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半程马拉松运动对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2020年5至8月浙江省杭州市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17名,年龄27~57(43.7±2.8)岁。所有受试者于半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3 h、3 d、7 d分别接受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应用DTI序列获得各向异性分数值(FA)。在双侧大腿肌肉横轴位上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长收肌的FA值。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运动前后各时间点各肌肉FA值的变化情况,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肌肉进行跑前与跑后3 h、3 d、7 d的FA值两两比较。结果大腿肌群整体FA值[M(Q1,Q3)]在跑后3 h较跑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4(0.20,0.28)比0.25(0.21,0.29),P<0.001],跑后3 d、7 d较跑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半膜肌、大收肌在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0.19(0.18,0.22)比0.21(0.19,0.24)、0.19(0.17,0.20)比0.21(0.18,0.23)、0.26(0.24,0.29)比0.27(0.15,0.30)、0.20(0.19,0.22)比0.21(0.20,0.23),均P<0.05],跑后3 d、7 d较跑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外侧肌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7 d开始升高且较跑后3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21,0.27)比0.23(0.19,0.25),P=0.002]。股直肌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3 d开始升高且较跑后3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9(0.26,0.34)比0.26(0.23,0.29),P=0.006]。长收肌在跑后3 h的FA值较跑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后3 d、7 d继续升高,较跑后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3(0.21,0.25)比0.22(0.19,0.24)、0.23(0.21,0.26)比0.22(0.19,0.24),均P<0.05]。结论半程马拉松跑步后大腿肌肉FA值变化是可逆的。在半程马拉松运动后3 h,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半膜肌、大收肌的FA值下降最明显,可能是跑步过程的优势肌群。

  • 标签: 运动医学 大腿肌肉 马拉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四维容积探头完整留取5个心动周期左心房容积图像,采用EchoPAC工作站4D Auto LAQ软件分析,获取左心房容积和应变指标:左心房(LA)的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储存期、管道期及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LASct-c),分析三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结果三组间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左心房前后径(LAD)、相对室壁厚度(R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AD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WT 、E/e′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AEV、LAScd-c、LASc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min、LAVmax、LAVpreA、LAVImax、LAEF、LASr、LAScd、LASct、LAS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相比LAVmin、AVpreA、LAVImax增加(均P<0.05),LAEF、LAScd、LASct、LASr-c减低(均P<0.05);糖尿病组LAVmax、LAVImax、LASct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LAEF、LAScd、LASr-c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定量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左心房容量和功能的改变,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左心房容积增加,应变值下降。

  • 标签: 四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 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 左房容积 心房功能,左
  • 作者: 李金晶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陈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州 31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fetal HQ)分析技术在右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RVOTO的胎儿55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分为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组和动脉圆锥干畸形(CTD)组。在标准四腔心切面,利用fetal HQ分析技术获得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4CV-Length)、横向宽度(4CV-Width),计算心脏整体球形指数(4CV-GSI)。将左、右心室由基底至心尖分为24节段,利用fetal HQ追踪获得心室内膜曲线,计算得出24节段横向宽度(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及其Z-评分。从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方面对RVOTO胎儿左、右心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VOTO胎儿心脏4CV-Length在正常范围,4CV-Width不同程度增大,GSI下降,心脏整体呈球形改变。PS组左室ED较右室增大,在S5~24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较右室更趋球形;CTD组左、右心室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较左室更趋球形;RVOTO胎儿24节段FS均不同程度下降,PS组左、右心室在S5~19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组左、右心室在S1~11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室较左室下降更明显。结论fetal HQ分析技术能够对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室流出道梗阻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 Z-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难治性肾病患者,分为对比组(24名)和治疗组(27名)。对比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组行他克莫司。