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宫内感染性肺炎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600例为宫内感染性肺炎组,另选取同期无宫内感染性肺炎的早产600例为单纯早产组;比较两组早产的性别、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羊水污染、第2产程延长、母孕晚期发热史、剖宫产、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1 min阿氏评分(Apgar),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BPD早产60例为BPD组,另取同期无BPD早产60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早产的性别、宫内窘迫、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宫内感染、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1 min Apgar评分,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内感染性肺炎组早产宫内窘迫[224(37.33%) vs. 78(13.00%)]、胎膜早破> 24 h [308(51.33%) vs. 99(16.50%)]、母孕晚期发热史[117(19.50%) vs. 54(9.00%)]和BPD [133(22.17%) vs. 35(5.83%)]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320、162.408、27.068、66.473,P均< 0.001);而1 min Apgar评分[(7.08 ± 1.32)分]显著低于单纯早产组[(8.65 ± 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9.911、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母孕晚期发热史均为早产宫内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3.824、4.017、3.492,P = 0.001、0.008、0.015)。BPD组早产宫内窘迫[12(20.00%) vs. 3(5.00%)]、肺出血[10(16.67%) vs. 0(0.00%)]、巨细胞病毒感染[5(8.33%) vs. 0(0.00%)]、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6(76.67%) vs. 2(3.33%)]、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51(85.00%) vs. 2(3.33%)]、宫内感染[23(38.33%) vs. 6(10.00%)]比例均显著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71、10.909、5.217、67.222、81.138、13.141,P = 0.013、0.001、0.022、< 0.001、< 0.001、< 0.001);而胎龄[(32.14 ± 1.20)周vs. (34.35 ± 2.74)周]、出生体质量[(1 352.39 ± 209.57)g vs. (2 285.56 ± 356.82)g]、1 min Apgar评分[(7.23 ± 1.36)分vs. (8.68 ± 1.75)分]显著低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723、17.468、5.068,P均<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为早产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44.357、3.082、3.290、4.738、3.409,P < 0.001、0.003、0.002、< 0.001、0.009)。结论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母孕晚期发热史可能增加早产宫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的风险,而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龄、出生体质量可能影响BPD发生率。

  • 标签: 宫内感染性肺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营养方式、胎龄和体重增长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生后24 h内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早产,根据胎龄分为超早产(<28周)、极早产(28~31周)、中期早产(32~33周)和晚期早产(34~36周)4组,根据日均体重增长情况分为<15 g/(kg·d)组和≥15 g/(kg·d)组,分别于出生后、完全肠外营养、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和完全肠内营养期间采用干血滤纸片法收集血液标本,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浓度。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不同胎龄、不同体重增长速度早产血中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变化与差异。结果共纳入早产124例,收集标本410份。早产出生后随着营养方式由肠外营养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血游离肉碱和大部分血酰基肉碱(C3、C4、C10DC、C12、C12∶1、C12DC、C14、C16、C16∶1、C16-OH、C18等)水平呈下降趋势;胎龄较小的早产出生后血中C4-OH(P=0.001)和C5(P=0.001)水平更高;体重增长缓慢的早产出生后血C5-OH水平较低(P=0.006)。结论早产生后早期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随营养方式改变呈下降趋势,提示外源性摄入相对不足;C4-OH和C5水平与胎龄成负相关;出生后较低的C5-OH水平可能与短期内体重增长缓慢有关。

