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护理,包括术前充分准备,适应性功能锻炼,术后卧位正确摆放,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护理十分重要,是髋关节置换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7例患者制定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通过讲解疏导工作,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勇敢接受手术.完善术前准备.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术后1~2年内局部复发1例(阴道),瘢痕狭窄3例(2例为结肠肛门吻合,稀便、气体不能鉴别控制5例(单纯内括约肌成形3例、外括约肌成形后坏死2例)

  • 标签: 临床观察 复合术 术肛门
  • 简介: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一重建是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方向和热点问题。相比于传统改良根治,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一重建保留乳腺癌患者形体上完整,弥补了患者乳房缺失的心理缺失。然而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上的安全性一直广受争议,手术适应证也未完全明确,手术切口选择、切缘处理及重建方式选择失当导致的乳头坏死等问题也亟须进一步探讨。笔者将从以上几个角度探讨一下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摘要脑血运重建可用来增加或替代有脑缺血危险患者的脑血流量,如烟雾病、脑血管闭塞性疾病、颅底肿瘤和复杂动脉瘤等。文章分别从麻醉管理、术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三方面来分析总结脑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中管理重点在于维持稳定的脑血流量和正常的颅内压,从而优化脑氧供需平衡,术后管理则应严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疼痛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脑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脑血运重建术 麻醉管理 脑代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腭帆提肌重建修复各型腭裂,探讨腭帆提肌重建操作要领。方法选取我科近两年收治的各型腭裂患者16例,使用腭帆提肌重建进行修复,观察其术后发音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的关系。结果16例腭裂患者术后1例发生穿孔,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语音清晰度,高鼻音及鼻漏气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腭帆提肌重建修复腭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腭帆提肌重建术 腭裂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例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烟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1例患者均予以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敷贴(EDAMS)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出血或脑缺血症状,16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于手术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复查,17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且伴有侧支血管形成,治疗有效率为80.95%,4例患者复查MRA,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无效概率为19.05%。2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接 血管重建术 烟雾病 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敷贴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肋骨骨折重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急诊肋骨骨折重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每组20例,观察各时间点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M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M组4小时和48小时的Ramsay评分较低(P<0.05),且M组患者恶心发生率显著降低,嗜睡明显减少(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较好,且副作用下降。

  • 标签: 多模式镇痛瑞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胸壁大面积缺损者,为恢复其坚固性和稳定性,临床常考虑行胸壁骨性重建,而目前胸壁重建,又倾向于使用人工材料修补。目前应用的人工材料有(1)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丝、网、板。(2)人工合成材料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Marlex网和Proline网,国内有人主张用多孔有机玻璃板和肋条。(3)可降解材料如聚对二氧环己酮、戊二醛交联胶原网等。(4)组织工程人工肋骨。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还无一种材料完全达到胸壁重建的理想要求。因此研制理想的胸壁重建材料,还需进一步努力。

  • 标签: 胸壁缺损 人工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58例不可逆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采用国内通用评定标准进行术后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随访6~36个月,结果优5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7.32%。无一例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合适的功能重建和精心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是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桡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利用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由Sehottstaedt(1955)和Hovmman(1956)首先提出,背阔肌肌力强大,血管神经蒂粗大恒定、易于显露和保护,切15隐蔽,为屈肘功能重建中首选的肌肉动力来源。

  • 标签: 背阔肌 屈肘功能重建 移位 重建 血管神经 肌力
  • 简介:摘要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尊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重建方式有自体组织重建与假体重建。自体重建有不同自体组织;假体重建有一步法与二步法,假体植入物有不同类型,按重建时间分为即刻与延期重建重建后可能需要放疗。不同重建材料、重建时机和术后放疗,都可能会对乳房重建患者的报告结局产生影响。本文就不同方法乳房重建的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假体植入 乳房重建 患者报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实施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围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显示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患者。结论对盆底重建手术患者实施围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盆底重建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8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在髋关节翻修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10例患者的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73.6±8.1)岁(范围62~87岁),左、右侧各5例。髋臼严重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A型2例、ⅢB型8例。术前薄层CT数据逆向重建数字骨盆,计算机设计一体式带翼臼杯5例、分体式带翼臼杯5例,其中复合一体式垫块3例。翻修手术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臼杯放置及固定。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通过骨盆X线片测量旋转中心高度、水平位置,并评估假体稳定性。结果中臼杯放置及固定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147.9±48.3)min(范围96~212 min),中出血量为(730.4±262.6)ml(范围500~1 300 ml)。随访时间为(40.8±18.7)个月(范围16~70个月)。术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28.60±8.40)分,至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3.80±6.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P<0.001);优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0%(9/10)。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46.24±7.74)mm降低至(15.54±2.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01);较健侧(13.81±1.48)mm轻度上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100);水平距离由术前(33.79±5.27)mm增加至(40.53±4.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06);与健侧(38.54±3.46)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32)。无一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假体均未出现松动、移位、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髋关节翻修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可改善髋关节功能、重建髋臼旋转中心及维持假体早中期稳定性,早中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腘肌腱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有2年以上随访和麻醉下体格检查结果的急性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4.5±7.4)岁(范围20~45岁)。Fanelli分型A型31例、B型17例、C型6例。行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28例、腘肌腱重建26例。比较手术前后腘肌腱再张力化组与腘肌腱重建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内固定取出中麻醉下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后方及内翻应力试验侧侧差值,以及在内固定取出时二次关节镜探查的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结果腘肌腱重建组随访时间(30.2±4.9)个月,腘肌腱再张力化组(32.2±9.9)个月。末次随访时,腘肌腱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70.1±15.5)分,再张力化组为(70.0±10.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6);腘肌腱重建组Tegner评分为3(2,5)分[M(P25,P75)],再张力化组为2(1,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95.522,P=0.156);腘肌腱重建组IKDC评分为(74.8±19.3)分,再张力化组为(71.2±17.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P=0.722)。内固定取出中麻醉下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分别为腘肌腱重建组1.5°±4.2°、再张力化组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565);腘肌腱重建组后方应力侧侧差值为(4.1±3.4)mm,再张力化组为(4.7±2.6)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345);腘肌腱重建组内翻应力试验侧侧差值为(4.0±1.7)mm,再张力化组为(3.8±1.9)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820)。两组均无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患者。结论对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腘肌腱重建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两种式早期临床疗效接近。

  • 标签: 侧副韧带 腱损伤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围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n=41)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膝关节恢复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临床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