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22例≤40岁跟≥7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直肠癌分布、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对比。结果≤40岁的青年组跟≥70岁的老年组在组织类型构成上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结直肠癌 预后 不同因素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并探讨其较难定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侵袭性颅内脑电图(iEEG)监测后行致痫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及病变脑叶,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皮质发育不良(MCD)相关"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8例中,MCD 47例[轻微皮质发育不良(mMCD)1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35例],其他11例;MCD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磁共振阳性、致痫灶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更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致痫灶完全切除是影响MCD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3,Wald χ2=6.149,95%CI 0.07~0.56);MCD中,18例为单脑叶病变,29例为多脑叶病变,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结论MCD尤其是FCD是"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类型;多脑叶病理改变尤其是多脑叶MCD是导致"难定位"难治性癫痫较难定位致痫灶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使用iEEG精确定位致痫灶及功能区可使多数该类患者在致痫灶切除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癫痫 大脑皮质 颅内脑电图 致痫灶 皮质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包含巨小梁结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和保定市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资料,筛选病理结果中包含巨小梁结构,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包括临床分期、甲胎蛋白(AFP)、化疗方案、手术切缘情况及病理分型,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儿中,男13例,女4例,发病年龄5~134个月;巨小梁型5例,上皮型+巨小梁成分10例,上皮间叶混合型+巨小梁成分2例;PRETEXT分期中,I期1例,II期2例,III、IV期14例;15例患儿接受了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仅6例患儿达到部分缓解;17例患儿中,10例术后病理切缘阴性,7例患儿术后AFP降至正常,10例患儿复发,2年无事件生存率26.18%。结论包含巨小梁成分的肝母细胞瘤病例非常少见,其中巨小梁型及上皮型+巨小梁成分复发率较高,术前新辅助化疗(长春新碱+伊立替康)、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及肝移植或许可以作为该类型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肝母细胞瘤 巨小梁 复发
  • 简介:目的:关注老有所医用药得当问题。方法:比较分析了老年人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特点,提出了老年人用药得当的注意事项。结果:我国老年人多、老年人体弱病多、老年人对药物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与中毒性反应多,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结论:要进一步关注老龄化社会和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提高生命质量,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 标签: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特点 用药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点和探讨如何处理。方法:本文将124例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作一分析。结果:淋巴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正比关系,大于1cm淋巴结只能给CT、MR1造成误诊,而病理检查并非一定呈阳性,小病灶大转移并非罕见,跳跃式转移及纵隔内交叉转移较多见;T3-4有外侵时淋巴转移十分活跃.结论:正确的临床分期必须依靠术后淋巴的病理检查,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左右纵隔淋巴汇集处、向对侧纵隔转移的前哨站,淋巴清扫本身是解除症状的治疗措施,对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暂时延长生命都具积极意义.最佳的纵隔淋巴清扫应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 标签: 纵隔 Ⅲ期肺癌 淋巴转移 病理学特点 原发肿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特点。方法从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取7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经过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全部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的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34%,CT检查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52%,两种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15%,CT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7.26%,两种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都有较高的定位诊断符合率,CT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可以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患者的诊断治疗。

  • 标签: 病理类型 肾上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胃癌及早期胃癌的筛查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某县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24014例患者的胃癌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出胃癌341例,胃癌检出率1.41%,经活检病理及手术巨体病理共检出早期胃癌3例,检出率0.012%。结论:基层医院也能检出早期胃癌,并有望今后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 标签: 胃癌 早期胃癌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表现及病理特点,采集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验,检测标本中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SMA、Ki67、S100蛋白分子阳性表达。结果肉眼下观察大体标本,可见直径0.7~10.8cm大小肿瘤,其主要位于黏膜基层、下层、肠系膜上及浆膜外。其中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级患者肿瘤于消化道内以膨胀性方式进行生长,其边界清晰,无包膜,部分有假包膜,切面质韧,主要呈灰白色,局部呈灰红色;中高度危险分级患者瘤体呈息肉状,质地较软、有出血,存在坏死及囊性病变。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其次为上皮样细胞型、混合性细胞型、圆形细胞型。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D117、CD34、SMA、S100、Ki67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28.33%、36.67%、36.67%,其中CD117、CD34同时阳性表达率71.67%。22例Ki67阳性表达患者中高度、中度、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患者分别为8例(72.73%)、6例(40.00%)、7例(25.00%)、1例(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细胞和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据,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提高判断,对于GIST肿瘤细胞的证实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讨论供肾移植术后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经指征性移植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受者临床病理特点,对受者移植时和移植后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牛津分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供肾移植后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IgAN的诊断率约12.77 %(18/141);平均移植后22.5个月出现临床症状;受者移植肾功能分布在CKD 1-4期,其中66.67 %(12/18)处于CKD 3-4期;76.92 %的患者伴随镜下血尿,88.89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病理参数积分情况如下:系膜细胞增生78 %、内皮细胞增生17 %、节段硬化65 %、中重度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9 %、新月体形成17 %。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活检时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P<0.05)相关;尿蛋白定量>1 g/d组与<1 g/d组受者间的节段硬化、球囊粘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牛津分型在移植后IgAN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1)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移植肾功能下降相关;(2)节段硬化、球囊粘连与移植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IgA肾病 牛津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8例MGC和508例PD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PDGC患者相比,MGC患者发病年龄更大[(59.2±11.9)岁比(54.1±13.2)岁],远处转移率更高(36.8%比23.8%),腹膜种植率更高(29.4%比16.9%),根治性切除率更低(60.3%比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C组和PDGC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9.4%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位于胃中1/3的肿瘤,MGC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低于PDGC患者(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性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浸润深度是PDG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GC与PDGC在发病年龄、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根治性切除率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预后两者相当.

