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梯度压力方法对于预防和缓解血透中后期肌肉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有回顾式分析,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透析中后期患者中易发生肌肉痉挛的病例 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1例,分别给予双下肢梯度压力和传统的人工按摩或外力捶击双下肢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次数和缓解肌肉痉挛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透析中后期发生肌肉痉挛的次数和肌肉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血透中后期双下肢易发生肌肉痉挛的透析患者,采用梯度压力按摩双腿,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肌肉痉挛的发生,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梯度压力 血液透析 肌肉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对急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护士抢救能力及管理水平。方法成立质控小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四个步骤,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提高。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护理人员增加了安全管理的认识,有效解决急救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PDCA 血液净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41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发热或存在感染症状患者进行,按照检测方法将结果分为2组,使用常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检验的记为参照组,使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检验的记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在检验符合性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方案下获取报告的用时更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常规细菌鉴定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均能较为准确的对细菌种类进行确定,但相对来说,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应用更加简便,能够减少等待报告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16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组进行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检出结果。结果 两组在阳性标本检出率及检出灵敏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具有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相同的检出率及灵敏度,且检验时间更短。

  • 标签: [] 细菌鉴定法 药敏试验 血液标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五常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其应用。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五常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和用水卫生质量。结果 研究组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发生护理缺陷、发生不适症状的几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用水污染物达标率、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用水菌落数达标率以及用水内毒素达标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发生护理缺陷和不适症状的几率,同时可以提高透析用水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五常法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回授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回授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各项营养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回授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回授法饮食干预 叙事视频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密闭式回血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实效。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四百例无肝素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人。在观察组中实施改良密闭式回血,在对照组中施用密闭式回血,两组病人共计进行70次透析治疗,每组各35次。观察两组病人在结束治疗时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对比不同回血的回血时间和加压次数。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凝血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其中,两种回血方法在回血时间、加压次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应用改良密闭式回血能够有效降低透析仪器发生凝血的机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改良密闭式回血法 无肝素血液透析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离心穿刺和向心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建立血管通路时的优缺点。 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2组:离心组( 45例)和向心组( 45例),同时根据入组前患者做血液透析(离心穿刺) 3个月的平均透析血流量( ml/min)分为 3个亚组:高流量组( 251-300ml/min),中流量组( 201-250ml/min),低流量组( 150-200ml/min) ,比较 2组治疗后 1年的护理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 1年后,离心组的并发症(内瘘皮下血肿、内瘘狭窄和假性血管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向心组( P<0.05);在 2组的亚组比较中,离心组低流量组的透析血流量要高于向心组低流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这种差异在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未见到。 结论:向心穿刺较离心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但对于透析血流量已低于 200ml/min的内瘘患者,选择向心穿刺法会出现透析血流量下降的风险。

  • 标签: 离心穿刺法 向心穿刺法 血液透析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离心穿刺和向心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建立血管通路时的优缺点。方法将2016年1月到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离心组(45例)和向心组(45例),同时根据入组前患者做血液透析(离心穿刺)3个月的平均透析血流量(ml/min)分为3个亚组高流量组(251~300ml/min),中流量组(201~250ml/min),低流量组(150~200ml/min),比较2组治疗后1年的护理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离心组的并发症内瘘皮下血肿(17.8%vs4.4%)、内瘘狭窄(8.9%vs0%)和假性血管瘤(13.3%vs2.2%)发生率显著高于向心组(P<0.05);在2组的亚组比较中,离心组低流量组的透析血流量(174.8±21.8ml/min)要高于向心组低流量组(164.4±11.2ml/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种差异在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未见到。结论向心穿刺较离心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但对于透析血流量已低于200ml/min的内瘘患者,选择向心穿刺法会出现透析血流量下降的风险。

  • 标签: 离心穿刺法 向心穿刺法 血液透析 内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呼吸道感染血液中白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水平。方法选择3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IL-21以及p-STAT3的表达水平。研究组患者静脉注射2.5mlOVA混合试剂,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对照组则显微镜检测,静脉注射2.5ml无菌氯化钠注射液,检测白细胞数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炎性细胞总数为8.80±0.22×105/L,嗜酸粒细胞总数所占比例为11.59%,单核细胞所占比例为6.36%,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检测效果更为显著,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组织IL-21以及p-STAT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白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效果。 方法: 择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33 例患者行以氯吡格雷 + 喜辽妥软膏辅助治疗,研究组 33 例患者行以活血化瘀通络剂 + 舒筋通脉膏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内瘘动脉瘤、栓塞、硬化、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活血化瘀通络可以改善其内瘘血流量,避免栓塞现象出现,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活血化瘀通络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效果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随机选择其中305例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作为对象,所选对象均收集血液进行检查,分别进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血液检查中,获取到的结果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敏试验和直接细菌鉴定是血液检验的主要方法,准确度都比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 标签: 肾透析 高血压 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矢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五常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价值。方法就五常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期间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2015年1-12月实施前、2016年1-12月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用水卫生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对比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更低、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更高、透析用水卫生质量更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可以提高透析用水卫生质量、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缺陷,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 护理缺陷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管理 五常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祛痂血液透析扣眼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体对照研究,患者在改良前3个月进行常规祛痂,后3个月进行改良祛痂。对比改良前、后祛痂时间、祛痂疼痛感、祛痂难易程度、感染的发生率和祛痂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改良前、后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祛痂时间、祛痂疼痛感、祛痂难易程度、祛痂满意度在改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祛痂能明显减少患者祛痂时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深受患者及护士的好评。

  • 标签: 扣眼穿刺 改良祛痂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应用效果差异分析。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本院接收的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规范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进行血液检验,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差别。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耐药性符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验时间相比,直接药敏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流式白细胞术检测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实验室采用流式白细胞术检验的血液样本50管,观察不同时间内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指标以及电解质指标。结果:血液样本中MCV. Hct. WBC. Hb、RBC在不同保存时间下的数值稳定(P> 0.05);血液样本中CI-、Na+、pH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K+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 0.05)。结论:在检验过程中,在不同时间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指标以及电解质指标可以发现,样本中CI-、Na+、pH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K+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控制保存时间,避免影响样本的检测质量。

  • 标签: 室温 保存时间 流式白细胞术 血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接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100份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直接细菌鉴定)和研究组(采用药敏试验),对1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革兰阴性菌、埃希氏菌、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检出率均较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检验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两种检验方式检出率均符合临床需求,但药敏试验,检验耗时短,应用价值更高,节省患者等待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符合率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