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CA是多发脑部肿瘤之一,脑动脉内腔出现病变,呈现出局限性异常扩大,影响到局部动脉管壁,表现为瘤状膨出。该病易引发SAH,在所有非创伤性SAH中,病因为ICA破裂者占比达到85%。ICA多发部位为脑动脉分叉处,于前循环者占比约为85%,于后循环者约为15%。ICA病死率高,多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同时联合高质量护理,有助于提升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在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中的护理体会,强调了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关键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后的体位与休息管理,护理人员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和支持。这些护理体会有望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并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病情发展至晚期,如已造成下肢干性坏疽,造成全身毒血症时,则需考虑截肢。患者截肢后,不仅使肢体外观遗留永久性缺陷,并且使肢体功能障碍或丧失,影响正常的劳动、生活、与社会交往,因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西那卡塞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右心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AH组、西那卡塞组,每组10只。西那卡塞组给予盐酸西那卡塞3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PAH组分别予以等体积溶剂。超声心动图参数:右室壁厚度(RVWT)、右室基底段内径(RVD)、左室偏心指数(EI)、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 、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右室四腔纵向应变(RV4CSL)及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SL)等。组织病理学参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右室心肌细胞直径(RV cell-D)、胶原体积分数(CVF)及右室肥厚指数(RVI)。比较各组间超声及病理学参数,分析右室病理改变与超声应变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PAH组WT、RV cell-D、CVF及RVI增加(均P<0.01),右心增大、右室肥厚(均P<0.05),右室纵向应变减低(P<0.01)。②与PAH组相比,西那卡塞组WT、RV cell-D、CVF及RVI减低(均P<0.01),右室结构功能改善(均P<0.05);上述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右室重构参数CVF、RV cell-D与WT呈正相关(rs=0.706 3,0.629 4;均P<0.05);RVFWSL与CVF、RV cell-D间具有良好相关性(rs=-0.685 3,r=-0.767 2;均P<0.05)。结论西那卡塞干预的PAH大鼠右室逆重构,功能得以保留,提示西那卡塞对PAH大鼠右室结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高压 西那卡塞 心室功能,右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皮瓣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4月-2021年05月收治的7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皮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皮瓣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皮瓣淤紫、水泡、冬季发凉、肿胀、痛性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皮瓣手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更佳理想,更有助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血管链皮瓣 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的的护理。方法:对其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院随访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护理期间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患者21天后正常出院。结论:对接受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心境,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瓣膜病 心脏病心脏植入术 主动脉严重狭窄 二尖瓣 发作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疑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阳性68例,阴性32例;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69例,阴性31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7.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冠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冠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征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全年覆盖范围内院内就诊且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n=80)。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照射诊断,依据患者真假腔显示差异将患者依次纳入研究1组与研究2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0名患者主动脉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的图像质量临床评估分数为(2.91±0.21)分;真腔平均密度更高,与假腔相较组间统计差异突出(P<0.05)。研究1组内膜破口数更少,破口径线更小,与研究2组相较组间统计差异突出(P<0.05)。右侧肾动脉真腔供血构成比最多,为51.25%(41/8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优势突出。

  • 标签: CT诊断 多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 要: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在HAIC的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接受密切的术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HAIC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集束化护理在HAIC中的应用,包括其意义、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肝动脉灌注化疗 HAIC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冠心病在我国是多发且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非对比增强冠状动脉MRA(CMR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无对比剂、无辐射及多参数成像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本文回顾总结非对比增强CMRA临床应用现状及优势,阐述CMRA当前技术现状,介绍CMRA目前研究的技术热点,主要讨论采集加速技术、填充方式、运动校正等方法,同时展望CMRA在冠状动脉高分辨率、冠状动脉管腔及血管壁和其生理量化研究的主要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冠心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耳硬化症合并残存镫骨动脉病例。患者,女,14岁,因“双耳听力逐渐降低1年”入院。根据患者纯音测听、盖莱试验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双侧耳硬化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镫骨手术时,在镫骨底板表面约中线处见一细小血管通过,穿过镫骨足弓下方,与镫骨底板长轴相垂直,进入面神经水平段骨管。患者3周后复查听力,左耳听力较术前提高,无搏动性耳鸣、面瘫、眩晕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结果3例孕母均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孕24、30和23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右心增大和三尖瓣反流),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狭窄/早闭,但未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母体在孕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例1和病例2因可疑胎儿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整体评分分别为6分和5分)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别治疗56和42 d后好转出院(心功能正常)。病例3在动态观察中动脉导管狭窄程度好转,于孕38周因剖宫产史行择期剖宫产娩一活婴。结论中晚孕期产科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胎儿动脉导管的检查,尤其是在发现右心增大或三尖瓣反流时;对于动脉导管狭窄的胎儿应密切监测动脉导管以及继发右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可将心血管整体评分纳入评估内容。一旦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应立即分娩,生后新生儿心功能可恢复,预后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早闭 动脉导管狭窄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