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对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 2014 年 1 月 到 2017 年 1 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 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 86.3±7.3 )分高于对照组( 64.5±6.3 )分, 对比差异显著,且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 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临床中接受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治疗效果差异性。 方法:此次根据我院 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 AB两组,均有 22例, A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使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患者进行了三年的随访调查, A组有 16例优秀, 2例良好, 4例可,总优良率是 81.82%; B组有 20例优秀, 2例良好,可 0例,总优良率是 100%,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效果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优秀。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66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将两种手术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髋关节置换术。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作者: 李安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贵州大方551600
  • 简介:目的:观察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0.04±8.96)min、术中出血量为(420.48±49.85)ml,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疼痛率分别为(1.70±1.05)d、22.86%,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髋关节恢复较慢;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髋关节恢复较快。在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权衡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科学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和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术后不同阶段疗效的差异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A组,30例)及DHS,(B组,23例)、PFN(C组,19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三组,共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术后早床下活动、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组优势明显,与B、C组相比,A组手术后短期内可以床下活动(一般3-5天),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功能恢复理想。结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总体疗效优于PFN及DHS。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骨水泥 半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的老年患者,41例行髋关节,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均匹配。结果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全髋关节置的治疗效果优于髋关节置,但对患者创伤较大,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患者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Harri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1年09月~2014年03月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属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46例,PFNA组8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Evans-Jensen分型的ⅡB、Ⅲ两型。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术后卧床时间人工髋关节置换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平均15.13±4.85天,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平均为85.85±3.21,采用PFNA治疗的平均为79.32±5.5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PFNA治疗。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统计患者随访1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术治疗,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能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并发症也较低,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比较研究骨水泥人工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B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下床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比较显著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术后下床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稳定性好,髋关节优良率略高,但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适合身体条件好,对手术耐受性强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则对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更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60例老年股骨颈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 30例采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 30例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指标情况、术后影像学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研究组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 0.05);术后 6月、 12月进行拍片复查,研究组髋臼完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髋臼磨损、增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假体松动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05)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年龄超过65岁,住院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案,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髓内钉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和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哪些疗效。方法:本次实验将以我院60例患有老年股骨颈骨折病症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以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组统称为Jn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组为Jz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平等30例,通过手术后患者身体各项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结果:以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表现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手术时长、患者术中出血量、病情恢复情况等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但治疗效果基本相同,无较大差别,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两种治疗方法医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均有作用,在实际治疗中,医师应以患者身体各项标准为考虑的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哪种治疗方法。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耗时与髋关节功能恢复用时长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程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两组,各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出院时间更短,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