  • 标签: 胃肿瘤 黏液型胃癌 低分化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本院2005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乳腺癌男性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整理数据资料后行数据研究。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5岁)、复发病程、免疫组化阳性、HER-2阳性及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临床预后五年生存率存在确切影响性,P<0.05。结论:男性乳腺癌临床诊断难度低,症状表现明显,可经临床对症放化疗或(和)手术治疗积极控制病情进展,但需结合患者年龄、病程、激素受体表现、治疗方案等合理评估五年生存率。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2018年1到2022年3月,选取73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与预后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免疫组化标记项目是Syn、CgA、CK、CK8、CK18、NSE六项,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其中CgA、CK、CK8、CK18的差异不大,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Syn与NSE的阳性率大于CgA、CK、CK8、CK18,阳性率比较有差异(P<0.05)。73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病情转归出院,出院率100.00%。结论:明确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利于疾病鉴别诊断、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卵巢甲状腺肿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卵巢甲状腺肿患者73例(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均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结果:73例患者良性卵巢甲状腺肿69例,其超声图像中呈囊性、分隔囊性或囊实性56例,囊内有结节状突起10例,边界清楚51例,可探及血流信号35例,形态规则50例;恶性卵巢甲状腺肿4例,其中附件区囊实性占位2例,囊壁、稍强回声及隔上均能探及血流信号,囊内壁存在稍强回声结节突起。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的超声图像即存在差异又存在共性,其附件区或盆腔内存在分隔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并且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囊壁及隔上探及血流,囊内存在结节状突起,在卵巢甲状腺肿诊断中,超声图像有利于其诊断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超声图像特点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死亡的法医病理特点,以增进对该死因的认识和鉴定。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60例发生脑血管病变死亡的案件,收集相关的病理学数据和临床信息。结合尸体检验、病理特点和相关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1)性别分布:在60例脑血管病变死亡的死者中,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47例和13例。(2)年龄分布:60例死者的年龄分布在30岁至70岁之间,其中5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达到43例(71.67%),而30岁至4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少,仅有5例(8.33%)。(3)职业分布:60名死者中,工人的职业比例最高达到37例(61.67%),其次是农民达到19例(31.67%)和个体4例(6.67%)。(4)死亡季节:患者在春冬季的死亡率最高,达到41例(68.33%),而秋季的死亡率最低,达到8例(13.33%)。(5)死亡诱因:有46人(76.67%)在死亡前发生激烈的争吵或外伤,9例(15.00%)死者饮酒,5例(8.33%)为就医过程。(6)病变类型:在60个案例中,35例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瘤。(7)死亡直接原因:49例(81.67%)的死者是由于短时间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致死,只有少数人死于并发症。结论:法医病理学对于脑血管病变死亡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可以帮助确定死因、推断损伤时间、鉴定伤害以及为临床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血管病变 死亡 法医 病理学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采取肝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分组,24例患者为未转移组,6例患者为转移组,评估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预后情况。结果:未转移组组织学分化程度中低分化20例、高分化4例;甲胎蛋白水平479.65±12.62μg/L。转移组组织学分化程度中低分化5例、高分化1例;甲胎蛋白水平345.32±12.23μg/L。转移组最大肿瘤直径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0%;未转移组复发率2例、复发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期间,需结合病理因素分析,消除淋巴结转移因素,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困难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分析TERT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2021年93例诊断结果不确定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信息;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对间质细胞密度、间质细胞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及间质生长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判读;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TER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TERT蛋白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1.2~8.0 cm(平均3.8 cm);病理特点:纤维腺瘤区域中存在分叶状结构,或者间质细胞中至重度丰富;一部分病例肿瘤边界的判读存在困难;TERT启动子突变,在年龄≥50岁、肿瘤≥4 cm、出现4倍及10倍物镜下无上皮区间质生长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这些特点更符合叶状肿瘤;TER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TERT启动子的突变无相关性。结论对分叶状结构的判断争议以及间质细胞丰富肿瘤的分类争议,是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诊断困难的原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TERT启动子等分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更好地评估复发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disease,LDD)的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D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MRI表现为病灶多呈T1WI等低信号相间的条纹状或层状结构,T2WI为高信号区域内有低信号的条纹状。病理学检查:小脑叶片增大,板层结构异常,分子层增宽,蒲肯野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内散在分布形态异常、发育不良的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NSE、Syn、NeuN、CsA阳性,GFAP阳性,Ki-67增殖指数<1。手术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LDD的影像学特征为,MRI上病灶呈条纹状或层状结构的“虎斑纹征”;病理特点为肿瘤与正常组织呈层状结构,发育不良的神经节细胞取代颗粒细胞,使分子层增厚,浦肯野细胞减少或消失。治疗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预后良好,术后无需放化疗。

  • 标签: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MRI 病理学 免疫组化 Cowden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