  • 标签: 肉碱 营养支持 婴儿,早产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系统化喂养管理策略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应用效果。方法: 以笔者单位新生儿科接收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为观察对象,于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开展系统化喂养管理策略,选取67例早产为观察指标,选取67早产为参照指标,观察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母乳喂养初始时间、添加剂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化喂养管理策略 超低体质量 早产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早产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200例早产,随机分成两组,确定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摄奶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袋鼠式护理之后,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病情控制的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伴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所有338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H分为BPD无PH组和BPD伴PH组,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伴PH的危险因素。结果338例BPD患儿中无PH组314例(92.9%)、伴PH组24例(7.1%);出生胎龄为(27.1±1.8)周,其中男206例、女132例。BPD伴PH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无PH组[(26.4±2.1)比(27.2±1.7)周、(798±255)比(1 003±240)g,t=2.201、4.030,P=0.028、<0.01],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高于无PH组[14.3(2.1,43.7)比0.5(0,4.7)d,30.0(22.5, 64.2)比15.0(7.0,26.0)d,Z=-4.838、-4.553,P均<0.01];BPD伴PH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小于胎龄(SGA)、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需手术结扎的PDA、重度BPD、严重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均高于无PH组[20.8% (5/24)比6.4%(20/314)、33.3% (8/24)比7.6%(24/314)、54.2%(13/24)比7.3%(23/314)、25.0%(6/24)比6.1% (19/314)、75.0%(18/24)比39.2%(123/314)、45.8%(11/24)比1.9%(6/314)、66.7%(16/24)比7.3%(23/314),75.0%(18/24)比45.5%(143/31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12.950,95%CI:1.740~96.385),重度BPD(OR=10.160,95%CI:2.725~37.884),SGA(OR=4.992,95%CI:1.432~16.920),需要手术结扎的PDA(OR=19.802,95%CI:3.297~118.921),严重EUGR(OR=20.316,95%CI:2.221~185.853)是BPD伴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PH患儿中轻度7例、中度8例均存活,重度9例中4例死亡,存活PH患儿中最晚校正年龄1岁2月龄脱离吸氧。结论PH是BPD的严重并发症,伴随着高病死率,建议具有高危因素的BPD患儿应定期筛查心脏超声,出院后定期随访。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血压,肺性 危险因素 早产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产与足月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组和足月儿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术前检查、术中所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因和术后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26例NEC患儿,其中早产组67例,足月儿组59例。术前Bell分期Ⅱ期22例,Ⅲ期104例。早产组男性比例、双胎比例和手术日龄大于足月儿组,术前24 h内最近一次血气pH、外周血Hb和PLT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见早产组小肠坏死率高于足月儿组,结肠坏死率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造瘘术、肠吻合术、腹腔引流术和剖腹探查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手术后早产组肠狭窄发生率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死亡37例,病死率29.4%,早产组病死率(38.8%)高于足月儿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两组最常见的死因,两组死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NEC手术患儿男性和双胎比例高,手术日龄较大,小肠坏死多见,术后病死率较高;足月NEC手术患儿结肠坏死多见,术后容易出现结肠狭窄。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婴儿,新生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下微创法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根据住院时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比较两组早产用药过程中、治疗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72 h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长和出院前病死率。结果LISA组和INSURE组各纳入46例患儿。LISA组置管所用时间、反流发生率、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均低于INSURE组[(6.5±1.6)s比(9.5±2.9)s,10.9%(5/46)比28.3%(13/46),10.9%(5/46)比30.4%(14/46),21.7%(10/46)比41.3%(19/46)],经皮氧饱和度最低值、心率最低值均高于INSURE组[(0.91±0.03)比(0.82±0.04),(118.9±9.6)次/min比(112.0±8.9)次/min],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低于INSURE组[10.9%(5/46)比26.1%(1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出血、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旁白质软化、早产视网膜病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和出院前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可减少插管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降低机械通气率,减少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LISA技术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谷氨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并诊治的92例ROP患儿及同期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的50例健康早产(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92例ROP患儿根据病变分期分为轻度ROP组和重度ROP组,依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自然消退组和病情进展组,通过测定各组儿童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分析其与RO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重度ROP组患儿出生1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22.08±14.55) mmol/L]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07.13±13.20) mmol/L]最高,轻度ROP组患儿次之[分别为(98.60±14.48) mmol/L、(85.41±14.49) mmol/L],对照组患儿最低[分别为(68.52±7.69) mmol/L、(54.97±6.31) 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均与RO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69、0.875,均P<0.05)。病情进展组患儿出生1周及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07.18±17.62) mmol/L、(92.94±16.21) mmol/L]均显著高于自然消退组患儿[(131.53±10.22) mmol/L、(118.82±8.18) mmol/L],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预测ROP病情进展患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55、0.936,根据ROC曲线结果,分别确定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7.83 mmol/L(敏感性为0.909,特异性为0.728)、106.69 ng/L(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0.790)。结论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与RO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最佳临界值预测患儿疾病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谷氨酸 病情进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效果。 方法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为课题实施阶段,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 98例早产为课题纳入样本,照顾组的 49例行发展性照顾,参考组的 49例行普通护理,对比疗效。 结果 照顾组体征恢复时间为( 15.04±2.61) d,日喂奶量为( 488.06±23.91) mL,日睡眠时间为( 19.75±2.40) h,住院时间为( 23.87±2.44) d,和参考组间数据经 t检验后, P<0.05。照顾组不良反应者仅有 7例( 14.29%),而参考组不良反应者则达到 16例( 32.65%),差距大, 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对改善早产临床指标有关键作用,且护理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效果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长心理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早产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的100例早产进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2019年6~11月的100例早产进入观察组,采用基于家长心理的延续性护理。观察早产生长发育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早产体格发育〔身长(63.08±1.72)cm、头围(41.03±1.12)cm、体重(7.08±0.25)kg〕、神经心理发育〔总发育商(78.14±7.10)分〕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总分(86.61±10.4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家长心理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早产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早产儿 生长发育 延续性护理 家长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校正胎龄37周时与同胎龄足月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的区别。方法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母婴同室收治的胎龄<32周和胎龄37周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按抽签方式决定是否入组,胎龄<32周的新生儿纳入早产组,胎龄37周的新生儿纳入足月儿组。早产组在校正胎龄37周(即37~37+6周),足月儿组生后第2天做aEEG检查,比较两组aEEG的差异。结果早产组纳入70例,足月儿组纳入55例,两组新生儿均有睡眠觉醒周期,两组aEEG背景连续性和活动睡眠期带宽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早产组活动睡眠期和安静睡眠期下边界振幅值小于足月儿组,安静睡眠期波谱带宽大于足月儿组,安静睡眠期原始脑电图仍有较多不连续图形存在,落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2周早产校正胎龄37周时aEEG成熟度仍落后于同胎龄足月儿。

