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女性尿失禁的治疗是泌尿外科大难题,我院采用膀胱瓣尿道术治疗2例女性短尿道所致尿失禁,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般资料例1,女性,9岁,车祸致骨盆粉碎性骨折,尿道断裂,急诊行尿道吻合术等,术后出现尿失禁,膀胱尿道造影示:尿道

  • 标签: 代尿道 女性尿失禁 膀胱瓣 尿道吻合术 术治 泌尿外科
  • 简介:所有临床医师都应当了解受体机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许多常用药物都作用于受体。安全使用药物需要了解受体药理学。些常见疾病与受体数目的改变或受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偶联发生改变有关。药理学和治疗学未来的进展很可能建立在发现更多的受体以及与它们相互作用的药物分子模型上。

  • 标签: 药物代谢 处方药 新陈代谢 临床研究 药物吸收 氧化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梧州543000)摘要研究证实,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对HPV检测方法进行比较。HC2检测是高危型HPV的诊断标准。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子宫颈癌 HC2检测的优越性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氟紫杉醇质量控制与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在质量控制方面,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检测、生物药物动力学等生物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厂中,以确保氟紫杉醇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验证和验证等,也在药物分析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应用方面,氟紫杉醇药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对质量保障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临床前和临床期间用于药物治疗监测,帮助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通过不断的验证和验证,药物分析技术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氟紫杉醇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氟代紫杉醇药物 质量控制 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二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检测基因变异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本文回顾和概述了美国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导和规范NGS和NIPS临床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发表和更新过程,这包括提出并更新专家共识性质的政策和立场声明,用于指导NGS技术的应用和变异解析,建立具有循证基础的实践资源以及标准指南来规范诊断和筛查,及时更新相应的文件和标准指南等。ACMG的这些文献对中国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中美在人群致病基因变异频率、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实践方面的差异,直接采用这些文件和标准指南可能不切实际。希望本文有助于基于中国人群体的遗传病数据,结合国内对NGS技术的应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的NGS和NIPS的指导文件和标准指南,为遗传病患者及亲属提供优质、高效而安全的临床服务。

  • 标签: 二代测序 全外显子组测序 无创产前筛查 政策和立场声明 实践资源 技术标准和指南
  • 简介:043549防治SARS应用化学消毒剂的常见问题及处理/赵东卫…//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29~8301.眼损伤:轻者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5~10min,也可把面部浸入盆里,睁开眼睛摆动头部,以稀释和冲洗出溅入眼腈内的化学消毒剂;重者尽快进行扩瞳,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2.呼吸道灼伤的患者应迅速脱离灼伤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吸氧;皮肤灼伤的患者

  • 标签: 解放军护理杂志 一般技术 三腔二囊管 护士进修杂志 评估方法 化学消毒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与第四ELIS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的差异性,为血液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以在2018年4月1日-2018年5月31日进行无常献血的5842例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为实验对象,同时使用第三与第四ELISA试剂去检测5842例样本。对单试剂检测阳性的样本在使用核酸检测进行再确认。结果第四ELISA试剂检测抗HCV的检测值比第三ELISA试剂检测抗HCV的检测值要高;第三与第四ELISA试剂检测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单试剂检测程阳性的样本使用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第四ELISA试剂检测抗HCV的敏感度比第三ELISA试剂检测抗HCV的敏感度要高,两试剂检测的准确性比较还值得再次讨论。

