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Fenton氧化法(H2O2/Fe2+)是高级氧化技术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因而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Fe:Co:Zn=1:2:4.5的催化剂进行了亚甲基蓝降解实验,探究此体系催化剂的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最佳反应温度以及pH适用范围。经实验,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0.6mL、最佳反应温度为45℃、体系适应较宽的pH范围。

  • 标签: 芬顿试剂 FeMgCo催化剂 降解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ICA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光谱法测定了铜合金中Pb、Zn、Sn元素,研究了主量元素对分析元素的干扰,选择适当的分析线及工作条件,ICA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光谱法主要优点是能够准确、快速、简便,能满足国内外常见牌号铜合金中多种元素的分析。全国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学术会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同时测定铜合金中 主量、常量、微量元素的方法探讨。通过对仪器分析谱线的研究及测试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铜合金中主量、常量、微量元素同时测定的ICA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方法,应用于铜合金中所有元素的测定。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  铜合金 主量 常量和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高纯镁合金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且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近些年都有着大幅提高,因而高纯镁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镁的纯度要求不断升高,而镁中锌元素是最难除去的杂质金属,也是制备高纯度镁的最大障碍。本文用气液相平衡结合真空分离理论对Mg-Zn分离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锌分离系数不断升高;结合气液相平衡得到温度升高Zn的饱和蒸气压明显升大。

  • 标签: 气液相平衡 高纯镁合金
  • 简介: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涉及多学科的高新科学和技术。纳米是一个尺寸大小的度量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1—100纳米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包括纳米结构纳米材料。

  • 标签: 纳米科技 经济 20世纪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 简介:传统建筑涂料单一的装饰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专家黄婉霞、宋大余等在本文中阐述了纳米复合涂料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来提高涂料的性能,扩展涂料的功能等可行性;通过共混掺和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紫外线吸收性能来提高建筑涂料和粉末涂料的耐侯性和抗老化性,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来提供涂料的抗菌性和空气净化功能,并对纳米改性涂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 涂料 力学性能 杀菌率 甲醛
  • 简介:在变成“纳米人”之后,我第一时间背起背包,开始了我的疯狂冒险。我乘坐着巨大的蜜蜂,前往南极去挑战千年冰原。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阐述了利用不同的方法,如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辅助等方法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无机材料纳米粒子掩模,以此作为模板进行刻蚀,可得到各种纳米图形和纳米结构。这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在纳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粒子模板 纳米阵列 刻蚀
  • 简介:室温下采用对向靶溅射方法制备了[CoTi]30及[CoCu(Ni)]30两组多层膜,并用小角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方法研究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发现CoCu(Ni)多层膜中饱和磁化强度Ms随非磁性层厚度ds的增加发生振荡变化;而CoTi多层膜中,Ms随ds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当ds>3.0nm时,两组多层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均趋向稳定.研究表明,Ms随非磁性层厚度ds的不同变化是由多层膜层间耦合效应引起的,用RKKY耦合和超交换耦合竞争机制理论可成功地解释这种实验现象.

  • 标签: 磁性多层膜 层间耦合 态密度
  • 简介: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简称SHPB)技术对T6时效态2195铝锂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动态加载获得绝热剪切带(adiabaticshearband,ASB),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动态加载前后剪切带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合金在100~400℃温度下退火后绝热剪切带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剪切带内纳米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帽型试样的剪切区域形成绝热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晶粒为50~100nm左右的纳米等轴晶,在绝热剪切形变过程中析出相已完全溶解于基体中,纳米晶内部和晶界不存在析出相。在不同温度下退火时,剪切带内的晶粒随温度升高而长大,100~200℃温度下退火后晶粒未发生显著长大,在300℃退火后晶粒急剧长大到0.22μm,400℃退火后晶粒尺寸为1.77μm;在300℃左右温度下剪切带的硬度显著下降,此温度正是剪切带内纳米晶粒急剧长大的临界温度。

