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住院老年人的护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有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保证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安全。结论对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够保证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医院应重视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工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BP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34周以内、生存28d以上的621例早产儿资料。以BPD的发生与否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并对多种危险因素与BPD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5.9%。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并发出生5min窒息、肺炎、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肺动脉高压、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败血症、产前感染、高浓度吸氧、其母有产前感染性疾病与BPD发生有关,其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产前感染、发育迟缓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尽可能避免早产、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因素。方法:两阶段完成研究,前半阶段:分析抗菌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因素(2019年1月-12月),后半阶段:抗菌药优化管理方案(2020年1-12月),统计不同阶段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结果:无论是处方书写质量(处方前记漏项、缺临床诊断或诊断书写不规范、药品规格不规范、单张处方药品种类不低于5种及超7天常用量)还是不合理用药(用药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择不当及滥用抗菌药)上,后一阶段出院带药处方改进干预后发生比例都要低于前一阶段,(p<0.05)。结论:医生因素、药师因素、患者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是导致临床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通过抗菌药不合理用药优化改进,可有效降低临床抗菌药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用药质量。

  • 标签: 抗菌药 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输血患者 3658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658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 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52%,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男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53%,女性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为 0.50%,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年龄小于18岁、有输血史以及过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数据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在输血前应了解清楚患者的基本资料,做好防范措施和应对措施,减少患者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障,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究预防措施。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在我市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中选择3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无偿献血志愿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36例,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为女性、体质量<120kg、初次献血、睡眠质量不佳、空腹状态、献血时间11:00~13:00、献血季节6~8月。结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性别、低体质量、初次献血、献血前睡眠质量不佳、空腹献血、中午献血、夏季献血均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血站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尽量避免上述原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

  • 标签: 献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视力检查方法对我市60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视力普查,分析我市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结果:600名儿童青少年中近视为125名,占百分之20.83%。125名近视学生中,有平时看电视距离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率 视力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医院门诊不良因素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择62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1),前者常规管理,后者护理管理,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常规、观察两组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低、工作负担过重率较低、知识技能掌握不足率较低、就医流程繁琐率较低、沟通不良率较低、抢救设备不齐全率较低(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1年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比,年龄越大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为药物因素、服用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结论: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需要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后再次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12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500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有输卵管妊娠流产史且再次妊娠,将其中再次妊娠正常的412例纳入对照组,再次不良妊娠的88例纳入观察组,对其再次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期间配偶吸烟、孕前超重、存在妇科病史及营养状态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及配偶吸烟是其患者再次出现不良妊娠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卵管异位妊娠后再次不良妊娠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妇要加强孕前保健,严格控制体重,注意吸烟对身体产生的危害,远离吸烟环境,延长妊娠间隔时间,以防再次出现不良妊娠情况。

  • 标签: 输卵管异位妊娠 再次不良妊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实施中药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对照组),和中药药学服务(观察组),分析影响不良反应的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中药师药学服务后,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药学服务 方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以及针对其护理的对策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分析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对比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外科换药治疗相比,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愈合不良事件。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愈合不良 愈合时间 愈合等级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7月13日~7月19日来郴州市北湖区南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父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7份,回收率99.2%,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77.6%。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最高得分为9分,最低得分为1分,平均得分为6.01分(6.01±1.82)。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P<0.001)。  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不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手段,加强对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纳入我院接受救治的60例实施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且并为接受药学服务,时间为2022年1月;再次纳入在我院接受救治的60例实施中药中药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患者药学服务,时间为2023年1月,将实施药学服务前后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具体比对。结果:接受药学服务后的患者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发生率明显比接受药学服务前的低,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实施药学服务后,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发生率更低。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药学服务 方式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性别、对疾病的认知、并发感染、低蛋白血症、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的愈合不良造成较大影响。结论:影响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偏大、BMI水平高、对疾病认知低、长时间吸烟、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有关,给予有效的干预,可以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伤口愈合不良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不良反应,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因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探究中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以及肾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是83.33%(40/48)、58.33%(28/48)、58.33%(28/48);本组探究中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种类是8种,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头孢曲松,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也是头孢曲松。结论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较为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头孢曲松药物,因此,临床治疗期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需要确保合理使用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 845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不良反应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的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 845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 90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4%;两组性别、BM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69岁、初治、涂阴、饮酒史及肝病史占比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9岁)、治疗类型(初治)、诊断类型(涂阴)、饮酒史、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治疗类型、诊断类型、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一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将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10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0例患者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40例患者输血后产生发热反应,在表2研究中显示,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具有差异,由此证明,输血次数≥3次患者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能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ICU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风险因素护理干预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15例在常规基础上加入风险因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护理干预能显著预防与控制ICU患者住院期不良事件的产生,对于提高科室护理安全性能与服务可靠性有积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因素护理 ICU护理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