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徐志敏

徐志敏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

【摘要】目的:对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实施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显示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患者。结论:对盆底重建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盆底重建手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206-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以及排尿困难等。盆底重建术是目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先进方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手术的弊端。盆底重建术是通过进口网片代替松弛的组织进行悬吊、修补,重建盆底组织架构,无需开腹创伤小,安全、无排异,术后恢复快,控尿效果好,不易复发,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并且保留了子宫其他无病变组织,对于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本院对收治的2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均实施盆底重建手术,同时给予围术期护理。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40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57.4±2.4)岁。其中有2例患者为单纯性子宫脱垂,有6例患者为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有5例患者为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有7例患者为阴道壁膨出合并压力性尿失禁。10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20例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盆底重建手术,手术重点为重建盆底结构整体性以及恢复盆底功能,对于子宫脱垂患者,实施改良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对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则结合TVT-O方法实施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对合并阴道膨出患者,则实施阴道修补术。

1.2.2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程度,耐心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方法、麻醉的方式、术后疼痛程度的评估及镇痛的方法,介绍疾病的成功治疗案例,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②合并症护理

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因此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和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必要时尿流动力学检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③肠道准备指导患者术前5天进无渣饮食、3天后改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根据医嘱术前给予番泻叶冲服,术前一天下午及晚上给予清洁灌肠,保持肠道清洁预防感染,术前一天口服黄连素以及甲硝唑片。因手术患者年龄偏大,电解质平衡功能有所降低,饮食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营养及电解质平衡,以利手术及术后恢复。

④阴道准备

术前3天每日用碘伏阴道擦洗,并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宫颈、穹隆、阴道粘膜及脱垂部位的溃疡面。从而加快溃疡面的愈合,指导患者穿宽松的棉质衣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并避免增加腹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后护理

①常规护理

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术后4小时内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患者因年龄较大,因此输液过程需要对输注速度以及输注量进行控制,防止因循环血量上升引起心力衰竭。对于存在糖尿病的患者术后需要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处理。

②阴道流血流液的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流液的情况,注意出血的量及颜色有无异味。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后24h~48h取出阴道塞纱。

③导管护理

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尿液颜色。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会阴护理,每日2次。尿管留置持续开放3天后,将尿管夹闭,每小时开放1次,从而有利于膀胱功能的锻炼。术后4天将尿管拔出。如有肉眼血尿,延长尿管长期开放时间,使膀胱充分休息。拔管前半小时鼓励患者饮水500毫升,协助排尿。拔管后,进行排尿训练,在B超下监测膀胱残余尿量,若尿量<100mL为正常,>100mL则重新置管,恢复后重新测定,直至残余尿量正常为止。

④饮食与活动的护理

术后6小时对患者实施流质饮食,3天后过度为普通饮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并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进食,帮助伤口的恢复。鼓励患者食用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因老年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粘稠度增高,术后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和绕环两组动作,每2小时一次,术后24小时床边活动,48小时下床。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活动情况,有无感觉异常及下肢肿胀等症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⑤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增加腹压的动作,避免久蹲,长期站立等,教会患者做缩肛运动,增加盆底肌的功能,术后禁性生活至少3个月。嘱患者定期随访。如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情况要及是就诊。

2结果

术后住院时间为7天到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4±2.3)天。术后随访显示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传统方法主要为子宫切除或者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为主,然而无法根治,且手术无法重建盆底结构,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盆底重建手术开始得到应用。陈美芳[1]在研究中提出,盆底重建术主要以盆底整体理论、阴部神经损伤学说以及吊床学说为基础,通过多孔聚丙烯网片系统进行治疗,具有强化薄弱组织、支撑盆底组织的有点,成纤维细胞利用网片微孔进行生长从而产生骨架结构,重建盆腔组织和功能。

手术治疗中,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朱爱萍[2]在研究对21例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从术前术后两个阶段实施综合性护理,随访显示21例患者均痊愈,且无复发患者和并发症患者。本院20例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术后随访显示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患者。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护理对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患者具有预后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陈美芳,刘卫珍.女性盆底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J].广西医学,2013,35(11):200-201

[2]朱爱萍.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