最大清真寺,也是西南地区最著名清真寺之一。皇城清真寺相传创建于16世纪明代中叶(不过据1936年相关资料记载,清真寺是建于康熙五年,也就是1666年)。这座古老清真寺得名,源于它原来正好毗邻明代蜀王宫城(当地俗称“皇城”)。即使从它当时所处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其重要地位。

  • 标签: 成都皇城清真寺 天府广场 繁华热闹 蜀王 伊斯兰教协会 宫城
  • 简介:王岱舆是明清时期系统阐释中国伊斯兰教信仰体系著名学者,他对伊斯兰教思想阐释过程,不仅借用了中国社会普遍熟悉儒学和佛教、道教概念,还在诸信仰之间进行比较,实难能可贵。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社会,这样做既能使伊斯兰教为更多教外人所了解,也能使穆斯林更好地坚持信仰,谨守正教。

  • 标签: 王岱舆 宗教比较 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