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近两年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泌尿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现如今,民众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各个科室都在积极探寻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优化临床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并且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基于此本文以医院手外科疼痛护理为研究重点,首先分析手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疼痛宣传教育及术后疼痛护理的具体实施,然后立足于多个方面,探讨手外科患者疼痛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并观察总结手外科患者应用疼痛护理质量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旨在与同业人员相互交流讨论。

  • 标签: 疼痛护理 质量管理 手外科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探讨追踪方法学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将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主要样本,与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完成。其中2021年3月至9月实施常规管理方法,2021年10月至研究结束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中追踪方法学应用前后的相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管理前发生的静脉治疗相关问题,如导管维护不当、贴膜规定缺乏规范、穿刺部位不正确以及并发症等与管理后相比明显较高,说明管理前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能够有效地对护理人员的理念进行改善,使其能够重视护理细节和过程,减少了护理中形式主义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穿刺中的痛苦,使其治疗安全性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管理 追踪方法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理论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管理,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对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医疗服务质量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实验组对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理论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有较好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及对患者的护理水平,更能使患者满意,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医疗服务质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循证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分别给予常规及循证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实际效用价值。结果:数据中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泌尿外科护理而言,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泌尿外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组长与组长轮换制相结合的方法在CSSD的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作用体现为:新护士的上岗人数(上岗即会承担所有的班次,对所有班次均能熟练掌握流程,岗前培训均由组长负责,上岗前应能通过各区域的考核)、区域的不良事件率、临床科室对CSSD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方法:在CSSD中选取四名组长,分别是去污区组长、检查包装间组长、灭菌区组长、无菌物品发放间组长。第一种方法每名组长在所在区域任期为一年;第二种方法每名组长在所在区域任期三个月,三个月后进行轮转,总期限为一年,两年间每年培训8名护士。将两组组长在任职期间培养新护士的总人数、各个区域的不良事件率及临床科室对CSSD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新护士上岗人数与对照组的人数一致,均为8个,但实验组仅需四个月即可单独值班,但对照组需要六个月,实组八名新护士考核均为合格,均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并不发差错事故,不良发生率比之前明显降低,发放给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调查表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CSSD区域组长轮换制可以不断提高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和组长的管理能力,有效保障了医疗和护理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

  • 标签: CSSD 区域组长 岗位轮换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循证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有助于泌尿外科病人早日康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50例泌尿外科患者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其膀胱功能的概况,然后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辅助大便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并以常规组为基础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两个小组在通过各自的护理后,对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并以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探讨循证护理的复健措施对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的影响,并对其生存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早期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品质,效果也比较良好,此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护理质量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21年我院90例泌尿外科诊治病案,区分护理管理措施,分析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B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尿路率(11.34±2.30)mL/s,膀胱压力(53.24±10.23)cmH2o,残余尿量(20.31±3.63)mL,发生率低于A组,且B组护理满意率显高P

  • 标签: 循证护理 泌尿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针对护士开展分层教育培训的意义。方法 择30名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开展分层教育培训,总结培训结果,统计护士培训前后临床技能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以此体现培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培训前后统计数据对比,两组统计数据对比,培训前护士临床技能评分对比培训后较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培训前护士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较培训会评分较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护士开展分层教育培训,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临床技能,确保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化,培训效果理想,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 分层教育培训
  • 简介:摘要: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医院不仅只是要求简单地治愈病情,其医疗质量也越来越重要。而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心脏”,不仅是保障医院各科室安全运行的重要部门,还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其工作质量决定手术质量。为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在消毒灭菌工作中应实施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对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必要性和必须性。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S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可复用器械处置中质量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器械作为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模式对器械进行处置和管理;2022年2月—6月期间实行12S管理模式,作为实验组。以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临床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器械中的处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满意度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S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能够提升器械处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12S管理模式 器械处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CRRT置换液配置质量。方法:采用分级管理的办法,规范高警示药品使用及请领补充,确保CRRT置换液浓度正确。结果:分层管理实施后,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分层管理实施前。结论:CRRT配置置管液时规范高警示药品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高警示药品 CRRT 置换液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分别筛选管理前(2020年6至12月)、管理后(2021年1月至6月)各3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满意度,并对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全面质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6.33%)明显高于管理前(87.00%),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护理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三级量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择定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56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三级量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和满意程度。结果:管理前两组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评分高于管理前(P

  • 标签: 三级量化管理模式 产科护理质量 管理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外来医疗器械清单管理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医院外来医疗器械(非医院自备器械)1024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了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的清单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管理组(2021年6月~2021年12月)及协同管理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常规管理组423件,给予常规管理,协同管理组601件,给予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的清单管理。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的情况,统计外来医疗器械在院内使用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考核外来器械方面企业负责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协同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相比,医院内部的外来器械灭菌及清洗不合格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单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TQM)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自2023年6月至2023年10月,选取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TQM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QM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 患者满意度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质量管理 QCC提升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采用传统方法清洗消毒的 620件消化内镜器械作为对照组,将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实施 QCC质量管理后清洗消毒的 680件消化内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各项质量控制评分以及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工作人员素质评分、内镜器械性能评分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评分等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预处理操作、漂洗、消毒等方面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CC管理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不合格率,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QCC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分析应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方法 筛选10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均接受常规健康体检,抽签将患者一比一均分为两组,设置为参考组与管理组,每组均为50例。参考组无特殊管理方法,对管理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融入全面质量控制理论,从两组受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管理后,相较于参考组,护理组对于健康体检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更高,差异统计值

  • 标签: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护理质量管理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的应用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抽选该时期的透析患者作为研究人员,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模式,即对照组常规管理办法、研究组予小组式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透护理管理质量总评分和单项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开展小组式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全面提高管理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 护理模式 血透护理质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研究的对象、数量: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分组方法及组别:抽签法、研究组、对照组两个小组,分别给予研究组(n=40)、对照组(n=40)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基础护理干预,将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感染指标合格率展开评测。结果:分析各组患者的感染合格率显示:研究组更高(P<0.05);在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统计中得知: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在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指标合格率,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应用 医院感染 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