  • 标签: 2195铝锂合金 绝热剪切带 纳米结构 热稳定性
  • 简介:文章采用HRTEM(高分辨透射电镜)、XRD(X射线衍射)表征了三种不同纳米碳粒的石墨碎片微结构及其石墨化程度,并采用CV(循环伏安)、EIS(交流阻抗图谱)方法对由纳米碳粒制备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纳米碳粒石墨化度的减小,石墨碎片卷曲形态的清晰度增加,对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及电容值增大。作者认为:石墨碎片的卷曲和石墨化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碳原子有序化,二者均可对纳米碳粒的电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 标签: 纳米碳粒 石墨碎片 微结构 电化学性质
  • 简介:以棉花纤维制备的纤维素微晶为碳源,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了Ag@C壳核结构纳米颗粒,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Ag@C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外壳是碳层,内核为纳米银颗粒。最佳的制备条件是,180%反应15h,pH=1-2,纤维素微晶的浓度为0.083g/L。讨论了碳包银核/壳结构的生长机理,

  • 标签: 水热还原法 纤维素微晶 核/壳结构 纳米颗粒
  • 简介:介绍了适用性很广的FKM制样法。应用该技术可以从微米-纳米颗粒、微米-纳米纤维、微米-纳米膜或含有界面的试样中切取可供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的薄膜,对微米-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且制样的效率高,薄区大,完整性好。对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表征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纳米材料 微观结构 表征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精密加工技术在材料微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通过对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金属、半导体和高分子材料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详细探讨,总结了其在微纳米结构制备中的显著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精密加工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微纳米结构制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实现更为复杂、精细微纳米结构制备的必要性。总体而言,精密加工技术为微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未来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 标签: 精密加工技术 材料 微纳米结构制备 应用
  • 简介:NanocrystallineNi1?有0的xZnxFe2O4铁酸盐?x?1被一个水花一起沉淀方法成功地准备。微观结构被使用XRD和TEM调查。磁性与颤动被测量在房间温度的样品磁强计(VSM)。结果证明谷物nanocrystalline缩放Ni1?在600点锻烧的xZnxFe2O4铁酸盐?祥獥Δ

  • 标签: 锌铁氧体 共沉淀法 微结构 性能 比饱和磁化强度 离子含量
  • 简介:在实验中,首先利用精密数控车床加工铜芯轴,在铜芯轴表面电镀再覆盖金,硝酸腐蚀,最终得到φ400μm,长度700μm,壁厚20μm,两端开口的金柱腔。将洁净的金柱腔固定在靶杆上,然后将固定好的金柱腔浸没在掺杂丙烯酸酯单体溶液中,使溶液自动充满整个柱腔。溶液以掺杂丙烯酸酯单体(五氯苯酚丙烯酸酯(AE1)、五氯苯酚2-甲基丙烯酸酯(AE2)、五氯苯酚丁烯酸酯(AE3)),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或者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单体,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0)或者正癸醇(DEC)为溶剂,安息香甲基醚作为光引发剂(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1%),通过针管向石英管中通氮气5min达到除氧目的,距离石英管1cm远处,使用紫外光灯照射金柱腔中的单体溶液约3min,光强6.30W/cm^2,单体溶液经过紫外辐照后在金柱腔中生成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凝胶在甲醇中浸泡24h,然后使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控制温度34℃,压力8.0-9.0MPa,保持4h)除去甲醇,最终在金柱腔中得到聚合物泡沫,各阶段照片如图1所示。

  • 标签: 丙烯酸酯单体 成型技术 掺杂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泡沫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
  • 简介:摘要国家大力推进能源互联网战略,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建设更高效率的智能电网则要依赖二次电池体系。二次电池体系锂硫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和原材料丰富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应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Li2S及其掺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引起费米能级处的间隙态通过调制电子以有利于Li的嵌入/脱出。通过改性使其拥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循环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 标签: 锂硫电池 第一性原理 电网系统储能
  • 简介:采用固相法,利用掺杂技术合成钻酸锂(LiCoO2),研究了稀土复合掺杂对材料的影响,用XRD、SEM、激光粒度分析(LPS)、BET和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了分析。相对未掺杂的材料,在同样工艺条件下合成的LiCoO2具有更完整的结晶度、更大的中粒径,较高的压实密度;在25℃循环(1C,3.0-4.2V)100次,容量衰减减少了2.51%,在85℃/4h高温存储测试中,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分别提高了2.85%、5.34%。

  • 标签: 稀土 钴酸锂(LiCoO2) 高压实 复合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