  • 标签: 第三代ELISA试剂 第四代ELISA试剂 抗-HCV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测序(mNGS)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确诊为骨关节感染的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手术途径获取感染病灶核心部位组织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规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测及mNGS检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及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以临床确诊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对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三种方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7例患者年龄32~90岁。感染部位:31例为脊柱,6例为其他骨关节。入院前症状:1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部位疼痛和发热,11例表现为疼痛,5例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5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乏力及食欲减退,2例表现为疼痛、发热及活动受限,1例表现为疼痛伴体质量减轻,1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伴腹泻。mNGS共发现3类病原微生物,累计检出频次为42例次,其中细菌39例次(包括10个菌属),占92.8%(39/42);真菌2例次,占4.8%(2/42);柯克斯体1例次,占2.4%(1/42)。37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29例,占78.4%(29/37);单纯真菌感染2例,占5.4%(2/37);单纯柯克斯体感染1例,占2.7%(1/37);5例患者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占13.5%(5/37)。37例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37/37)和67.6%(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7,P<0.05);29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100.0%(29/29)和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3,P<0.05)。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诊断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95%CI:0.866~1.000,P<0.05)、1.000(95%CI:1.000~1.000,P<0.05)和0.958(95%CI:0.866~1.000,P<0.05),诊断效能均较好。37例患者均根据mNGS及常规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药物治疗,其中28例接受手术干预。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1例患者死亡。随访3个月后患者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5.5±1.5)×109/L、(41±38)mm/h和(5.0±4.6)mg/L,均低于抗感染治疗前水平[(8.0±2.9)×109/L、(79±42)mm/h和(63±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6、8.302和6.373,P均<0.05)。结论mNGS对于骨关节感染的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感染 诊断 骨关节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二测序(NGS)技术又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已经成为临床DNA测序标准方法的桑格测序相比,NGS技术更高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信息。NGS技术在诊断及提高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鉴别院内交叉感染病原、药物耐药性研究及疫苗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如何提高NGS技术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如何进步优化二测序技术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二代测序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检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病原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为疑难危重症及罕见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更好的在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诊断领域应用这技术,基于已发布的专家共识,本文从肺部感染病原诊断思维、mNGS送检适应证、如何提高送检标本质量、重症肺部炎症性疾病mNGS结果解读策略等方面做出述评。

  • 标签: 肺疾病 感染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诊断及对临床决策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疑似脓毒症、同时行mNGS及血培养检测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mNGS检出病原是否受抗菌药物影响及对临床治疗和管理的影响。结果共收治35例疑似脓毒症、同时行mNGS和血培养检查的患儿,确诊脓毒症24例,其中病原体阳性12例(mNGS+血培养阳性3例,仅mNGS阳性8例,仅血培养阳性1例),确诊脓毒症新生儿中mNGS病原检出率高于血培养检出率(45.8%比16.7%,P=0.049),mNGS和血培养致性为74.3%。21例(60.0%)检测前使用过抗菌药物,14例未使用过抗菌药物,检测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mNGS和血培养的病原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4/21)比4.8%(1/21),P=0.343;28.6%(4/14)比21.4%(3/14),P=1.000)。8.6%的患儿因mNGS结果调整了临床用药。结论mNGS可提高新生儿脓毒症病原检出率,与血培养有较好的致性,值得应用于新生儿脓毒症临床诊疗。

  • 标签: 脓毒症 婴儿,新生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测序(mNGS)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确诊为骨关节感染的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手术途径获取感染病灶核心部位组织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规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测及mNGS检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及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以临床确诊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对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三种方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7例患者年龄32~90岁。感染部位:31例为脊柱,6例为其他骨关节。入院前症状:1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部位疼痛和发热,11例表现为疼痛,5例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5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乏力及食欲减退,2例表现为疼痛、发热及活动受限,1例表现为疼痛伴体质量减轻,1例表现为疼痛、发热伴腹泻。mNGS共发现3类病原微生物,累计检出频次为42例次,其中细菌39例次(包括10个菌属),占92.8%(39/42);真菌2例次,占4.8%(2/42);柯克斯体1例次,占2.4%(1/42)。37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29例,占78.4%(29/37);单纯真菌感染2例,占5.4%(2/37);单纯柯克斯体感染1例,占2.7%(1/37);5例患者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占13.5%(5/37)。37例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37/37)和67.6%(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7,P<0.05);29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mNGS和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100.0%(29/29)和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3,P<0.05)。常规培养、mNGS和MTB-DNA扩增检测诊断骨关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95%CI:0.866~1.000,P<0.05)、1.000(95%CI:1.000~1.000,P<0.05)和0.958(95%CI:0.866~1.000,P<0.05),诊断效能均较好。37例患者均根据mNGS及常规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药物治疗,其中28例接受手术干预。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1例患者死亡。随访3个月后患者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5.5±1.5)×109/L、(41±38)mm/h和(5.0±4.6)mg/L,均低于抗感染治疗前水平[(8.0±2.9)×109/L、(79±42)mm/h和(63±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6、8.302和6.373,P均<0.05)。结论mNGS对于骨关节感染的鉴别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感染 诊断 骨关节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