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而气道并发症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吻合狭窄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着重对肺移植后气道吻合狭窄的病因和预防手段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移植 气道吻合口 狭窄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瘘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瘘45例(8.I%),其中40例(88.9%)与直肠手术有关。术后吻合瘘发生时间3h-51d。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6例(85.7%)治愈,平均瘘口愈合时间为(28.9±15.4)d;6例未愈合,其中5例改行结肠造瘘,1例合并吻合狭窄放入金属支架扩张狭窄。8例(17.8%,包括5例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予以手术治疗。死亡4例(8.9%)。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环状痔TST技术的吻合安全距离,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已被确诊的环状痔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TST技术吻合,按吻合位置分成距齿状线1.0~1.5 cm组30例、距齿状线1.5~2.0 cm组30例、距齿状线2.0~2.5 cm组30例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30例。采用中主观评估法,观察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和腰痛情况;采用术后初期评估法,观察术后早期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及排便评分情况;采用术后中后期评估法,结合肛门测压和动态排便造影,观察肛门失禁、吻合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TST技术吻合,其中1例距齿状线1.0~1.5 cm组患者因术后吻合出血而行二次手术。中主观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患者在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及腰痛发生率低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初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和排便评分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后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肛门失禁、吻合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均P<0.05)。4组患者中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最佳,而距齿状线2.0~2.5 cm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随其后(均P<0.05)。结论TST技术中距齿状线1.5~2.0 cm为吻合最佳安全距离,其操作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环状痔 TST技术 吻合口安全距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预防贲门癌术后食管-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发生吻合瘘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8例贲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连续328例术后无吻合瘘。结论吻合瘘与手术方法无直接联系,保证吻合有良好的血液供应、无张力、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瘘的关键。

  • 标签: 贲门癌 食管-胃吻合 食管空肠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吻合漏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5年9月共20例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漏病例,采用加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结果20例吻合漏患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漏口平均愈合时间9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术后吻合漏漏口不大(小于2cm)的病例,采用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双套管冲洗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消化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是指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症。通常直肠癌的位置较低,其很容易被直肠指诊与乙状结肠镜诊断。由于该病的位置深入盆腔,其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治疗往往不够彻底,且术后很容易出现吻合漏的情况。本文着重对直肠癌术后吻合漏的分类与治疗措施展开综述。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吻合口漏 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良性吻合狭窄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和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结果80例吻合良性狭窄患者中,低位狭窄56例(71.8%)、高位狭窄24例(18.2%),其中预防性造口52例(65.0%),术后吻合漏38例(47.5%),术前放化疗8例(10.0%)。借助指检扩肛方式治疗者40例(50.0%),指检治愈率85%(34/40);通过内镜球囊扩张32例(40.0%),扩张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1~4次),内镜下治愈率50%(16/32);留置肛管后解除狭窄4例(5.0%)且最终治愈2例;通过TEM切开狭窄治愈2例(2.5%);经腹吻合切除后肠管再吻合治愈2例(2.5%)。治疗总成功率为70.0%(56例),30.0%(24例)治疗失败患者中:58.3%(14/24)为弥漫性狭窄,41.7%(10/24)为管状狭窄,无膜性狭窄患者;75%(18/24)发生过吻合漏;75.0%(18/24)属于低位狭窄,75.0%(18/24)并发盆腔感染,最终造口还纳失败,被迫接受永久造口。治疗失败者当中吻合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明显多于治愈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没有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狭窄首选治疗方法为肛门指检、内镜治疗手段,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失败者与吻合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等相关,临床工作中理应重视这些并发症,提早预防。

  • 标签: 直肠肿瘤 吻合口狭窄 良性狭窄 预防
  • 简介:对于已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的患者,其中15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13例胆总管先天性囊肿均行此),实施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原位拆建手术31例

  • 标签: 例分析 十二指肠吻合 口拆建
  • 简介:摘要:食管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占较高的位置,并且近年来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手术作为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式,虽然效果理想,但是术后吻合瘘问题一直存在,成为影响患者机体康复,增加患者不适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吻合瘘的发生,是提升食管癌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点。护理工作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护理内容、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并发症预防的效果,基于此,以多年的经验和临床文献作为支撑,对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发生原因、分类进行阐述,并整理科学的护理内容,供后续护理工作参考。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食管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占较高的位置,并且近年来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手术作为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式,虽然效果理想,但是术后吻合瘘问题一直存在,成为影响患者机体康复,增加患者不适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吻合瘘的发生,是提升食管癌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点。护理工作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护理内容、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并发症预防的效果,基于此,以多年的经验和临床文献作为支撑,对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发生原因、分类进行阐述,并整理科学的护理内容,供后续护理工作参考。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综述了胃肠道手术后吻合瘘的原因,以及预防胃肠吻合瘘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对吻合瘘的治疗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食管预制机器人胸内手工分层吻合(PRILA)的技术特点。方法术前活检确诊为食管癌并愿意接受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RAMIE)的患者为本研究纳入对象。食管吻合前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以胸骨角为标志在体外完成管状的预制;吻合前采用冷造口的方法在前壁造口;采取保护性包裹及传动法拖曳管状进入胸腔的方式;采用腔内阻断的方法夹闭食管近端,以减少吻合时食管端出血。术后每半年随访一次以追踪患者转归。结果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12名食管癌患者采用PRILA式顺利完成了肿瘤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均未发生中转开胸。所有患者取得R0切除,术后均未发生吻合瘘。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9天,出院时所有患者可耐受半流质饮食,术后随访1年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PRILA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中安全可行。该式通过对食管及管状的预处理,为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野,保证了手术的流畅性和分层吻合的精确性。该方法为胸外科医师应对-食管胸内吻合的挑战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标签: 食管癌 机器人手术 胸内吻合
  • 简介:随着食管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发病率的升高,其越来越引起胸外科和腹部外科同行重视。但关于手术方式,国际上仍存在较多争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SiewertⅠ型AEG按照食管下段癌进行分期和处理。SiewertⅢ型AEG按照胃癌进行分期和处理,争议主要集中于SiewertⅡ型AEG,包括手术入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等。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根治术 侧侧吻合术 胸腹腔镜 食管管型 淋巴结清扫范围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以"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双肾积水"收入本院。患者10年前因诊为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8℃,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腰痛腰胀,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医院检查,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

  • 标签: 输尿管末端 吻合口狭窄 球囊扩张术 全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肾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