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于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新生儿患儿共 180例,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90例,均留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症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复穿刺、穿刺处红肿、外渗、留置针脱出、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改进,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可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之后能够取得的实际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进行随机抽选,将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前者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后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之后,相关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促使患者胃肠功能尽快回复到正常标准,早日恢复健康的体魄。

  • 标签: 重症监护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并且针对心脏重症监护的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对其进行了满意程度的调查。对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满意度进了对比。结果通过对比显示,对心脏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研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对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重症监护患者而言,通过整体护理模式的干预,不仅提高了病房护理质量,更使得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做好入科前访视、入科时量表评估、出科后的指导,规范护理工作增强护理支持系统,让病人及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护理过程、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减少ICU谵妄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持续性人文关怀开展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开展后(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各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的优质护理中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的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重症监护病房深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谱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某院ICU收治的1330例患者中腹腔感染及分离病原菌情况。结果283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1.28%;133例(47.00%)患者检出病原菌18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8株(68.82%),革兰阳性球菌53株(28.49%),真菌5株(2.69%)。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入住ICU≤2、3-7、8-14、〉14d分别检出病原菌131株(70.43%)、24株(12.90%)、19株(10.22%)、12株(6.45%);其中入住ICU≤48h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1株)、屎肠球菌(21株),入住ICU〉48h以鲍曼不动杆菌(18株)为主。病原菌主要检出于肠道、肝胆系统部位病变术后,分别占53.23%、24.19%。39例患者(29.32%)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菌,其中29例患者检出2种病原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术后检出较多,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多见,且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入住ICU48h内腹腔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屎肠球菌为主,48h后以条件致病菌为主。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腹腔感染 细菌谱 病原菌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细菌和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ICU送检的401份标本中的分离的159株细菌菌株,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耐药结果分析。结果在2年内分离159株细菌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01株)63.52%;其中以假单胞菌最多(51株)32.08%,大肠埃希氏菌(11株)6.92%;真菌(42株)26.42%,其中以假丝酵母菌为主(38株)23.90%;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10.06%中以葡萄球菌为主(8株)5.03%。体外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大多数具有广泛耐药和多重耐药特性。结论该医院ICU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

  • 标签: ICU 细菌 真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接受镇静治疗的 6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4例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 94.11%)。参照组满意度( 85.29%)。数据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针对性,促使患者身体快速恢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镇静治疗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ICU)病房感染危险因素和对应的护理措施开展了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来我院就医后经ICU收治治疗的9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对导致这部分患者出现感染问题的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管控措施,希望对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有所帮助。结果:研究涉及到的98名患者中共有8名患者出现了感染问题,其中有5名患者属于泌尿系统感染,实际发生率为5.1%,有3名患者属于肺部感染,实际发生率为3.1%。感染危险因素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对ICU收治的患者来说,需要帮助其改善病房环境并按照操作规范完成各项临床护理操作,之后还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理念,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能够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后续临床工作中,需要在明确实际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

  • 标签: ICU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人文关怀护理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生存满意度、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活动恢复能力,降低危险现象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危重病患者集中管理的单位。它对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先进的诊疗技术实行封闭式的监测、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在传统的监护工作中护理人员多注重操作技能的准确到位,忽略了人文关怀对患者心理感受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人文关怀也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人文关怀的价值有更新的认识。

  • 标签: ICU 人文关怀护理 新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控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院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6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对照组( n=31)和采用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实验组( 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院感发生率, 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 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护理质控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院感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控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院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的部位和特征,并采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的感染为主,占感染部位的45%;泌尿道感染占20%,皮肤软组织占15%,血液占10%以及手术切口占10%。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中可得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50%。这说明由于患者的年龄增大,其免疫功能也随之衰退。结论要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降低患者感染的机率,控制死亡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MDRO患者床单位织物污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7月入住ICU的345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经临床及微生物室鉴定为MDRO的患者进行单间隔离,选择隔离病房患者在更换床单位织物的24h、48h、72h、96h、120h、7d对床单位织物及床栏进行微生物采样,运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MDRO检出部位、株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ICU患者MDRO检出培养来源主要来源于痰培养及支气管吸出物,占70.83%,其次为尿培养(12.50%)、血培养(8.33%)、伤口分泌物、腹水培养(4.17%);对床单位MDRO培养检出率为8.17%,床单位MDRO的检出部位主要集中在床单位上部(10.09%),相比下部(5.1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床单位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床单位织物MDRO的检出率高于床栏的检出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病房床上织物MDRO检出率为9.75%,时间与织物MDRO检出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MDRO环境管理中应注意床上织物的管理,在床单位上部及床上织物检出率较高,且床上织物保留时间越长,MDRO检出率越高。

  • 标签: 医院感染 ICU MDRO 床单位 医用织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及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呼吸疾病方面的重症患者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两组在ICU内的感染因素及感染部位。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5%,且观察组各感染部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疾病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