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技术治疗PCL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5例(15膝)PCL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3岁(23~60岁);左膝8例,右膝7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6d(4~120d)。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查体及MRI检测均显示PCL完全断裂,均采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PCL重建技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45~70min)。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后抽屉试验和胫骨后沉征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110°~130°,平均11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88.1±3.3)分,与术前[(52.3±2.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6±3.1)分,与术前[(43.1±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PCL重建技术,无需定位器、倒打钻等特殊工具即可完成全内PCL重建手术,术中可获得良好的PCL足印区视野,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胫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17例伴喙锁韧带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喙锁韧带分为未重建组和重建组:未重建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7.9±11.9)岁(范围,19~60岁)。重建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4.9±13.0)岁(范围,25~62岁)。术前采用三维CT检查判断韧带损伤并据此分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6.7)个月(范围,9~27个月)。两组患者锁骨骨折均愈合,重建组骨折愈合时间(12.6±0.7)周(范围,12~14周),未重建组(23.7±7.9)周(范围,1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 P=0.004)。末次随访时,重建组VAS评分[(3.0±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85±11)分]分别与未重建组[(3.1±1.8)分、(77±1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未重建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8周)1例,锁骨钩钢板松动1例,内固定取出后再发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Ⅱ度)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重建组发生肩峰骨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4)。结论重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可有效降低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锁骨 骨折 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韧带重建术实施后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8年7月持续至2020年7月,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5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划分为20例甲组(竞技运动员)、34例乙组(非竞技运动员),对两组患者术后分别实施系统康复激进计划、常规康复计划,分析其术后康复效果及问题。结果:乙组患者活动时痛感明显及韧带部分断裂的案例均高于甲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术后康复计划,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运动损伤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 人工韧带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修复治疗 手术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创伤,常累及多个系统,关节结构破坏严重,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MLKI病情复杂、个体差异大、病例多散发,导致现有文献报道中其诊疗方法、技术及疗效存在差异,因此MLKI的诊疗观念尚不统一。为汇总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MLKI诊疗原则和技术现状,提高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膝关节重建领域的临床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32个临床问题。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见方向和强度等步骤,最终形成32条推荐意见,涉及MLKI的病情评估(条目1~4)、治疗原则及方法(条目5~23)、手术并发症(条目24~27)以及术后康复(条目28~32)等内容。

  • 标签:
  • 简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后断裂后引起的相应症状,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其它的疾患,从而导致误治,引起不良效果。我们从1990-2003年共接诊治疗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断裂6例,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茎突舌骨韧带 骨化 茎骨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中的5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8例男以及20例女,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93%,高于护理前56.89%(χ2=13.98,P=0.00),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膝关节屈曲受限,1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结论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护理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eossifieationofposteriorlongtitudinalligament,OPLL)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内出现异位骨,使得颈椎管有效空间减小,压迫颈髓,导致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的产生。目前有关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退行性改变、长期反复应力失衡、外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Tsukimoto于1960年首先报道了第1例OPLL灶压迫颈髓引起瘫痪的病人,此后日本有大量文献报道此种疾病,我国近年来报道也不少,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后纵韧带骨化使得椎管空间减小,或者直接压迫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产生。

  • 标签: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先天发育异常 压迫脊髓 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62例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3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IKDC评分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评价。结果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优良率明显升高,随访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同种异体肌腱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 简介: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股关节内侧的主要静力结构,对稳定髌股关节内侧,防止其外脱位起重要作用。临床上MPFL损伤,可引起膝痛、髌骨不稳定等。对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者,临床上可行保守治疗,但易复发,早期手术治疗近年为一些学者所提倡。本文对MPFL的解剖、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内侧髌股韧带 MPFL 解剖 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表现,以及CT扫描对本病诊断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诊断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4例,观察骨化的形态、长度、宽度、厚度,有无椎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骨化常累及数个椎体的后纵韧带,其长短不一,大多上下延续,少有间断。且CT图像形态不同,大致分山丘型、平板型、菌伞型、花束型四种。结论CT扫描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最理想的诊断方法,它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CT诊断 CT扫描 回顾性分析 CT表现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损伤之一,尤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常见。韧带损伤后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二次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最后发展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因此,采用合理的康复理疗及踝关节运动训练的方法,有利于踝关节的稳定及功能恢复。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康复水平。方法对3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精心护理,使患者术后得到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其中1例出院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的精心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交叉韧带 关节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由3块骨骼和11条韧带组成。急性踝关节损伤在临床常见,其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全身最常见的韧带损伤,而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之首。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占足踝部骨折的55.7%。正确认识和处理踝关节骨折对此类损伤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急性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骨折 临床 全身骨折 关节内骨折
  • 简介: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在青少年足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发生率高达12.7%。虽然对于普通人群踝关节韧带损伤不算严重损伤,但若早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运动员今后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甚至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著名的蹦床运动员黄珊汕就因踝关节韧带撕裂而留下踝关节不稳定的后遗症,在足球项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因此,校园足球运动员必须高度重视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以及损伤后的正确处理与及时康复。

  • 标签: 踝关节韧带损伤 足球运动员 足球项目 韧带撕裂 蹦床 黄珊
  • 简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骤然的内翻、外翻或旋转暴力所致,根据暴力的大小,可造成外侧副韧带不完全或完全损伤。如早期未获正确处理,可导致踝关节外侧松弛,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对站立、行走、下蹲等动作将带来一定影响,日后易反复发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甚至造成创伤性骨关节病。目前对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式、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文献予以复习,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诊断 治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