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动脉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Rankin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对外伤肝破裂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MSCT扫描确诊为外伤肝破裂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COOK弹簧圈。术后第3天、第1个月及第3个月复查MSCT及肝功能。结果20例MSCT检查发现肝破裂假性动脉瘤,DSA检查表现为肝内动脉瘤样扩张并见对比剂外溢征象。20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瘤样扩张的血管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肝功能介入治疗前与术后第3天对比无明显改变,且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于术后第1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超选择插管介入治疗外伤肝破裂假性动脉瘤安全、迅速、有效,并能最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栓塞 治疗性
  • 作者: 周龙江 王苇 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感染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IA)是一种罕见的感染神经系统血管病变。II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未破裂IIA则临床表现隐匿,诊断较为困难。文章主要围绕IIA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ml生理盐水中,先在1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0min造影一次。50min泵完尿激酶,对再通者,停止溶栓;不全开通者再追加20万IU尿激酶;若血管还未开通或开通不理想,改用微导丝对血栓或栓子进行机械碎栓。结果采用选择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2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例溶栓后再闭塞。2例血管完全开通后合并出血。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对于基层医院,采取选择动脉溶栓和机械碎栓结合的方法救治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 大脑中动脉 闭塞 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134条颈动脉行B超和颈动脉造影检查。为了测定B超和彩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纵向图像上捕捉颈内动脉最狭窄段。捕捉B超或彩超颈内动脉最狭窄段的横断位扫描后,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始部直径(OD)和残腔直径(RD)。采用ASCET和ECST分析颈动脉造影结果。皮尔森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超和颈动脉造影结果相关。结果无论是ECST法(R=0.853,P<0.001),还是NASCET法(R=0.828,P<0.001),B超检测结果与经股颈动脉血管造影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ECS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精度为93.2%,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8.0%,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5%组的精度为81.2%。根据NASCE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6.5%,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组的精度为82.7%,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5%组的精度为82。0%。结论无论是通过ECST法计算,还是通过NASCET法计算,B超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血管造影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阳性相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超声 准确性 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颈内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其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3例儿童颈内动脉瘤创伤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CTA或DSA随访2-4年无再出血,临床治愈。结论由于儿童血管顺应好,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率高,目前是儿童颈内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儿童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血压的相关。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足趾移植与皮瓣移植水平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由于移植组织血管条件和受区组织压迫刺激等原因,常常出现术后动脉栓塞、痉挛等血管危象,既往对于血管栓塞的病例,均选择手术探查,再次修复血管,为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及心理影响.我们于2000年6月~2005年5月对19例足趾及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的血管栓塞,采用选择经桡动脉造影,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脉危象 桡动脉溶栓 治疗足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超声影像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安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者作为观察组(n=40),未接受影像学评估者作为参考组(n=20),观察两组术中、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及血管搏动指数(PIMCA)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术中、术后两组患者MVMCA、PIMCA水平出现波动,参考组波动程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参考组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侧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P>0.05)。结论术前经TCD影像学联合评估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可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TCCD TCD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动脉胃出血患者共10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给内科常规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期间则采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止血疗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达到90.38%,而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仅为51.92%,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总发生率为9.62%,而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77%,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上,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对动脉胃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源性胃出血 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 临床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肺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分为5大类,其中第1大类为动脉动脉高压(PAH)。对于PAH患者需综合多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特征、运动耐量、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中国肺动脉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以危险分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该指南对PAH的功能评价、PAH综合评估及危险分层等进行解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功能评价 危险分层
  •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实施,辽宁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的,新世界所需要的优质外语人才,不仅是辽宁外语翻译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还是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实现辽宁走向世界的必要手段。因此,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当务之急。

  • 标签: 对外经济 优质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通过对2004年以来央行对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分析,提出利率市场化发展需要国债期货的辅助与支持,并对中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回顾,总结了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呼吁尽快重新设立国债期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利率市场化 国债期货 改革
  • 简介: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实施,陕西地方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电力体制格局、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榆林电力未来走向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榆林市贯彻落实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正在全力加快具有区域优势和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对电力的旺盛需求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电力市场的旺盛需求,对电力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市场 电力发展 电力工业 企业发展战略 电网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联-顺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递原文的最佳关联。本文从对楹联不可译的分析出发,结合翻译实践,在关联-顺应模式下研究了扬州景点楹联的翻译方法,从对原文交际意图的传达和对目标语语境的顺应两个方面探讨了直译、意译、解释翻译和注释翻译在景点楹联翻译中的运用。

  • 标签: 景点楹联 关联-顺应理论 交际意图 翻译
  • 简介: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总要以语言为材料,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事件和操纵着人物命运的广阔的社会大背景,因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主要借助于语言来表现。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而在《红楼梦》中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王熙凤当属第一人。曹雪芹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光彩夺目形象时,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个性化语言艺术,这一点已为许多研究者所论及。然而真正结合西方语言学理论框架来作王熙凤的语言的研究则非常少见。故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Vershueren的顺应理论来探讨王熙凤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语言以及"怎样"用这种语言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 标签: 语用顺应论 王熙凤 顺应性特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