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臂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进行择期上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臂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毒性反应,3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臂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臂神经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神经松解、神经修复的方法,随访观察预后,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疗效评定保守治疗有效率90.0%;神经松解、神经修复有效率分别是53.3%、38.5%。结论臂神经损伤单纯手术效果不甚理想,应结合术后康复治疗。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治疗效果 随访研究
  • 简介:周围神经阻滞由于操作简单、阻滞区域小,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小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但常有阻滞不全和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等问题。关键就是目标神经定位。纵观历史,由最初“体表解剖标志”盲目探查,到目前“体内结构可视化”精准定位,区域麻醉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都很大的提高,区域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现将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臂丛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5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阶段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指标在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臂神经阻滞可形成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臂(肌间沟法)加颈神经联合阻滞和单纯臂与单纯颈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锁骨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臂加颈组,单纯臂组和单纯颈组,每组各30例,对三种麻醉方法的不同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单纯颈组出现麻醉阻滞不全6例,占20%,其中有2例阻滞不全较明显,有1例改为全身麻醉后手术,单纯臂组出现阻滞不全4例,占13.3%,均在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后完成手术,臂加颈组出现阻滞不全1例,占3.3%,三组麻醉阻滞不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组与臂加颈组各出现1例喉返神经麻痹,臂组1例气胸,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加颈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手术明显优于单纯臂或单纯颈麻醉,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可行。

  • 标签: 锁骨手术 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颈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臂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臂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臂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臂、颈的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臂丛颈丛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痉挛性脑瘫行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本院中2017年4月至20

  • 标签:
  • 简介:在前一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加强直腿抬高试验(踝关节背屈)和直腿抬高试验时神经根的移动度和压力进行测试,试图明确这一经典体征的基础原理。5具未经处理的尸体进行试验,方法同前,但每个标本分别测试加强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两种情况下的数据。结果显示,直腿抬高试验在L5、S1节段,较加强试验可产生更大的神经侧方移位,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根移位 压力变化 腰骶 二部 基础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电刺激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及单盲法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30例作为观察组 (干扰电刺激神经 +常规膀胱功能训练 ),与同期我院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30例作为对照组 (常规膀胱功能训练 ) ,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并比较膀胱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为( 5.21±0.75) d,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为( 8.89±0.35) d,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采用干扰电刺激神经配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和B两组各30例,均在全麻前30min行神经阻滞。A组给予(罗哌卡因100mg+地佐辛5mg)和B组给予(罗哌卡因100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后3h、6h、9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及手术开始后0min、15min、30min、60min的血压、心率。结果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B组无差异(P>0.05);A组患者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术后6h、9h的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较B组稳定(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地佐辛 罗哌卡因 腰丛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性臂神经损伤应用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情况。方法分析本院于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分娩性臂神经损伤90例患儿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一般康复治疗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1.11%和上肢功能优良率84.44%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娩性臂神经损伤应用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穴位注射 神经丛封闭 上肢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臂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臂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臂神经阻滞和联合臂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臂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间沟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