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海市中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组,将同期体检健康者9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颈动脉出现内膜增厚、斑块、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双侧CCA、ICA、ECA的IMT值[(1.28±0.26)mm和(1.31±0.32)mm、(1.22±0.24)mm和(1.23±0.26)mm、(1.03±0.24)mm和(1.08±0.26)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19)mm和(0.82±0.22)mm、(0.81±0.19)mm和(0.82±0.20)mm、(0.68±0.16)mm和(0.71±0.19)mm](t=13.526、12.491、13.259、12.373、12.012、11.374,均P<0.05);研究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的发生率[43.88%(43/98)、46.94%(46/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1%(25/98)、5.10%(5/98)](χ2=7.296、44.554,均P<0.05);研究组颈动脉轻、中、重以及总狭窄率[20.41%(20/98)、33.67%(33/98)、41.84%(41/98)、95.92%(94/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6%(8/98)、5.10%(5/98)、1.02%(1/98)、14.29%(14/98)](χ2=6.000、25.594、48.485、64.460,均P<0.05)。结论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以及狭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对后续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颈动脉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脑缺血 卒中 狭窄 内膜增厚 斑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他汀类+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阿司匹林)和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心血管药物),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效果、用药不良反应(腹部疼痛、腹泻、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用药总有效率(97.92%)高于单一用药组(73.47%)(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 心血管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14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观察,来确定全脑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的影响,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病人进行治疗,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对现有的14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现有病况特征、全脑血管造影、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治疗以及对患病期间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140例患者分别做全脑血管造影,通过对患者术后的一系列病症以及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来观察手术的有效性。结果:在对现有的14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后发现,其中有139名患者成功完成了全脑血管造影的手术,通过手术成功完成后续治疗的病患有117例,术后使病患引起其他病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15.5%,使患者动脉窄的现象的到了控制,104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在术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通过全脑血管造影以及术后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病症得到相应的改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把握好介入治疗的时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病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选取日期2018年5月-2019年5月,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对比80例患者的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为97.50%,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为85.00%,CT血管造影优于磁共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相较于磁共振的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过程中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 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参与研究,均分为两组,接受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7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持续发展,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糖尿病患者129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及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诊断PAD准确度(97.67%)、灵敏度(96.23%)高于CT检查(90.70%、83.02%),漏诊率(3.77%)低于CT检查(16.98%)(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扫描时间短、图像采集快等优势,应用于PAD诊断,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提供详细病变信息。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患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部血管B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B超与TCD诊断,比较颈部B超与TCD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结果: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正常16例,血管狭窄39例,血管闭塞11例;颈部血管B超诊断中,血管正常37例,血管狭窄25例,血管闭塞4例;TCD中诊断血管正常36例,血管狭窄27例,血管闭塞3例。颈部B超与TCD诊断血管狭窄、闭塞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应用颈部血管B超诊断与TCD诊断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两种方式检出血管狭窄与闭塞效果相当,但TCD还可作为治疗后复查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B超 经颅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特征,初步探讨其在PCV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CV患者22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龄(67.75±9.53)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及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异常分支血管(BVN)面积、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观察OCTA对PCV诊断率,以及BCVA、OCTA各项指标变化。治疗前后BCVA、CRT比较行配对t检验;BVN面积、PED高度、SFCT比较行方差分析。分析患者治疗前后OCTA的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22只眼中,BVN 8只眼;息肉样病灶(polyps)5只眼;BVN合并polyps 5只眼;未发现BVN和polyps 3只眼;小片状血管网结构1只眼,此患眼ICGA表现为结节样强荧光(polyps)。OCTA对PCV的检出率为86.36% (19/22 )。治疗后12个月,BVN明显减少或消失16只眼(72.72%,16/22);polyps消退17只眼(77.27%,17/2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个月,BCVA提高(t=3.071),CRT下降(t=2.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平均BVN面积、PED高度、SFCT均下降,平均BVN面积、PED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3.916,P<0.05),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7,P>0.05)。结论OCTA对PCV的检出率为86.36%。PC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BVN面积减小、polyps消退;OCTA是PCV诊断和抗VEGF药物治疗后随访时有效手段。

  • 标签: 脉络膜疾病 血管生成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结合催产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结合催产治疗,对照组接受催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比研究组92.5%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出血量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5min、治疗后30min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研究组多(P<0.05)。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结合催产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出血情况,生活质量提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催产素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缩宫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

  • 标签: 连江县医院 福建连江 350100
  • 简介:摘要血管形成与骨形成的耦联作用对骨微环境重构具有重要意义。H型血管是一种骨特异性微血管亚型(CD31hiEmcnhi),主要分布于干骺端,周围密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祖细胞。H型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Slit同源蛋白3(SLI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tch等信号调控,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的过程。H型血管耦联成血管-成骨的作用机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笔者就H型血管的特点、H型血管调控骨形成的机制、H型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H型血管耦联成血管-成骨机制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骨损伤修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皮细胞 骨生成 信号传导 H型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施行于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均入院开展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瘤、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血管异常、烟雾病等疾病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3.75%,动静脉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3.33%,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7.14%,与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利于明确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而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部血管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其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精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诊断精确性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精确性,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抗生是一类化学物质,是由微生物或高等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刺激代谢物。这类刺激代谢物具有干扰其他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能抑菌、杀菌的作用[1]。抗生最先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然后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抗生。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抗生的作用和机理了解的越来越多,其除了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外,还参与到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过程中来[2]。抗生的发现和应用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目前抗生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但是抗生真的用的越多越好吗?我们又该怎么合理应用抗生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传统工艺提取甲壳的副产物中存在氯化钠,增加了甲壳的开发利用难度。本实验以蟹壳为原料,研究以硝酸脱钙,氢氧化钾脱蛋白和乙酰。最佳生产流程条件为:35℃条件下,硝酸酸浓度8%、料液比1:10、时间120min,脱钙率达98%;最佳脱蛋白条件为:氢氧化钾浓度10%,时间120min、温度85℃,料液比1:10,脱蛋白率达98.5%。改良工艺避免了产物中残留氯化钠,还能生产硝酸钾,硝酸钙等可用于肥料生产的工业原料。

  • 标签: 蟹壳 甲壳素 甲壳素 工艺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