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静脉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全麻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2月龄~9岁儿童6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3组:低剂量组,12例检查荧光素钠剂量为0.025 ml/kg、中剂量组35例检查剂量0.05 ml/kg及高剂量组21例检查剂量0.1 ml/kg。观察检查结果照片清晰度、亮度及有无前房及结膜囊荧光素钠渗漏。结果低剂量组中无前房及结膜囊渗漏,中剂量组中前房及结膜囊渗漏者7例,占20.0%,高剂量组中全部出现前房及结膜囊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01);同一时间点眼底照片亮度,低剂量组明显偏暗,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剂量组(0.05 mg/kg)为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剂量。

  • 标签: 眼底 荧光素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儿童 药物剂量,最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交感性眼炎(SO)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SO患者2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9例25只眼,女性9例11只眼;年龄(51.61±12.02)岁。诱发眼8只,交感眼28只。外伤或手术后发病时间(46.10± 107.9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3只眼;自身荧光(AF)检查8只眼。病程早期、晚期分别定义为发病时间≤2、>2个月。回顾分析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诱发眼8只眼中,大片状视网膜下纤维化伴多灶性视网膜萎缩及色素增生5只眼(62.50%,5/8);"晚霞状"眼底3只眼(37.50%,3/8 )。交感眼28只眼中,病程早期表现为多灶性视网膜浅脱离伴视盘水肿9只眼(32.14%,9/28);病程晚期表现为视盘周围(盘周)及周边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11只眼(39.29%,11/28),"晚霞状"眼底11只眼(39.29%,11/28)。Dalen-Fuchs结节10只眼(35.71%,10/28)。OCT检查,病程早期可见视网膜脱离和不规则脉络膜隆起;病程晚期可见盘周及黄斑大片隆起的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及视网膜层间囊腔。FFA检查,早期"针尖样"强荧光,晚期伴"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及渗漏;病程早期盘周"地图状"弱荧光,周边视网膜各象限存在点状强荧光病灶,病程晚期荧光增强。ICGA检查,中晚期FFA强荧光病灶为弱荧光。AF检查,边界欠清晰的点片状强弱AF病灶。表现为"晚霞状"眼底的8只眼,其视力轻度下降,为0.5~1.0;盘周黄白色病灶的9只眼,其视力显著下降,为无光感~0.1。结论SO病程早期可表现为与Vogt-Koyanagi-Harad综合征急性期相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病程晚期表现为盘周、黄斑及周边视网膜下持续存在的黄白色病灶。存在盘周黄白色病灶患眼视力显著下降;"晚霞状"眼底患眼视力轻度下降。

  • 标签: 眼炎,交感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民航飞行人员眼底血管变化。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2000例民航飞行员,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眼底照像检查视网膜动脉。结果≤40岁飞行员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40岁的9.9%。视网膜动脉硬化飞行员中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3%、22.8%和18.5%,显著高于无视网膜动脉硬化飞行员的10.6%、9.4%和6.6%。结论应加强对民航飞行员的卫生保健工作,调整不良生活习惯。

  • 标签: 民航飞行员 视网膜动脉硬化 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血液病的眼底改变,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及病程的推测寻找依据。方法选取自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血液病的患者32例,缺铁性贫血8例,再障性贫血6例,白血病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观察患者眼底表现及其相对特征性。结果贫血眼底改变包括眼底呈现苍淡色调,视乳头及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静脉颜色接近动脉颜色,视网膜呈火焰状、线条状、圆点状及不规则形和内界膜下出血,并有棉絮状或结节状渗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眼底改变视网膜出现大小不一,间断的出血斑点,可见到新鲜的与褪色的陈旧性出血灶交错存在现象;白血病眼底改变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主要特点是有白芯出血,视网膜出血、渗出,眼底小动脉管径或扩张,但以静脉改变为主,可有静脉迂曲、扩张。结论血液病的眼底改变大部分具有相对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眼底的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血管改变。这些改变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及病程的推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眼底改变 眼底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眼底出血的程度,提出合理的健康指导。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1389例眼底出血的患儿,按出血范围进行分类Ⅰ度出血、Ⅱ度出血、Ⅲ度出血,按出血部位进行分类浅层出血、深层出血、玻璃体出血。结果浅层出血,Ⅰ、Ⅱ度出血均能在30d内完全吸收,浅层Ⅲ度出血在60d内完全吸收。深层出血90d内完全吸收。玻璃体出血,90d内出血吸收,但有玻璃体纤维增生。结论提出合理的健康指导,防止新生儿眼底出血影响视力的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眼底出血 健康指导
  • 简介:眼底成像技术可检测临床视网膜组织状态,其检测结果已成为多种眼底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的眼底成像系统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且具有体积大、价格昂贵等缺点。随着智能手机的图像采集、存储、数据传输等功能的不断提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成像系统可有效弥补传统眼底成像系统的上述缺陷。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照明和成像光路并利用3D打印技术将其小型化,通过与智能手机相结合实现了对人眼视网膜图像的采集。结果表明,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相机距离模拟眼的工作距离约为17mm,安置于体积仅为88mm×79mm×42mm(长×宽×高)的手机外设配件中。随后,利用Zemax对系统光学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经优化后的成像系统,畸变保持在0.2%范围内,场曲小于10μm。该系统具有便携性良好、无创、价格低廉等优点,未来可用于多种眼底疾病的社区筛查工作。

  • 标签: 眼底成像 便携式设备 成像系统 数值仿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的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 (retinal hemorrhage,R H)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我院 295例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RetCaM对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新生儿出血程度分为 I、 II、 III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性别、体重、是否早产、是否窒息、是否胎儿宫内窘迫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因素。 结果:检出新生儿眼底出血有62例,发生率为 21.02%。其中 I度出血 23例,占 37.10%; II度出血 13例,占 20.97%; III度出血 26例,占 41.94%。其中单眼眼底出血 28例,双眼眼底出血 34例 。经过单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有相关性( P< 0.05)。 结论: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和低出生体重,若是足月儿有以上因素应该常规进行眼底筛查。

  • 标签: 新生儿 眼底出血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激光光凝法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眼底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激光光凝法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光凝 眼底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48例,通过造影前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常规准备,造影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影后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和潜在风险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造影效果良好,仅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造影前充分的准备,造影中密切的观察,造影后有效的指导,可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 -2019年 2月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 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3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心里状态、疾病知识、血糖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评分为 (8.53±0.16)分,心理状态评分为 (8.56±1.35)分,血糖情况为 (9.23±2.01)分,运动情况为 (8.65±1.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7.52±0.63)分、 (6.25±1.03)分、 (7.06±0.31)分、 (6.89±0.42)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 9.34±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7.53±1.05)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眼底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明显,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眼底病变 常规护理 综合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由于肾脏排泄及调节功能衰竭引起全身多种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可引起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及黄斑部改变。对我院65例C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眼底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与有关眼底改变的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眼底改变 血尿素氮 黄斑部 动态观察
  • 简介: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s,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等眼底病。当前,药物治疗新生血管(neovscularization,NV)主要是针对NV生成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用于临床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的药物。

  • 标签: 新生血管形成 抗新生血管药物 视网膜 脉络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心里状态、疾病知识、血糖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评分为(8.53±0.16)分,心理状态评分为(8.56±1.35)分,血糖情况为(9.23±2.01)分,运动情况为(8.65±1.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52±0.63)分、(6.25±1.03)分、(7.06±0.31)分、(6.89±0.42)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9.34±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53±1.05)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眼底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明显,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眼底病变 常规护理 综合性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