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支气管检查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的传统麻醉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改良麻醉技术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T1、T2、T3时,观察组MAP、HR、SpO2波动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支气管检查中应用改良麻醉方法,安全高效舒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两种麻醉方法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205例高血压患者纤维支气管检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检查前给病人及家属解释;讲述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检查中精心护理,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除3例患者因过度紧张,不能耐受,放弃检查外,余202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提高诊疗技术,是确保高血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检查安全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其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检查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其S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42.16±3.4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3.13±4.24),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和支气管检查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镜检查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科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纤维支气管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结果在满意度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呼吸科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中的运用,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检查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呼吸科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电子支气管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减轻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与痛苦,无痛性检查已成为改善舒适性有效的措施之一。电子支气管检查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黏膜表面麻醉、局部麻醉联合表面镇静镇痛及全身麻醉,但患者依旧存在不耐受的情况,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等不良反应,依从性及舒适度体验较差,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因此,电子支气管检查过程中使患者达到最舒适的状态对临床诊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检查过程中不同麻醉方式下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舒适度 无痛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低压通气模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频模式通气,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PH值、PaCO2、SpO2指标水平在吸氧前及通气后5min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氧前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5min,实验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应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检查期间的氧供,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

  • 标签: 高频低压通气模式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接受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与SDS评分的对比(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异丙酚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行性。方法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接受纤维支气管检查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为使用异丙酚麻醉,34例无麻醉行纤维支气管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按1.5~2mg/kg给药,静脉推注速度为20~30mg/10s。分别观察两组术前、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完成支气管检查,观察组检查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期间生命体征波动较明显。结论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纤支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 标签: 异丙酚 纤维支气管镜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麻醉方法,让患者在最佳的麻醉状态下,顺利完成电子支气管检查。方法从我院2009年初至2010年底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2例分为A、B两组,观察组A采用经鼻局部滴药加口含2MI2%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B采用经传统口鼻咽雾化吸入麻醉。结果观察组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结论观察组A时间延长,方法简便,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麻醉 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后护理路径在电子支气管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电子支气管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单纯随机法将患者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护理路径和改良后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耐受程度有效率分别为90.7%和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7%和7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护理路径应用于电子支气管检查中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耐受程度大大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路径 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患者在进行完电子支气管检查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对此采取的护理模式。方法:将 2015~2018之间在我院接受过电子支气管检查的 9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检查时的配合度及检查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对研究中的 9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检查后, 88例患者在检查中积极配合,且无不良现象出现;只有 2例患者对该操作存在排斥的心理,且不积极配合,导致无法检查;同时,也有 2例患者出现了气道反应,故电子支气管检查的成功率是 97.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检查时,一定要在术前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且准备好在进行电子支气管检查时需要用到的物品;在手术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医生处理;在术后,要对患者所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以便于减少患者的疼痛率。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检查中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支气管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喉罩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内镜面罩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MAP(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内镜面罩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MAP、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的复苏时间明显长于内镜面罩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检查时,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以及喉罩静脉全身麻醉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与喉罩静脉全身麻醉相比,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对患者自身的循环影响非常小,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较快的复苏速度,采用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在支气管检查时广泛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麻醉方法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肺结核传统检查方法与电子支气管检查相比较,探讨电子支气管检查对于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肺结核180例痰涂阴患者进行支气管相关检查,常规行下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支气管内可见病变着予病理活检,根据检查结果与常规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抗体实验、PPD实验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痰MTB培养阳性率为4.4%,斑点实验阳性率为21.7%,PPD试验阳性率14.4%;电子支气管检查刷检阳性率为26.1%,BALF涂片阳性率为27.2%。电子支气管检查阳性率高于痰MTB检查(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拟诊肺结核 痰MTB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行电子支气管检查中护理配合的重要价值。方法:取本科室 50例行电子支气管检查的老年者加以研究,同时给予护理配合,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较之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降低( p<0.05);较之干预前,干预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提高( p<0.05)。结论:给予实施电子支气管检查的老年者护理配合,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老年 护理配合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麻醉途径对纤维支气管检查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用2%利多卡因,分别经鼻腔和咽喉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经不同途径麻醉后,在有效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及各时点(麻醉后检查前(T0)、支气管进入声门时(T1)检察时(T2)及检查后0.5h(T3)的HR、MAP、SpO2的比对。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在有效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82.5%,显著优于对照组(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不良反应率达19%,对照组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实验组各时点各项生命体征均比B组平稳,两组在T1时点HR及M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时点MAP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检查经鼻腔喷射麻醉优于咽喉部喷雾麻醉。

  • 标签: 麻醉 途径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心理干预对电子支气管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行电子支气管检查的呼吸系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值,并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和心率各两次,计算其变化值。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及收缩压、心率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电子支气管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焦虑 系统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需行纤维支气管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按照常规进行检查指导,干预组另增加心理、家庭、认知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象在检查前的焦虑情绪、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HR、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纤维支气管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其应激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术前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检查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状态评定量表(STAl)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状态评定量表(STA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状态评定量表(STA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支气管检查顺利进行。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护理干预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纤维支气管检查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采取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 158 例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进行本文实验研究。 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并发症常见的症状为术后咳血痰,其次还包括咽喉不适、低氧血症、气管支气管痉挛等。根据患者检查后并发症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论: 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检查时,要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护理人员还要具备针对并发症实施护理的能力,做好手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保证纤维支气管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并发症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