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在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21年7月~2022年10月,选取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血清S100β蛋白、Hcy水平显著更高(均P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诊断价值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在法规变化频繁的背景下,药品质量合规管理变得愈发关键和挑战性。随着药品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发展迅速以及患者期望提高,监管机构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达到更高标准。

  • 标签: 法规变化 药品质量 合规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变化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06月-2023年01月,选择6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n=22例),脑干出血组(n=18例),一侧小脑出血组(n=20例),对心电图、心肌酶cTnT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结论。结果 脑干出血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K、CK-MB、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均显著高于一侧小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TnT显著高于脑干出血组(P<0.05)。结论 不同脑出血部位的心电图、cTnT的变化差异显著,脑干出血患者在心肌酶方面呈较高水平,可能与广泛脑损害相关,有望为脑出血患者的心血管监测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出血 心电图 血清肌钙蛋白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是通过设定质量控制目标后,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来达到提高及保障急诊医疗质量的目的。由于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壮大,日常医疗服务中的医院急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公共性医疗卫生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时,急诊科的快速反应、应急应变能力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急诊医疗管理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导致我国急诊医疗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思想上重视不够、程序制度有短板、标准建设难统一 、人才资源极匮乏等现实问题,导致了我国急诊医疗管理成效和质量不高,制度和标准不统一,不完善等共性问题的普遍出现。本文针对我国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地寻找解决问题根源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急诊医疗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急诊医疗 质量控制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对患者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否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状态。方法:针对我院2019年2月到10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结肠镜检查时采用常规处理,不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结肠镜检查时则增加虚拟现实技术,采用虚拟现实一体机无线头盔眼镜给患者视听服务,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疼痛水平。结果:从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后的焦虑水平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8.12±1.62)要明显高于观察组(5.15±1.05),差异显著(P<0.05);从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疼痛状态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8.44±0.96)同样也要明显高于观察组(5.92±0.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肠镜检查中对患者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还能够明显降低其疼痛水平,值得在未来结肠镜检查中推广运用。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虚拟现实技术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可以直观的结合现实物品与虚拟数据,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外科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逐步推动骨科教育模式的进步与变革,为骨科规范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阐述混合现实技术与骨科教学目前现状与意义,在理论教学、手术实训、远程培训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展望。

  • 标签: 骨科 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 教学 理论学习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作业治疗对脑出血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传播途径式的变化,为其预防与控制策略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艾滋病专报系统收集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的传播途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祁阳县1993-2018年HIV/AIDS传播途径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以性接触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7年性接触传播所占比例首次超过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所占比例,成为HIV/AIDS主要传播方式,至2018年达到99.25%。结论祁阳县HIV/AIDS传播途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性接触传播为其最主要方式,应更新更有效的措施预防HIV/AIDS传播。

  • 标签: HIV/AIDS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220例,已经在实验前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确认参与实验,已经对其进行心内科专业诊断,确认符合冠心病诊断条件,同时也已对其进行中医诊断,辩证为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等7种,均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变化探析心电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结果看,标实证、本虚证下多数患者存在明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而且心血瘀阻证下的心肌缺血情况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阻心脉证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证型(P<0.05)。结论: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相关性,可借助心电图协助诊断,同时为后续临床治疗的实施提供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中医辨证分型 相关性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凶险,但目前对超急性期的辅助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实验主要利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的优点,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技术观测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分析其力学变化特征。方法:16只Beagle犬,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同步记录心电图,在组织速度成像模式下,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后采集标准心尖短轴切面的连续5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二维动态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存于TDI-Q工作站。分别观测梗死区缺血前、后局部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结果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局部以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的峰值应变较梗死前明显降低(P〈0.05);梗死区心肌各层次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梗死区局部以及各层次心肌达峰时间均较缺血前延长(P〈0.05)。同时观察到梗死区基础状态心内膜下心肌及中层心肌分别与其局部心肌的峰值应变呈正相关(r=0.617,P〈0.01;r=0.556,P〈0.01),而与梗死区则无相关性(r=0.338,P〉0.05;r=0.218,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不同层次心肌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局部及不同层次心肌峰值应变明显减低,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是梗死区心肌结构异常、功能障碍的反映,从而导致心脏整体运动不协调,引起心脏整体的非同步化运动,是触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力学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急性心肌梗死 应变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phosphokinase,CK)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17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创面细菌计数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d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6倍;术后3d15例降至正常,2例因创面感染CK-MM仍维持较高水平,经再次扩创抗感染处理后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创面细菌计数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标签: 肌酸磷酸激酶 同工酶 电击伤 电弧烧伤 CK CK-MM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行乳腺癌患者术后 3个月内患肩功能、癌症相关症状及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其术后患肩功能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首次诊断为 I-III 期乳腺癌且首次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共纳入 71例乳腺癌患者,分四次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手术前 1天、术后第 1个月、第 2个月及第 3个月,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四次资料收集均包含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及患肩关节外展活动角度测量(患肩功能)。资料分析包含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变异数分析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t检验 (t-test)、皮尔森相关分析 (Pearson correlation)及广义估计方程式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模式。 结果 患者术后 3个月患肩关节外展活动角度(患肩功能)随时间改善,但术后第 3个月表现仍比术前差,患者术后第 3个月癌症整体相关症状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术后第 3个月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第 2个月。术后 3个月内乳腺癌患者中,未接受化疗、疲倦程度越低、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越显著、能规则执行手臂运动者,其患肩功能越好。 结论 临床医生需细心且持续监测及处理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治疗期间患肩功能、癌症相关症状、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及手臂运动执行状况,针对可调整因素进行相应干预,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肩功能。

  • 标签: 乳腺癌 手臂运动 手臂运动感受 肩功能 症状严重度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心理变化,会对实习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负面心理对于实习过程的干扰和妨碍,则需要认识到负面心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心理调节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基于此,笔者从自己的实习经历出发,分析本人在实习阶段的心理变化。然后在带教老师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岗前培训和临床指导后,加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够让实习生更加积极、自信的面对实习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人员。

  • 标签: 临床医学生 实习阶段 心理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血清TG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20例正常对照者和61例肝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血清TG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Ⅲ期肝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肝癌手术后或有效化疗后血清TG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癌术后血清TGF-α水平高于正常者,1年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TGF-α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Α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血小板(PLT)升高的意义.方法:用自动血球计数仪CELL-DYNl600检查196例乳腺癌和6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全血图各1次,比较两次结果.结果:196例病人术前PLT为(145.12±78.09)×109/L,术后l周时PLT为(212.14±78.47)×109/L,术后较术前升高(P<0.001);而良性患者无明显变化.腋窝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病人,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PLT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PLT较术前升高,PLT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预后因子,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血小板 手术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