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康复护理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康复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促进患者康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论文旨在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为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 标签: 康复护理路径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疏导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为本次研究区间,于该区间摘选4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按照随机数表法方式分为常规组(n=23)、观察组(n=23)。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平衡能力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让老年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且预后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康复护理 老年帕金森 运动功能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6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9年 4月 ~2020年 3月。采用数字盲选法,将 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33例)、观察组( 33例)。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措施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既能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又能提高运动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 ICU 收治的 10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4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早期运动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在急诊 ICU 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静脉血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急诊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通过盲选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人数均50例,部分是对照组,还有部分是观察组。前者在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在护理中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也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就肢体肌力恢复率来讲,观察组患者显然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收治的3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初发劳累心绞痛者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10例,胸痛待诊者6例。其中伴随有糖尿病16例,伴随有高血压疾病者14例。造影检查正常或者基本正常有20例(66.67%),动脉粥样硬化者10例(33.33%);ST段下移超过1mm有16例(53.33%),ST段抬高超过1mm2例(6.67%),心律失常10例(33.33%),剩下患者心电图正常。结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应综合临床诊断、检查方法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 胸痛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早产患儿 68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 2018.2 -2019 .2。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分析两组最终结果。 结果:对比组摄入奶量、喂养成效、喂养效率和观察组相比较低,结果差异较大, P<0.05;对比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 P<0.05。 结论:在早产患儿经口喂养中,可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式,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喂养 早产儿 口腔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方法2003—2005年连续3年对深圳地区部分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OGTT2hPG)、血压(BP)、血脂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调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以及成分组合特点,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采取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质代谢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调查,患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从2003年的23.00%下降到2004年的20.57%,2005年为9.60%;血脂异常患病率从2003年的18.0%下降到2004年的13.1%。结论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盾代谢.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饮食 运动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2月收取的 40例 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未采用康复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采取了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结论 针对临床血液透析患者要应用康复运动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此外,值得大力推广采纳。

  • 标签: 康复运动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仅给予研究组运动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 2个月。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AD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 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小( 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作用。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护理 心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早产患儿68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2-2019.2。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分析两组最终结果。结果对比组摄入奶量、喂养成效、喂养效率和观察组相比较低,结果差异较大,P<0.05;对比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早产患儿经口喂养中,可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式,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喂养 早产儿 口腔运动
  • 简介:目的:探索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三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级康复治疗,护理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护理组在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末与6个月末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康复组(P均〈0.05);护理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末与入选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值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实施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运动性失语病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运动性失语病人共176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听理解、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严重程度评分。[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4.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丧失及障碍程度采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进行语言训练,可以缩短语言恢复的时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失语商指数,在提高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奥瑞姆自理模式 运动性失语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对踝泵运动临床实施状况,为进行规范化踝泵运动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内各级医院 538名骨科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及自制《骨科护士对踝泵运动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自制问卷各条目 I-CVI为 0.80-1.00,全体一致 S-CVI为 0.33,平均 S-CVI为 0.90。结果 94.05%骨科护士具有指导患者踝泵运动的经验; 25.46%骨科护士所在医院无踝泵运动的统一标准; 25.09%骨科护士不了解踝泵运动的全部动作;对于指导患者踝泵运动的时间段分配、次数及频率有不同的看法。结论 骨科护士对踝泵运动临床实施方法不同,应寻找或建立踝泵运动的标准。

  • 标签: [ ]骨科护理 踝泵运动 临床实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300 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 结果: QOL-C30 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帕金森运动功能量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为帕金森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帕金森 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 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 FMA评分、 Barthel指数相比( P> 0.05)。两组护理后 FMA评分、 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中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可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仅给予研究组运动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2个月。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AD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作用。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护理 心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到2020年一年间来我院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8例为对象,按每组44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在护理方面使用常规方法,B组患者在护理方面除加上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外,其余与A组一致。对护理产生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A、B组在焦虑和抑郁程度上的评分。结果:B组患者不良情绪产生较A组少很多,焦虑抑郁评分低。同时,B组血糖控制较A组好很多。结论:不管是降低血糖方面还是稳定妊娠期妇女心理方面,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妊娠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渐进性放松训练+生活干预在卵巢早衰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生活干预联合运动干预,观察组加渐进性放松训练,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干预+渐进性放松训练+生活干预可促使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卵巢早衰 运动干预 渐进性放松训练 生活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防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入院第2d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与静脉凝血检查,排除已存在血栓或凝血异常患者。按照组间因素有可比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功能锻炼方案,比较评估两组患者DVT症状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DVT发病病例,与对照组的20.00%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可显著降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运动协同化康复锻炼方案 高龄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