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4-2020.9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髋关节置换术)和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58例。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中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参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高,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效果。方法:将自 2010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入住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184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 A、 B两组,相应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92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92例)。对比所获得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优良率 91.3%与 B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 87.0%,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除了 A组手术同时要明显比 B组长之外( P<0.05),在其余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A组患者疼痛度要不小于 B组患者( P<0.05),差异值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大致相同,应视患者不同情况来确定具体术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13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将 2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 2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 p值> 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后 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 p值<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3.7%显著低于对照组 30.8%( p值< 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2月收治的 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全髋组和髋组,每组各 48例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与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全髋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97.92%,明显高于髋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髋组比较,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 7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前准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术前准备,能有效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1±12.7)min]长于对照组[(62.5±14.9)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84.0±29.6)ml]多于对照组[(176.3±25.4)ml],观察患者术后卧床时间[(3.8±1.4)d]短于对照组[(20.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3/30)低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0.3±4.5)分]高于对照组[(61.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缩短其术后卧床时间,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高龄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髋、内钉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内钉组,其关节恢复能力也比较好;并发症发病率3.85%远低于内钉组23.08%,P<0.05。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进行治疗时,选择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治疗安全度更高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使病人尽快康复。方法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60例老年股骨颈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 30例采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 30例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指标情况、术后影像学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研究组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 0.05);术后 6月、 12月进行拍片复查,研究组髋臼完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髋臼磨损、增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假体松动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05)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 2018.05至 2019.10时段内本科室诊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 116例,以抽签法划分为Ⅰ组( 58例)和Ⅱ组( 58例)。Ⅰ组为传统型护理模式,Ⅱ组为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置换关节脱位总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结果:Ⅰ组置换关节脱位总发生率为 17.24%,Ⅱ组为 3.45%,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Ⅱ组总满意度为 98.28%,Ⅰ组为 97.93%,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综合性护理模式既可预防置换关节脱位,还可增强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可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护理模式 护理总满意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8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1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 31 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 90.32%>73.33% ),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抽选于 2016年 1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 31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 n=15)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乙组( n=16)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P< 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对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来看,髋关节置换术整体优势更明显,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更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老年 移位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VAS评分,手术、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但治疗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应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捆绑带结合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股骨外侧壁破坏较为严重的高龄患者。术后第1天、第1、3、6个月及1年复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以及X线片,观察术后X线片是否达到骨性愈合,捆绑带及空心螺钉是否松动,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及下沉,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利用直立行走试验(TUG)评估关节活动。结果15例患者术后1年的X线片均可见大转子骨折实现了骨性愈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未见松动,骨水泥长柄稳定,未见明显松动及下沉,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均正常,伤口局部无红肿,无感染征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HHS评分为(76±17)分。末次随访TUG为(17±9)s。术后2例患者出现大粗隆外侧活动后出现轻度疼痛,休息可缓解。末次随访,臀中肌外展肌力达到5级的共5例,4级共4例,3级的共3例。残留轻度跛行的3例,均为臀中肌外展肌力3级(2例)者。1例对手术疗效较不满意,跛行(1例),其余14例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 d内下地行走。结论采用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早期初始稳定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近期疗效较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螺钉 半髋关节置换 捆绑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SuperCap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 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9例(19髋),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65~90(76.32±7.50)岁。患者均采用改良微创SuperCap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使用生物型股骨柄与双极股骨头。观察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关节功能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72±6.03)min,切口长度(8.80±0.87)cm,术中出血量(177.22±37.83)mL。术后第1、5天血红蛋白分别为(105.40±14.64)g/L、(99.87±12.93)g/L,VAS分别为(4.03±1.43)、(2.06±1.93)分;术后第1、5天的血红蛋白水平、VAS均低于手术前,手术后第5天的血红蛋白水平、VAS均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9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术侧髋关节活动度正常并稳定,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无假体周围骨折、脱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见股骨柄假体位于中立位,未见股骨柄下沉及髋关节假体脱位。结论改良微创SuperCap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可以使用常规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完整保留髋关节囊、髋关节稳定性好、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SuperCap 微创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膜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发生率为 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膜联合麻醉,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改善阻滞效果,促进痛觉恢复,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膜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