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和准直器到位误差后的直肠癌和宫颈癌计划相比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均<7.0%,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相向、同向运动误差后,每毫米误差导致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分别<19.13%、18.53%、0.19%,19.87%、20.01%、0.42%和23.11%、23.45%、0.65%。结论执行VMAT计划时,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对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更加明显,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受加速器各参数误差影响依次递增。执行特定患者剂量验证时,应适当使用评价指标并以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为评估计算和测量剂量分布一致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剂量验证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到位精度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腔容积(LVCV)等参数变化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DCM组42例.按LVEF降低程度又分为:轻度异常组12例.LVEF44.5±2.39;中度异常组24例,LVEF32.8±3.80;重度异常组6例、LVEF17±3.28。用超声心动图及Simpson法测定并算出LVCV、LVEF等参数。结果:42例DCM患者与健康人比较,LVCV明显增加(P<0.01);而在DCM组内不同LVEF组间,LVCV在中、重度异常组比轻度异常组明显增高(P<0.01);重度异常组与中度异常组比较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结果表明LVCV越大对LVEF负面影响越大。在康复心脏病学中LVCV可作为心功能指标之一。

  • 标签: LVEF DCM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重度 轻度
  •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室重构患者左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对17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左室重构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采集心尖长轴左室全容积图,脱机后应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法测量LVEDV。测值分别与多层螺旋CT(MSCT)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组:LVEDV测值:RT3DE法、Simpson’s法及M型法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938、0.854、0.760(P均〈0.05);左室重构组:LVEDV测值:RT3DE法、Simpson’s法及M型法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892、0.795、0.716(P均〈0.05)。RT3DE法与MSCT测值差显著小于Simpson’s法及M型法(P〈0.05)与MSCT的测值差.同一观察者及两位观察者间RT3D测量LVEDV的差异无显著性,且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左室重构患者的左室容积,其准确性要高于传统超声心动图,可重复性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重构 心脏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学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学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 标签: 脊柱转移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2014年期间,经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PR、VR图像后处理的37例(63足)跟骨骨折病例,结合X线照片,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37例(63足)跟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MPR及VR全部显示,X线漏诊1例。结论16层螺旋CTMPR及VR图像在诊断跟骨骨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全面、直观和立体地显示跟骨骨折,弥补了X线照片不足,提高跟骨骨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制定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 标签: 跟骨骨折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MPR) 容积重建(VR)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左室重构对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SPE患者109例,分为收缩同步(SS)组35例和收缩不同步(SD)组74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4例为正常妊娠(NP)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全容积成像技术获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球形指数(SpI)、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DI)等参数。分别应用双变量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PE患者左室重构对收缩同步性的影响。结果①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VEDV、LVESV、SpI、LVMI与SDI呈正相关(r=0.335、0.361、0.635、0.680,均P<0.01);②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高血压病程、降压解痉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VEF)进行校正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pI、LVMI是SDI的独立预测因子(β=0.228、0.319,均P<0.01);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SpI、LVMI与左室收缩同步性独立相关[OR(95%CI)=1.288(1.039~1.598)、1.102(1.019~1.192),均P<0.05]。结论SPE患者左室重构导致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可早期反映亚临床心肌功能损害;全容积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价SPE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子痫前期 全容积成像技术 左室质量指数 球形指数 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utomatedBreastVolumeScanning,ABVS)用于术前手术规划及对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将我院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有意愿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3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BVS组。对照组运用手工测量加经验公式进行乳房重建术前的设计工作;ABVS组根据ABVS测量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工作。将术中实际切下的组织体积与术前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术后对双侧乳房相关径线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左右乳房各项径线差值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VS组测量的结果与术中实际切下的组织体积具有更好的一致性;ABVS组术后两侧乳房各项径线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BVS组在乳房对称性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VS测量方法可以较准确预估手术切除组织体积,提高术后双侧乳房对称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乳房体积 乳房重建 术后评价 乳房对称性 满意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2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常规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各自图像内容的差异。结果容积再现成像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平扫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骨折线的走形、碎骨片大小以及移位情况的有效诊断率均为100.00%,虽然高于常规CT平扫的92.86%、95.24%和95.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图像成像质量更高,而且还能准确显示各类骨折发生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容积再现成像 四肢骨折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区别。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旋转 固定野调強 剂量学
  • 简介:摘要我们采用光电容积描记(PPG)技术和彩色超声分别对134例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术前和术后的检测,结果表明PPG在诊断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疾病和评价疾病手术效果方面与彩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PG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可作为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复查的一种有效检查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208例怀疑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进行320-DVCT动脉造影检查,之后2~7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20-DVCT动脉造影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于直径≥3.0 mm的支架,其图像优级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径<3.0 mm的支架。320-DV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1.30%,特异性95.21%,阳性预测值86.3%,阴性预测值97.07%,准确率94.24%;诊断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9.29%,特异性96.77%,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6.77%,准确率95.04%;诊断左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89%,特异性92.73%,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91.78%;诊断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00%,特异性94.92%,阳性预测值88.00%,阴性预测值94.92%,准确率92.86%。结论320-DVCT动脉造影是目前较新的一种安全无创、有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检查方法。