  • 标签: 婴儿,早产 足月儿 脑电描记术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产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及早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训练,记录两组患儿的留置胃管时间,并在纠正胎龄满40周时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留置胃管时间[(56.27±22.26)d]较对照组[(68.97±23.96)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实验组NBNA评分[(33.50±2.30)分]较对照组[(31.97±2.3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2组患儿NBNA评分与留置胃管时间呈负相关(r=-0.835,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可以改善早产的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改善早产的早期神经发育情况。

  • 标签: 吞咽功能训练 呼吸干预 早产儿 早期神经发育 留置胃管时间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
  • 简介:摘要早产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显著,第1疗程治疗无论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保守管理,均可能治疗失败或导管重新开放,需要第2、甚至第3疗程的营救治疗。营救治疗策略包括重复原药疗程、更换治疗药物、输注浓缩血小板、手术结扎和介入封堵等。本文就早产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第1疗程治疗失败后的营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营救治疗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知信行管理模式在早产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早产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20名家长,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知信行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长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筛查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疾病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信行管理模式 视网膜病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CCHB双胎早产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例回顾:37岁无症状孕妇,孕23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双胎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母亲完善检查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羟氯喹等治疗后,孕31周胎儿超声心动图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孕32+3周因先兆早产行剖宫产,双胎自身抗体筛查均示抗核抗体(ANA)弱阳性,Ro60及Ro52阳性,24 h Holter均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宝一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至2 200 g,但仍为CCHB(心室率80~90次/min),宝二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最终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中文文献2例,英文文献9例,其中9例为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Ro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SSB)/La相关的CCHB,2例为特发性CCHB。结论胎盘转移SSA或SSB是双胎发生CCHB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其发病进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大多患儿需要起搏治疗,早期诊断和产前管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双胎 早产儿 新生儿狼疮 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早产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男,胎龄35周+2,因"心动过速、气促、呻吟15 min"入院。患儿母亲胎心监护提示胎动过速,胎心率230~240次/min,急诊剖宫产分娩。患儿入院心电图显示心房扑动,心房率440次/min,心室率220次/min,呈2∶1传导;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膨出瘤、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用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24 h,未恢复窦性心律,后用同步电复律电能为4 J(1.8 J/kg),患儿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至2019年12月18日(纠正胎龄41周+4),患儿心房扑动未再复发。

  • 标签: 心脏室壁瘤 心房扑动 电抗休克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氨溴索联合不同通气方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 抽选 50 例 2015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分析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两组,所有患儿均使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治疗中实施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患儿治疗中实施高频振荡通气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治疗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动脉血气水平中 PaO 2 以及 PaO 2 /FiO 2 高于对照组, PaCO 2 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8.00% 和 32.00% , 研究组患儿治疗中呼吸机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少, 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氨溴索治疗中配合高频震荡通气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水平异常,提升治疗安全性, 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溴索 常规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延续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发育及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及母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分别于出院时、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早产体格发育和早产母亲亲职压力水平。结果月龄6个月时干预组早产体质量、身长、头围分别为(7 179.92 ± 477.69) g、(64.74 ± 6.23) cm、(42.80 ± 5.78) 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889.43 ± 354.46) g、(61.26 ± 5.06) cm、(39.60 ± 5.5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63、2.728、2.515,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早产母亲亲职压力总分为(76.73 ± 8.51)、(68.36 ± 6.28)、(67.39 ± 5.09)分,低于对照组的(81.10 ± 8.95)、(77.71 ± 6.35)、(75.75 ± 5.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25、6.574、6.948,P<0.05)。结论分阶段延续护理可以促进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的体格发育和降低早产母亲的亲职压力。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早产儿 低出生体质量 生长发育 母亲 亲职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产的临床经口喂养护理中通过开展吞咽功能训练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早产为常规鼻饲喂养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经口喂养开始时间以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为观察组更早P<0.05;喂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出生1个月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身长、体重增长量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头围增长量组间对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存在经口喂养困难情况的早产开展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其经口喂养情况、降低并发症率并促进体格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吞咽功能训练 经口喂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入住NICU的早产,且随机被等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生长发育、NBNA神经行为测定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体重、头围、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非条件反射、一般评估评分明显高(P

  • 标签: 早产儿 NICU 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