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球视阈为背景,分别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个体特性、“机体”特性、主体特性、动态特性、演化特性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社会有机体理论 继承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2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0例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结果治疗组比较对照组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时间缩短,氯解磷定及阿托品的用量减少,昏迷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平均存活时间延长。结论血液灌流联合CRRT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 CRRT
  • 简介:利用GPS定位技术在泥石流频发区——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采集土样99个,研究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2.21g/kg)较低;2)土壤有机质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反映在东北-西南方位,空间展布呈条带状;3)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土壤质地、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4)同一因素不同级别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泥石流流域碳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为土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泥石流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有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清除毒物、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催吐、洗胃、导泻等;静脉应用特殊解毒剂阿托品、氯磷定、解磷定注射液;对症处理、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及加强病人心理、饮食护理等。结论迅速明确诊断、争分夺秒采取急救措施。清除毒物、早期阿托品化、防止中毒反跳、防治并发症、重视综合治疗;加强护理措施是抢救有机磷中毒的关键,也是抢救成功的根本保证。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较为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57.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神志清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和CHE活力恢复60%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急诊
  • 简介:翻看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中增加了交流与探讨、拓展视野、化学史话、资料卡、问题解决等内容,图文并茂,更具可读性。但是和传统教材相比,教材的编排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教材中的内容组织方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同时又增加了如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对映异构、顺反异构、轨道杂化(拓展视野)等内容,删去了诸如乙烯乙炔的制法等内容,许多教师认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编排是独立的。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化学基础 编排方式 教学策略 苏教版 选修 传统教材
  • 简介:有机合成与推断是一类知识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它几乎把有机化学模块的核心知识如各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融合在一起,呈现形式常以框图或文字描述来出现,尤其是框图形式较多,其解答过程一般是利用所学知识挖掘题中信息,迅速找到突破口,因此突破口的快速寻找成为提高解题速率及正确率的关键.

  • 标签: 有机推断题 解题技巧 解题能力 归纳总结 知识综合 同分异构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炼油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苯系物、酚类、直链烷烃类、胺类和多环芳烃等。苯和甲苯等物质对黏膜组织、皮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强烈的刺激和损伤,苯系物还有致癌作用。本文将介绍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 标签: 炼油废水 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
  • 简介: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34.07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1.37倍,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 标签: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 简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NOM)的结构和来源,通过提取自然有机质的Uv-vis图谱特征参数(HIX)发现,与入河口区和水产养殖区的采样点相比,淀区出水口区域采样点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高,这表明淀区出水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具有较高的芳香碳的结构。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0~3cm深)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特征参数E2/E3(UV-Vis在波长250nm和365nm处吸收率的比值)显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主要来自胡敏酸源,河口区和养殖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源,其他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自然有机质则同时受到陆源和生物源的影响。

  • 标签: 沉积物 间隙水 自然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白洋淀
  • 简介: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材料题,是当前历史教师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具体方法主要有:强化历史基础知识;让学生学好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丰富课外知识;运用历史语言准确表述答案;划分材料层次,全面解答等。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方法逐一进行分析。

  • 标签: 材料题 历史学科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不同程度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观察者(100颗)采用3M玻璃离子填充缺损,对照组(100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缺损。结果观察者术后1年楔状缺损修复成功率94%,对照组为80%。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楔状缺损效果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牙楔状缺损
  • 简介:由四川东材绝缘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纤维用无卤阻燃共聚酯树脂”省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完成,并成功应用于阻燃材料等领域。该项目通过对无卤共聚型活性单体的选择、共聚合成工艺的研究,开发出线型无卤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

  • 标签: 阻燃材料 应用 四川 无卤阻燃 聚酯树脂 共聚型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企业施工的生命,同时也是影响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而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管理的水平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使用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中需要将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控制作为管理的要素,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对其材料的选择与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材料 选择 控制
  • 简介: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所与新加坡技术和设计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用可以在不同电状态间快速来回切换的相变材料替代硅,他们有望研制出信息处理速度快1000倍且更小、更环保的计算机。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 标签: 快速切换 相变材料 英国剑桥大学 纳秒 信息处理速度 数据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