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比对,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比组75.0%;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比组;治疗组血脂水平较对比组有显著优势,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他克莫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24h尿蛋白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女性5130例,均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定量分析。如果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异常(异倍体细胞数≥3)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TBS判读为LSIL及以上),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对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比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结果: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宫颈癌16例,CINⅢ22例,CINⅡ25例,CINⅠ48例,正常或宫颈炎181例。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TBS 正常或炎症19例,ASCUS 124例,LSIL 62例,ASC-H 46例,HSIL 41例,阳性率51.03%(149/29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细胞未见7例,<3个16例,3~9个146例,≥10个123例,阳性率92.1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和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0.05);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3~9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LSIL(P

  • 标签: 宫颈上皮内溜变 癌变 DNA倍体定量分析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中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来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对14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有效地建立一个对癌基因E6/E7mRNA的检测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2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探究14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不同病毒的E6/E7基因序列,来探究这些基因序列中存在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并且结合相对应的反应体系来构建一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的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实验中需要结合这些临床样本来利用温核算扩增技术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最终来探究其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结果:在实验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试验检测中将检测限提升更高的程度,并且对于一些常见低危型HPV中也并没有出现交叉检出的情况,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与Aptima HPV检测结果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更是高达94.4%阴性预测值比阳性预测值高出更多,高达97.9%,而阳性预测值仅为65.6%。结论: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有着特异性好、稳定性好以及灵敏性高等等优势,能够在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诊断方案以及技术平台。

  • 标签: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吸气相与呼气相)CT空气潴留征及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重症及血气指标异常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无锡市定点收治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非重症COVID-19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低剂量双相CT检查且在病程中按时接受CT复查。对入院吸气相CT上病变范围进行半定量评分并观察双相CT上出现的空气潴留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²检验分析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其他临床因素在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患者、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患者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两者联合区分COVID-19患者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患者的效能。结果纳入51例非重症COVID-19患者,在入院首次双相CT检查中16例患者出现空气潴留征。在病程中,13例出现血气指标异常(13/51),其中9例有空气潴留征(9/13);7例病情进展为重症(7/51),均有空气潴留征(7/7)。高龄、有空气潴留征、半定量评分较大的COVID-19患者出现血气指标异常的可能性更大(t=3.10、χ2=9.38、t=3.34,P<0.05),高龄、有基础疾病史、有空气潴留征、半定量评分较大的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更大(t=2.68、χ2=6.65、χ2=4.25、t=4.33,P<0.05)。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空气潴留征联合半定量评分区分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的AUC分别为0.803、0.754及0.794,区分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的AUC分别为0.881、0.898及0.932。空气潴留征联合半定量评分与单独半定量评分或空气潴留征相比,可以显著改善重症的预测(IDI=0.271、0.117)。结论空气潴留征和半定量评分可以作为预判COVID-19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更有助于预测重症的发生。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空气潴留征 半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间质纤维化与左心房增大及左心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9例射血分数保留的H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增大30例,LAVImax正常29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对照组)。心脏MR定量成像技术包括心脏电影、钆延迟增强和T1 mapping。分析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定量心肌纤维化指标与左心房相关指标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对照组、LAVImax正常组和LAVImax增大组连续变量的差异。