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三教一道”论的积极提倡者,以胡直为代表的,包括王阳明在内的明代王学学者分别从不同方向回答了当儒佛道三教的义理旨趣都走向心性论后,三教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王阳明和王龙溪认为,儒佛道三教在心性上的分别就在于见性有偏全,从而有经世与出世之分。胡直则认为,儒佛经世与出世之分,并非是由于所见不同,而是能否“尽心”与“不尽心”。而王塘南、薛侃和蒋信等人则相信,是儒佛所言心体的涵义不同而导致了这一分别。

  • 标签: 胡直 三教一道 王学 儒佛之辨
  • 简介:边缘性离心性角化棘皮瘤(KCM)是角化棘皮瘤的一种罕见变异,特征为肿瘤中央愈合而周边进行性发展。作者报道1例局部外用5%氟尿嘧啶治疗的KCM患者,这是第3例用该制剂治疗KCM的病例报道。

  • 标签: 氟尿嘧啶治疗 角化棘皮瘤 局部外用 离心性 边缘性 疗效
  • 简介:在反右和“文革”时期,施蛰存被迫改变原来创作小说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对古碑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从此过上了20年沉潜的生活,逐渐从人们记忆中的“海派才子”身份转向淡泊稳健的学者角色,学者风度也逐步养成。在这20年里,他选择在政治浪潮中坚守自我、在金石古碑中拓展自我、在诗词唱和中寄托自我。这一切都为晚年所取得的最后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施蛰存 学者风度 政治浪潮 金石古碑 诗词唱和
  • 简介:朱熹与王阳明作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两大代表人物,始终居于宋明理学的中心地位。宋明理学在从朱学向王学的逻辑演进中,元代理学值得关注。本文试图比较元代吴澄与明代王阳明的心性论思想异同,探求理学演变的历史轨迹。元代吴澄为心学正名,纳心学入道统。明代王阳明亦以道为其思想主题及致思目标。二人均以救时弊自任而力倡心学。吴澄于心、性分别言说。以"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言心、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言性,既以"理"为心、性之内容,又赋予心、性以"迹"与"气"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并更为重视个体性方面的表现。王阳明言心性则先验地、内在地包含个体性与普遍性之同一,并更为强调心、性作为普遍性内容的重要性。王阳明之所以更为强调心、性先验的普遍性意义以及心、性作为本体地位的重要性,是要对治朱门后学支离之病,以使学人专心致志于心上用功。由此观照程朱与陆王之异同,或可促进某些理论问题的思考。

  • 标签: 吴澄 王阳明 心性论 比较
  • 简介:一、前言课堂应该以什么为中心,在众多观点中形成了两大派别,即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在我国,因传统文化的影响,前者一直位居主流,长期以来牢不可破,成为制约我国教育现代转型的瓶颈。当前,为打破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在我国备受推崇。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使人们难以在两者间取得平衡。超越二者,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寻找一个新的方向,已成共识。

  • 标签: 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传统文化 现代转型 极端思维 课堂
  • 简介:宁夏海原县因县行政中心搬迁引起的集体上访事件已经平息了。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也许不无裨益。对于海原县行政中心的搬迁,我看到的是南方都市报6月16日发表的一篇“深度”报道,其新闻提要说,“部分老城区居民忧生活和发展将受影响,从本月10日起聚集在县委大院门口呼吁政府机构勿迁新区,经官方解释沟通,昨日事态平息。”

  • 标签: 权力中心 全能 集体上访事件 行政中心 南方都市报 “深度”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全面推进之际,广东省近期也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首次从省级层面提出汕头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 标签: 中心城市 多中心 沿海经济带 广东省 协调发展 中小城市
  • 简介:  曾令云同志是一位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却非常热爱文学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孜孜不倦.据粗略统计,自90年代中期以来,他写出了包括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和电视连续剧等多种文体的作品多部,总字数近500万,这个数字即使对专业作家而言,也堪称高产,其精神实在可嘉,让人敬佩.……

  • 标签: 作家心性 心性曾令云 怪胎说起
  • 简介: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与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是现代性并不能培育出成熟的心性。④因为教育改革对于全球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笔者在本篇论文中,试图在那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中未来教育改革的对话方向。笔者将提出三项基本主张,然后据此提供建议以为响应。

  • 标签: 博雅教育 对话 中美 心性 成熟 培养
  • 简介:“学生中心”在其基本含义方面已有主旨相通的两个论述交集区,但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在对其评价方面,不仅好处说得太满,而且沉疴仍讳疾忌医。因此,“学生中心”取代“教师中心”的先决条件尚未具备。再加上此“取代”所需的转换机制匮乏,以及“教师中心”同样有其利弊,如今实在很难把班级教学框定在某种教学理念上。现应作出的选择,看来不是将“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推倒重来,而是使之扬长补短。推倒重来和取而代之一样,似都不可取。

  • 标签: 学生中心 教师中心 论述交集区 教师的新角色
  • 简介: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的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孟子 心性论 性善论 中国文化 内在超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适性的教育》一书中提到:理想的教育应当培养心性和谐的人。教育不仅要教人学会生存,更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养料,使他们在求真的同时,变得更美、更善。适性教育着眼于学生心性的完善,是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体现教育人文关怀的最好注释。我校注重吸纳优质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家庭教育和校外资源,构建了与学校"适性教育"相适应的《多彩生命》课程,课程融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品德与社会、生

  • 标签: 适性教育 教育理想 地方课程 家庭教育 品德与社会 性和谐
  • 简介:从而也是西方思维形式的真正的观念基础,正如《范》决定了西方人的思维形式,就是中国人跟西方人之心灵结构(17)的不同

  • 标签: 伦理学基础 儒家心性 基础是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中应用向心性缠绕手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20年12月,择取研究样本来源为本院收治76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并加入向心性缠绕手指干预措施,统计分析具体干预效果。结果:76例患者经向心性缠绕手指干预后1周内肿胀好转率为(75/76)98.9%,73例患者肿胀好转患者肿胀分级为Ⅰ级;对比76例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FMA评分,护理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向心性缠绕手指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向心性缠绕手指 偏瘫 肩手综合征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