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023年接收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螺旋CT和MRI扫描诊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检出率与误诊率。结果: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检出率均高于CT,误诊率低于CT,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均为有效诊断方法,但是核磁共振的检出率要高于CT,并且无电离辐射,值得推广与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临床中。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年02月-2023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52例进行分析。遵从双色球法分为对比与观察2组,26例/组。对比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疼痛水平、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2组的疼痛水平等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水平低于对比组,且髋关节功能更高(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能够使股骨头坏死的疼痛现象得到缓解,同时,还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推荐使用。

  • 标签: 补肾活血方 股骨头坏死 疼痛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12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其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皮质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皮质下组(χ^2=10.04,P〈0.01),皮质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皮质下组(χ^2=8.44,P〈0.01)结论皮质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关系更密切,且随着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增加,皮质脑梗死的危险性也增加。

  • 标签: 内科学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关系 脑血管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管并发症,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也是导致患者下肢截肢、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46例糖尿病患者及124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变诊断 慢性代谢性疾病 应用 经济发展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CT(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结节27例,良性结节21例。所用CT为西门子Esprit螺旋CT机。结果结节内脂肪、钙化密度,边缘光滑或浅分叶以良性常见;结节可见毛刺、锯齿征、深分叶及血管集束征以恶性常见。恶性结节多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炎性假瘤多呈中度均匀强化,肺错构瘤和结核瘤多无强化或仅且边缘强化。结论HRCT有助于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应常规用于肺小结节的CT扫描。

  • 标签: 高分辨率CT 孤立性肺结节病变 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学
  • 简介:目的评价探究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女性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主体,选取符合纳选标准的66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联合随机数字分配法进行分组,分别是33例对照组和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和病变区域面积。结果观察组方式治疗后的有效性显著较高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评分和病变区域面积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的瘙痒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其病变区域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采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的效果较显著,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 标签: 高能聚焦超声 女性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患者的肺部结节病变性质进行划分,包括良性病变患者8例、恶性病变患者22例。均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8例为原发性肺癌患者,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例患者出现转移,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8例良性患者中,对其实施病灶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原发癌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1±1.3)个月,随访结果为无瘤生存患者17例,仅1例患者术后5个月时出现复发情况。4例转移患者随访时间为1~6个月,在随访期间内死亡。良性肿瘤患者中,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肺部结节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宫腔细胞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取材满意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同时分析两种方式对患者的痛感评价。结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中仅有1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92.00%;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中,有4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仅为77.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诊断过程中患者取材满意率,我们发现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取材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度,我们发现经细胞学检查的患者,无痛患者有174例(87.00%),未出现明显疼痛患者;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中,有178例患者出现明显疼痛(89.00%)。结论综上所述,宫腔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测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普通检测过程中患者的不适,而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宫腔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检测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CD1a在15例Rathke′s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标签: CD1A 垂体腺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学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0%~90%。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虽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日久而致的“痹证”、“血痹”、“痿证”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中药注射剂(针剂)治疗DPN的近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讨论在宫腔内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分别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腹部彩色超声进行临床检查的诊断情况和结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临床诊疗的103例宫腔内病变患者,分别对她们采用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以病理检查为标准,103例患者的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符合率为70.87%(73/10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符合率为92.23%(95/10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相对比,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腔内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其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诊断效果更佳,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腔内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腹部彩色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全面检索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单独使用α-硫辛酸治疗和应用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31,95%可信区间(CI)为(1.2,1.45)。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入选文献存在的方法学问题,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标签: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方案。方法将7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与一般护理组,一般护理组接受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接受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一般护理组患者(P<0.05),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一般护理组患者(17.1%)(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方案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DR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3G组(61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和20G组(59眼,采用20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并发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视力及眼压。结果23G组手术时间为(88.53±12.71)min,短于20G组的(121.36±28.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视力以及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2例、需电凝止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6/55);20G组分别发生5、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45%(14/55);23G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G组(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DR患者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附子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救治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疗效相对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相对较低(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加味附子汤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使患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提升,并促进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味附子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在体检或内分泌科进行基本超声检查并确诊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施行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造影技术为连续超声、对比脉冲序列造影成像。分析患者在不同占位性病变情况下的CEUS特征性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7例为乳头状瘤;5例为滤泡性腺瘤、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数统计32个。结论: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于手术或保守治疗前提供较为明确的参考信息,诊断价值高,诊断优势为实用可靠,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与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较低,神经传导速度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