分类变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VImax增大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心输出量、LVMI显著高于LAVImax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LVMI与LAVImax(r=0.780,P<0.001)、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r=0.816,P<0.001)呈正相关,心肌细胞外容积与LAVImax(r=0.462,P<0.001)、LAVImin(r=0.483,P<0.001)呈正相关,延迟强化心肌质量占左心室心肌质量比与LAVImax(r=0.311,P<0.05)、LAVImin(r=0.327,P<0.05)呈正相关,心肌间质容积指数分别与左心房储存期射血分数(r=-0.669,P<0.001)、导管期射血分数(r=-0.472,P<0.001)、泵血期射血分数(r=-0.518,P<0.001)、左心房扩张指数(r=-0.626,P<0.001)呈负相关。结论射血分数保留的HCM患者LVMI、心肌纤维化与左心房扩张及左心房各时相功能障碍有关。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左心房功能障碍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技术定量评估中老年志愿者大腿肌肉脂肪含量的价值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间,前瞻性招募30名年龄为45~70岁的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年龄52.5(49.0,56.3)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扫描,包括左侧大腿中段横断面T1WI、IDEAL-IQ序列和冠状面T2WI,勾画左侧大腿中段伸肌群(股四头肌)及屈肌群(腘绳肌)感兴趣区,获得肌肉横截面积(CSA)、骨骼肌指数(SMI)、肌间脂肪分数(FF)和肌内FF。此外,选取60°/s、180°/s的角速度对所有受试者左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获得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及总功(TW)。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肌群间CSA、SMI、肌间FF、肌内FF、PT、TW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评估大腿肌肉CSA、SMI、肌间FF、肌内FF与PT、TW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大腿CSA、PT、TW高于女性(P<0.05),肌间FF低于女性(P=0.005)。受试者大腿伸肌群CSA、SMI、PT高于屈肌群(P<0.001),肌内FF、肌间FF低于屈肌群(P<0.001)。受试者大腿屈、伸肌群肌内FF与PT呈中度负相关(r=-0.635,P<0.001;r=-0.546,P<0.001),与TW呈高、中度负相关(r=-0.718,P<0.001;r=-0.616,P<0.001);屈、伸肌群肌间FF与PT呈中度负相关(r=-0.519,P=0.003;r=-0.443,P=0.014),与TW呈低、中度负相关(r=-0.363,P=0.049;r=-0.552,P=0.002);屈、伸肌群CSA、SMI与PT、TW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内FF与屈、伸肌群的PT、TW显著相关[屈肌群:调整后R2(R2adj)=0.505,P=0.001;R2adj=0.540,P<0.001;伸肌群:R2adj=0.351,P=0.006;R2adj=0.470,P=0.002]。结论基于IDEAL-IQ技术的FF可准确定量大腿肌间、肌内脂肪含量,且与等速肌力测试参数PT、TW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以肌内FF明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等速肌力测试
  • 作者: 陆秀娣 刘继华 罗禹 邹颖 宫琰 夏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19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00,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434,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氧饱和度动态变化对梗死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线)和接受卒中规范化治疗后2周内进行多模MR检查,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在SWI上观察入院时不对称突出皮层静脉(APCV)的显示程度,并计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梗死侧APCV区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将2次MR扫描获得的原始DWI和DSC-PWI图像导入软件,获得低灌注体积[达峰时间(Tmax)>6 s]和梗死核心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值<620×10-6 mm2/s)。根据基线梗死灶(DWI-ASPECT)评分及随访(FUP-ASPECT)评分的对比,将所有患者分为梗死进展组(27例)与梗死无进展组(1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SvO2变化值、基线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梗死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vO2变化值、低灌注体积变化值与梗死变化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低灌注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SvO2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11)%和(35±6)%,t=-2.56,P=0.0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O2变化值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影响因素(OR=0.872,95%CI 0.773~0.984,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248,95%CI 1.042~1.494,P=0.016)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vO2变化值(OR=0.814,95%CI 0.688~0.964,P=0.017)是独立保护因素。SvO2变化值与梗死变化ASPECT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07)。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的进展,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越多越有利于延缓梗死灶的进展。

  • 标签: 卒中 梗死 缺血性 磁共振成像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标记后延迟时间(Multi-PLD)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分析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脑解剖亚区(56对)血流灌注正常参数范围,并探讨左右、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方法2020年11月—2020年12月间招募本地4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性25名、女性17名,年龄23~74(38±14)岁,行7个PLD的ASL成像,其中青年组21名,男性15名、女性6名,年龄23~35岁;中老年组21名,男性10名、女性11名,年龄36~74岁。数据通过Cereflow软件离线处理得到动脉到达时间(ATT)和校正过的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灌注参数,再利用SimpleITK标准化函数根据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AL)对计算的灌注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脑解剖亚区的CBF、ATT、CBV灌注参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各脑解剖亚区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灌注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62.5%(35/56)CBF、44.6%(25/56)CBV值表现为右侧高于左侧,多个脑解剖亚区28.6%(16/56)ATT值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小脑半球CBF[(35.30±8.31)比(34.34±7.53)ml·100g-1·min-1,P=0.021]、CBV[(0.47±0.11)比(0.45±0.09)ml/100g,P<0.001]、ATT[(1.30±0.10)比(1.24±0.11)s,P<0.001]均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女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50.0%(28/56)CBF值高于男性,83.9%(47/56)ATT值<男性(P值均<0.05),CBV值仅在5组脑区(枕上回、枕中回、枕下回、顶上回、小脑7b区)高于男性(P值均<0.05)。