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临床应用分析沈莉贤

/ 2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临床应用分析沈莉贤

沈莉贤杨治明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辅助呼吸的机器研究和生产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机械设备已经在医疗界得到广泛使用。伴随着机械通气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呼吸机也在不断提高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由于呼吸机的使用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更加谨慎地进行调节和使用。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本文就对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医疗事业的理论和时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呼吸机;病症;临床应用;重症监护病房

随着人工智能化机器的进一步发展,呼吸机的医疗性能也得到有效提升,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只有正确使用呼吸机才能尽可能避免出现并发症,进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现代化呼吸机的多样化选择和调节模式要做到细致研究,谨慎使用,不能有一丝马虎大意。具体来说,在临床中主要是通过通气模式的选择以及通气参数的调整两方面实现人工通气的目的,以求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这才是对患者珍贵生命的高度负责。

一、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

(一)呼吸机用于ARDS/ALI

ARDS/ALI是指疾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的缺氧性急性呼吸衰竭。症状主要表现为肺器官内外出现损伤,肺容积下降明显,肺泡出现数量较大的陷塌,同时潮气的通行过量还会导致肺泡膨胀超过正常规格。对其进行治疗时,呼吸机应侧重于对气道平台压的限制方面,同时降低潮气量,将气道平台压控制在小于30-35cmH2O的范围,以满足患者正常的氧合需要。由于病患的身体机能往往低于正常人水平,且营养不良现象较为普遍,这会造成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呼吸肌缺力,尤其是重症病房内的患者呼吸肌会面对远超其可以承受的呼吸力度,进而导致呼吸衰竭。这就需要具有肯定疗效的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给予适度PEEP来缓解呼吸肌压力,此外还会降低潮气量并加大换气时长,进而达到改善呼吸的目的。

(二)呼吸机用于多发伤

在多发伤情况下,造成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颈椎高位受损或者颅脑外部受到重创,头颈是人体的中枢神经所在地,这两个部分受伤就会损坏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发神经性呼吸衰竭,呼吸肌的控制失去作用,继续呼吸机的辅助治疗。在所有的考虑因素中,颅脑缺氧所造成的创伤要远远高于其他伤害造成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氧疗控制。呼吸机的氧疗可以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伤亡率,因此及时通过呼吸机缓解缺氧缺血等症状将会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产生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呼吸机用于中枢神经病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进一部提升,社会开始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这对许多处于中间阶段的人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压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鸡鸭鱼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饮食环境中。这些生活结构的改变造成的心理疾病和三高类病症逐渐增加。随着“三高”类病症的频繁发现,心脑血管类的病症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类患者在临床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临床表现为丧失意识,没有自主能力并且会又发多重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呼吸机的使用必不可少,它帮助患者促进分泌物排泄,提供氧气来保持患者稳定的生命特征。在使用时要将PaCO2控制在25-35mmHg之间减少脑部血流量以降低颅内压。

(四)呼吸机用于术后脱机困难

一般来说,患者经历大手术后身体情况都会低于平时水平。包括呼吸不稳以及白蛋白的均值降低等等。这是如果贸然将患者撤离手术机械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因极度不适而引发生命危险。因此不能够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直接撤机,而是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相关监视机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谨慎撤机,随时观察病患的生理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渡过手术危险期进入安全期,进而保证生命安全。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及时调整,积极支持生命所需。

二、呼吸机的撤离注意事项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不能够一直使用呼吸机,以防止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因此,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生好转,即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时就要及时做出脱机准备。这里要注意寻找适合的机会,如果没有找准正确的脱机时间,就会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病情加重。若能及时脱机,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件益事,因为呼吸如果长时间不能自主,而依靠外部机械,就会造成病患呼吸机能力降低。这种退化将会影响其患病程度,对呼吸机的依赖性会在呼吸机使用两到三周左右产生。一旦产生依赖性就会导致撤机失败,进而造成疗效降低或者无法成功。因此,准确而及时的撤机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成功进行撤机,就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患者恢复神智,神经中枢能控制呼吸肌进行自主呼吸;其次,控制与机器接触的感染因素,使其平缓运行,杜绝对患者造成感染风险;最后,确保患者白蛋白均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分泌物能够正常排出,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保证呼吸机撤离时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患者的安全。

结论

机械通气即呼吸机作为人工支持呼吸的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氧合并且恢复正常通气。在临床应用时,患者呼吸出现障碍的可能性很大,正因为如此,这一机械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也变得日益重要。它可以有效帮助医疗救护者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不同的临床疾病需要不同的通气方式,因此操作的规范化、撤机的时机把握和操作水平对呼吸机的临床使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呼吸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刻不容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超,孙耕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与细菌耐药性变迁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41-1544.

[2]吴艳.不同治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对比.临床医学,2010,30:55-56.

[3]郝俊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调查研究与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l0,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