  • 标签: 320排动态容积CT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测量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及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DE)所测量的右心室容积、RVEF、右心室面积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85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集其右心室全容积图像,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相关数值。将超声心动图图像导入Tomtec4DCardioView工作站,手动调节图像并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软件分析自动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RVESV)、RVEF;手动计算右心室搏出容量(rightventricularstrokevolume,RVSV)。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与二维超声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RVEDV、RVESV、RVSV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R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两种方法所测RVEDV、RVESV、RVSV及RVEF相关性良好(r=0.79、0.82、0.68、0.64,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DV、RVESV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相关性良好(r=0.76、0.79,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F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FAC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RVEF是可行的,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好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心室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本文就口攀钢生活区大气污染对767例儿童MEFV曲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所用仪器系山城电表厂制FG-6-1型肺功能计,对鼓速和容积进行了校正。常规肺功能用一般方法计算,MEFV曲线用“点值法”计算。结果表明MEFV曲线各肺容积时的流量是检查大气污染较敏感的指标。(?)75、(?)50、(?)25、MMEF及FEF75—85%在污染区比对照区明

  • 标签: 儿童最大 呼气流量 大气污染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28例(A组),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容积再现(VRT)成像。与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30例(B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4例,检出率为85.7%,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7例,检出率为96.4%;容积再现图像显示骨折20例,检出率为71.4%。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64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胸骨骨折诊断 应用研究
  • 简介:我们对成都市和郊区轻、中、重劳动工人473例,成都附近耕农298例,和成都某部队解放军战士104例用“点值法”进行了MEFV曲线及常规肺功能测定,其结果用实测值占估计值百分数的均数表示。

  • 标签: 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 工农兵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摄食管理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6月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摄食管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摄食管理干预,分析2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胃管留置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胃管留置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前列腺增生(PH)是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由于疾病存在较多并发症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医学界多本病长期关注较多。超声检查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准确了解患者前列腺体积、形态等情况,从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三维超声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该技术通过多平面成像对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不同断面均能了解其解剖结构情况,仪器中的软件也可以对检测体的体积进行测量,相比于二维超声,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直肠 三维超声 容积成像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容积黏度试验评估食物黏稠度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之间收录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性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由患者45例,所对应的干预措施如下,对照组应用容积黏度试验评价患者的疾病程度和误吸风险,然后进行饮食干预;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量化容积黏度试验中食物的粘稠度,然后给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量化容积黏度试验评估食物黏稠度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量化容积黏度试验 食物黏稠度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容积黏度试验评估食物黏稠度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之间收录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性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由患者45例,所对应的干预措施如下,对照组应用容积黏度试验评价患者的疾病程度和误吸风险,然后进行饮食干预;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量化容积黏度试验中食物的粘稠度,然后给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量化容积黏度试验评估食物黏稠度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量化容积黏度试验 食物黏稠度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