青年组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44.6%(25/56)CBF、33.9%(19/56)CBV值均高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青年组多数脑区的ATT值虽低于中老年组,但仅在直回(P=0.026)及中央旁小叶(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半球的CBF(r=-0.430,P=0.005)、CBV(r=-0.327,P=0.035)与年龄呈负相关。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解剖亚区的CBF(24/25,r范围-0.497~-0.343,P值均<0.05)、CBV(16/19,r范围-0.474~-0.322,P值均<0.05)与年龄均呈负相关,ATT与年龄呈正相关(直回:r=0.311,P=0.045;中央旁小叶:r=0.392,P=0.010)。结论Multi-PLD ASL成像可以精确地定量分析脑组织血流灌注信息,多个脑解剖亚区灌注参数在不同侧别、性别及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并且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灌注参数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脑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与高分辨率CT(HRCT)定量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CPFE综合征患者239例和同期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294例及肺气肿患者287例,根据肺部纤维化程度<5%、≥5%且<10%、≥10%将CPFE综合征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亚组;又根据肺气肿程度≥10%且<20%、≥20%且<30%、≥30%,将CPFE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肺气肿亚组。分别比较CPFE组、IPF组、肺气肿组之间;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亚组之间;轻度、中度、重度肺气肿亚组之间的肺功能指标,分析CPFE组肺功能指标与HRCT所示肺纤维化、肺气肿及实质肺破坏的总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PFE组肺动脉收缩压高于IPF组和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组RV%pred、TLC%pred、RV/TLC%pred低于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组FEV1%pred、FEV1/FVC高于肺气肿组,低于IPF组(P值均<0.05)。CPFE组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低于IPF组和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不同纤维化程度肺功能比较,重度纤维化组VC%pred、TLC%pred、FVC%pred、DLCO、DLCO%pred低于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RV%pred低于轻、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FEV1/FVC高于轻、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CPFE不同肺气肿程度肺功能比较,重度肺气肿组FEV1%pred、FEV1/FVC低于轻、中度肺气肿组(P值均<0.05),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低于轻度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综合征患者HRCT所示肺纤维化程度与VC%pred、RV%pred、TLC%pred、FVC%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0、-0.34、-0.42、-0.29、0.35、-0.26、-0.26、-0.13、-0.14,P值均<0.05),HRCT所示肺气肿程度与FEV1%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0.43、-0.26、-0.26、-0.34、-0.33,P值均<0.05),HRCT所示实质肺破坏的总体严重程度与VC%pred、FVC%pred、FEV1%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17、-0.35、-0.36、-0.37、-0.37、-0.41、-0.41,P值均<0.05)。结论CPFE综合征好发于老年男性吸烟者,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弥散功能显著下降,胸部HRCT定量测量可一定程度评估弥散功能。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气肿 呼吸功能试验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β值重建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PVC)后对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实验中,基于正则化重建算法(BSREMA),β值从100~1 000进行图像重建。计算恢复系数(RC)、对比度恢复(CR)和背景变异性(BV)分别评估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在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间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78岁)的图像数据,共计29个腹部显像阳性淋巴结,全部纳入进行不同β值(100~1 000)的图像重建,并分为小淋巴结组(最大径<10 mm;12个)和大淋巴结组(10 mm≤最大径≤30 mm;17个)。测量2组的SUV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和SUV峰值(SUVpeak);同时进行PVC来评估不同β值对2组SUV参数的影响,使用病灶信噪比(SNR)和主观评分评价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Kappa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模型实验示,随着β值增加,CR、RC和BV均下降。医师对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病变显著性和图像总评分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5~0.87,P值:0.026~0.043)。对于小淋巴结组,β值为6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对于大淋巴结组,β值为7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β值为100~600时,2组的SNR稳定增加,SNR增加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9~8.99,P值:0.023~0.038);当β值大于600时,小淋巴结组的SNR达到平稳(t值:1.28~2.00,P值:0.072~0.098),而大淋巴结组的SNR继续增加(t值:2.98~4.63,P值:0.012~0.029)。PVC之前,2组SUV参数和β值之间呈负相关(r值:-0.94~-0.64,P值:0.039~0.046);PVC后,2组的SUVmean和SUVmax和β值仍呈负相关(r值:-0.78~-0.68,P值:0.035~0.042),但2组的SUVpeak和β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值:-0.22、-0.28,P值:0.069、0.126)。