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在茶树育苗工作中,搭棚遮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阴棚的作用在于保护插穗及幼苗免受阳光直射而导致死亡,而且通过阴棚下的星点光线维持幼苗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的生理活动。然而,育苗中搭棚遮阴所需原材料较多,费用较大,尤其是大面积的连续性的育苗工作,耗用的财才,物力更大。况且,采用自然界原材料,如竹、木,草等,也往往因受季节的制约,无法解决不时之需,以致妨碍育苗工作的进展。

  • 标签: 茶苗 茶树生长 新梢 星点 茶籽 英红
  • 简介:杭州市龙井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世界第一部书,唐·陆羽《茶经》载: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说:“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以龙井为佳。”龙井始于宋朝,闻于元朝,扬于明朝,盛于清朝;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平民百姓待客礼仪的家常

  • 标签: 龙井茶 品质特征 杭州市 人文自然环境 历史演变 茶文化
  • 简介:罗溥鍒,1910年7月生于广东南海市。1928年7月,广州师范学校(今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任中学教员,1930年,受聘日本国神户华侨中学国文教员。1932年,毅然回国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之后,为振兴华攻读农艺系作课程。1936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任助教,并兼任鹤山县茶叶改良场场长。

  • 标签: 茶树栽培 茶学教育 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学校 中山大学
  • 简介:(1)鲜叶摊放:鲜叶采回后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炒制。摊放地点应保持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有专用摊放室更好,保证鲜叶水分均匀散失。摊放厚度5~10cm,每隔0.5~1h翻动一次,摊放时间为4~6h,雨水叶应适当延长摊放时间,或以人为方式加快水分散失速度。当鲜叶含水率降至66%~70%,、叶子出现萎蔫下绵时,即可杀青。

  • 标签: 信阳毛尖茶 机械化加工 技术规程 鲜叶摊放 杀青 生产工艺
  • 简介: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叶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 标签: 萎凋方式 银杏叶茶 品质改进 杀青 保健茶
  • 简介:广东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之一,茶叶发展方兴未艾.据唐陆羽《茶经》载"岭南产韶州(今韶关)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可见历史相当悠久.得天独厚的华南气候,适于各类茶树生长,汇集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尤以花香型茶树品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近代又发现了国内外独有的不含咖啡因的天然种.丰富的资源成就了众多的历史名茶,如粤北的乐昌白毛尖、清远笔架、粤东的凤凰单丛、梅县清凉山茶和鹤山的古劳银针等享誉国内外.近代我省创新名茶层出不穷,据统计省级名茶已达94个,部分名茶获得全国和国际奖.到2001年止,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已达到39%,名优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0.8万吨和3亿元,分别占19.3%和38%,比1990年递增4.7倍和5倍.成为我国名优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名优的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现就我省茶树品种的现状和优势作如下阐析,以资参考.

  • 标签: 广东 茶树品种 名优茶 可持续发展 品种结构调整 无公害栽培技术
  • 简介:,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 标签: 《论茶艺的表演技艺和内容内涵》 润茶 物质成分 茶文化
  • 简介:黎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近几年,在茶树栽培、品种引进、茶叶加工和销售、行业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国各类评大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黎平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与发达区存在较大差距,黎平产业在各个环节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标签: 茶产业 现状 发展 黎平
  • 简介: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92.1%,粘虫效果为148.4头/m^2·天,最适宜北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

  • 标签: 防虫板 北方茶园 无性良种 茶小绿叶蝉
  • 简介:通过对普洱荼加工中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生理指标进行初步分析鉴定表明,酵母茵对普洱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正象酵母菌在食品、饲料和酿酒工业上所起的作用一样,作为普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形成普洱甘、滑、甜、醇品质风格的重要因子。

  • 标签: 酵母菌 普洱茶 品质 发酵 分离 纯化
  • 简介: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制品登上了货架,袋泡茶、速溶、奶茶、面包、月饼、瓜子,以及功能性含制品,茶多酚胶囊、含片等都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茶多酚等系列产品是天然抗氧化剂,是食品行业使用抗氧化剂首选原料。这些制品的大量涌现标志着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即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 标签: 精深加工 乌龙茶 茶叶 天然抗氧化剂 茶制品 食品行业
  • 简介:“泛商业化”是笔者杜撰的一个原生商业术语,主要是指产品的一般性商业实现所涉及的消费者认知、渠道形式以及产品结果等.茶业的泛商业化,指的是茶叶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性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产品视角及产品表达方法,才能让消费者轻松接受.

  • 标签: 商业化 茶业 生活 茶叶产品 表达方法 消费者
  • 简介:在银杏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叶香、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对春嫩叶和秋成叶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最符合银杏叶加工特点的干燥工艺。

  • 标签: 银杏叶茶 品质形成 初制加工 干燥工艺
  • 简介:乌龙优异的品质风格,兼具绿茶香气之高及红茶茶汤之醇,在全国掀起了乌龙品鉴风暴。而乌龙的优异品质风格,主要在做青工序中形成。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本文主要讲述了传统乌龙与现代新型乌龙加工过程中做青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要点,并做了比较。

  • 标签: 传统乌龙茶 清香型乌龙茶 做青 加工技术
  • 简介:我国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据考证,此语出自南宋末年吴自牧《梦梁录》,记述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井风俗、掌故见闻,中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之说,为八件事。进入元代(1271~1368),常为戏曲杂剧用词,去掉“酒”字,成为“早上开门七件事,

  • 标签: 饮茶 中国人 茶文化 品茶
  • 简介:潮州单丛要挤占国内外茶叶市场,不仅要有质,而且需要量.提质扩量,是潮州茶业的发展趋向.而潮州茶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就要积极研发、应用和推广茶叶机械,提高种植、植保、采摘、制作加工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在茶叶制作加工方面,逐步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化过渡,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过渡,通过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进而促进潮州茶叶产业链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最终真正实现潮州茶业转型升级.

  • 标签: 机械化生产 单丛茶 潮州 茶叶市场 制作加工 机械化程度
  • 简介: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富硒的叶面或根际部位进行处理,摘取所施硒肥作用时间不同的样进行实验,测定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不同施硒处理条件对富硒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 标签: 富硒茶 施硒处理 生化成分
  • 简介: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897-1989),早年留学日本,考察当时先进的茶叶科技和世界情,回国后即投身于振兴祖国的农业和茶叶事业,奋斗七十余年如一日,他对事业无限忠诚,目光远大,气魄宏伟,始终站在事业发展的前头,发挥首创精神,开辟茶业内涵的一些新领域,带领广大茶叶工作者,披荆斩棘,开辟道路,推动建设事业创新前进,作出历史性的巨大贡献.被陆定一、夏衍誉为当代茶圣.

  • 标签: 茶圣 当代 出口贸易 贯彻 细茶 茶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