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对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效果及消化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满意率、生理舒适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分数、SF-36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血液透析舒适程度、血液透析知识了解度、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几率低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8例被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进行护理延伸服务。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并降低其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冠心病 依从性 护理延伸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患者肝功能、症状改善和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ERCP术治疗,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治疗组CRP、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01),而治疗组AST、ALT、GG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肠道通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9%(P<0.05)。结论ERCP术治疗ABP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对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功能 症状改善 并发症
  • 简介:肝肾综合征(HRS)是重症肝病患者在无肾脏原发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衰竭,常并发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晚期。其特征为:(1)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肾小管回吸收功能良好;(2)肝移植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而将肾脏移植于非肝病肾衰竭患者,移植肾的功能良好。HRS的发病机制历来存在两种学说,一是“肝肾反射学说”,二是“肾外动脉扩张学说”,两种学说的交汇点,就是肾血流量或灌注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及抗纤溶物质的主要场所,在清除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系统及纤溶。抗纤溶系统各个环节均发生了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临床上常发生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皮肤瘀斑等。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的主要并发症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管、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的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确诊为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实验组应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凝血酶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凝血酶三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对症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以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h后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RR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为2.1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87%,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呼吸衰竭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将其广泛推广。

  • 标签: 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对原发性肝癌(PLC)并发门脉高压(PHT)患者相关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PLC并发PH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曲肽和普萘洛尔,给予对照组普萘洛尔治疗,3天后观察脾静脉、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TAV)、血流量(BF)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量为(712.55±83.76)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826.53±106.92)ml/min,P〈0.05】,脾静脉血流量为(273.45±43.17)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332.31±53.93)ml/min,P〈0.05】,肝静脉血流量为(1232.17±792.63)ml/min,与对照组【(1195.65±801.37)ml/min,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直径为(10.88±0.31)mm,显著小于对照组【(11.48±0.59)mm,P〈0.05】,PVP为(2.36±0.64)kPa,显著低于对照组【(2.89±0.66)kPa,P〈0.05】,TAV为(14.93±2.56)cm/s,显著快于对照组【(13.75±2.35)cm/s,P〈0.05】。结论奥曲肽和普萘洛尔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PLC并发PHT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症。

  • 标签: 肝癌 门静脉高压症 奥曲肽 普萘洛尔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