结论通过主观评分和半定量指标,68Ga-PSMA PET/CT显像基于BSREMA选择β值600和700进行图像重建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较好;小病灶在PVC后SUVpeak稳定,其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定量参数与肝细胞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74例患者资料,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扫描,包括平扫(pre-enhancement, Pre)、动脉期(arterial phase, 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 PP)、平衡期(equilibrium phase, EP)、肝胆期(hepatobiliary phases, HBP)以及T1 mapping扫描,且术后均做Ki-67免疫组化染色。测量T1弛豫时间(T1 relaxation time, T1rt)、T1弛豫时间减低率(reduction rate of T1 relaxation time, rrT1rt)、肿瘤—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比(tumor to liver contrast ratio, TLR)、对比增强比(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 CER),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各定量参数与病理Ki-67表达的相关性。根据Ki-67表达程度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25%,40例)、高表达组(>25%,3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的差异。结果T1rt-Pre、T1rt-20min与Ki-67呈强正相关[r=0.668(95% CI:0.515~0.780),r=0.659(95% CI:0.494~0.784),P均<0.001];TLR-Pre、TLR-HBP与Ki-67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95(95% CI:-0.647~-0.300),r=-0.497(95% CI:-0.670~-0.288),P均<0.001];TLR-PP、TLR-EP与Ki-67呈弱负相关[r=-0.272(95% CI:-0.483~-0.035),P=0.019;r=-0.362(95% CI:-0.568~-0.142),P=0.002]。两组间T1rt-Pre、T1rt-20min、TLR-Pre、TLR-AP、TLR-EP、TLR-H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值分别为0.868(95% CI:0.769~0.936)、0.890(95% CI:0.795~0.951)、0.717(95% CI:0.670~0.869)、0.646(95% CI:0.527~0.754)、0.680(95% CI:0.561~0.784)、0.782(95% CI:0.670~0.869)。其中T1rt-Pre、T1rt-20min与TLR-Pre、TLR-AP、TLR-EP的AU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LR-H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所测的T1rt-Pre、T1rt-20min与肝细胞癌的Ki-67表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且T1rt-Pre、T1rt-20min对肝细胞癌Ki-67表达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T1 mapping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 T MRI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 SIR)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白质髓鞘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6只,A组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假手术,暴露颈部血管而不结扎;B组为MCAO术后24 h组;C组为MCAO术后72 h组。相同条件下进行T1WI、T2WI、DTI扫描,后处理得到SIR、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垂直扩散张量(radial diffusivity, D⊥)图像,勾画胼胝体和外囊区域进行计算SIR值、FA值、ADC值和D⊥值,并进行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扫描结束后取材进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 LFB)-焦油紫病理染色,测量平均灰度值(mean grayscale value, MGSV)后进行3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数据和病理学平均灰度值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外囊区域的SIR值(P=0.044)、FA值(P=0.001)、ADC值(P=0.001)、D⊥值(P=0.001)降低;C组外囊区域SIR值(P<0.001)、FA值(P=0.002)降低;胼胝体区域SIR值(P=0.031)、FA值(P=0.015)降低。LFB-焦油紫病理染色在脑卒中受损区域髓鞘着色较差,MGSV降低(P<0.05)。在外囊区域,MGSV与SIR值(P<0.0001)、FA值(P≤0.0001)、ADC值(P=0.0127)、D⊥值(P=0.0180)呈负相关。在胼胝体区域,MGSV与SIR值(P=0.0018)呈负相关。结论SIR和DTI的联合使用作为一种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多阶段髓鞘损伤的无创影像学方法,在大鼠实验中得到有效验证,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脱髓鞘 MCAO模型 信号强度比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静脉增强内耳膜迷路图像的3种定量评估方法对内淋巴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耳源性眩晕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采取单倍剂量静脉增强,延迟8 h采集内耳3D-FLAIR图像。采用3种评价方法,分别为计算前庭内淋巴间隙面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面积的比值、椭圆囊与球囊面积的比值和前庭内淋巴间隙体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体积的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侧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评估方法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效能。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临床确诊内淋巴积水65例。患侧耳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3、7.22、8.20,P均<0.001)。ROC曲线显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及总淋巴体积比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68、0.884(P均<0.001),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均可用于定量评估内淋巴积水,目前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值法为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内耳 球囊和椭圆囊 内淋巴积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方法测量集成MRI (synthetic MRI,sy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纳入122例乳腺MRI检查诊断为肿块型病变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I (T2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和syMRI检查。两名医师分别采用整体勾画法放置第一个ROI,记作“tumor”;最大层面勾画法放置第二个ROI,记作“max”;在肿瘤强化最明显的区域放置第三个ROI,记作“local”。依据动态增强图像肿瘤强化位置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上测量ADC值(ADCtumor、ADCmax和ADClocal)、在T1 mapping图像上测量T1弛豫时间值(T1tumor、T1max和T1local)、在T2 mapping图像上测量T2弛豫时间值(T2tumor、T2max和T2local)、在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 mapping图像上测量质子密度值(PDtumor、PDmax和PDlocal)。其中医师1间隔一个月后重复上述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比较乳腺良性及恶性肿块型病变间各项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syMRI、DWI及二者联合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采用不同ROI勾画方法,同一医师两次测量以及不同医师之间测量所测得的ADC值、T1值、T2值及PD值可重复性好(ICC范围0.929~0.992)。三种ROI勾画方法所得ADC值、T2值、P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DClocal、T2tumor、PDlocal是预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001、0.917、1.267,P值分别为0.013、0.039、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ADClocal+T2tumor+PDlocal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最大(0.953),敏感度为95.2%、特异度84.2%、准确度为91.0%、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88.8%。ADClocal+T2tumor+PDlocal与ADClocal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953、0.942,P=0.143)。结论syMRI、DWI定量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模型效能与ADClocal诊断效能相当。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感兴趣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定量成像(T2 mapping)联合魔镜成像(mDixon-Quant)的多参数成像定量评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34例EC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两周均行3.0 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 mapping、mDixon-Quant等。由两位观察者采用独立盲法测量病灶T2 mapping序列的T2值及mDixon-Quant序列的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值、R2*值、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估两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参数预测EC MSI状态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间的差异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量值的一致性均很好(ICC>0.75);MSI组的R2*值及T2值均高于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 MSS)组,MSI组的T2*值低于MS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值、T2*值、T2值及联合参数评估EC的MSI状态的AUC值分别为0.773、0.761、0.780、0.93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各单一参数评估EC MSI状态的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参数评估EC MSI状态的AUC与单一参数评估EC MSI状态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ixon-Quant及T2 mapping多参数成像均能定量地评估EC MSI状态,两者联合可明显提升预测的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不稳定 T2定量成像 魔镜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1~75(49.7±11.4)岁;观察组中,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缺损组24例24眼(将视野缺损更大的一侧眼纳入观察),未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正常组18例18眼。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机器数据库中挑选同期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42例为健康对照组,将其右眼纳入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视力、视野和OCTA检查,并采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的厚度,以及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RCP)和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的血管密度进行定量评估。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将视野缺损组、视野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对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野缺损组患者的mGCC和pRNFL厚度、RPC和SRCP血管密度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RPC和SRCP)与视网膜结构厚度(mGCC和pRNFL)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对血管密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RNFL厚度、mGCC厚度、RPC血管密度、SRCP血管密度诊断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767、0.756、0.707、0.702。结论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的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网膜血管密度明显降低,且与患者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OCTA检测可定量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结构厚度,在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视交叉 垂体肿瘤 视网膜血管 断层扫描,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共200例,均为妊高症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予以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n=100),一组予以硫酸镁治疗(对照组,n=100),对比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8.00%(98/100)高于对照组91.00%(91/1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用药膝跳反应消失、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7.00%(7/100)与对照组4.00%(4/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硫酸镁 硝苯地平 妊高症 临床疗效 24h尿蛋白定量 血压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