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烧伤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患者遍及各个年龄段,在烧伤患者当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很容易出现脱水与酸中毒等情况,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等症状,这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接受静脉输液,但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的治疗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本文将针对此类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进展进行浅析。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护理 静脉输液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全瓷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100例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一种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对照组采用使用传统烤瓷牙齿修复技术的修复手术办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手术效果指标和手术的精确度。结果:相比传统修复方法,应用了全瓷嵌体修复技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瓷嵌体修复技术手术治疗磨牙大面积缺损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全瓷嵌体 牙修复 牙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病人脑血肿面积与血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脑出血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3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实验对象共计83人。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借助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脑血肿面积进行计算和统计,比较分析其与患者基本信息、血压、血糖的关系。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所选患者体重指数、性别及年龄、血糖等因素对患者脑血肿面积无明显影响,组间数据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所选患者血压对脑血肿面积有着直接的影响,数据相比差异较大,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脑血肿面积与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高血压史的患者脑血肿面积扩大。

  • 标签: 脑出血病人 脑血肿面积 血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4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采用手臂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有较高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康复状况,在手指小面积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场运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臂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切开指征。方法:选择85例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情况分成预防性气管切开与紧急气管切开,比较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手术指征。结果:接受预防性气管切开35例,接受紧急气管切开50例,预防性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占82.86%,紧急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占50.00%,预防性气管切开平均手术时间较紧急气管切开时间短。结论:中重度头颈部大面积烧伤需尽早实施预防性气管切开,而对未实施预防性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内是否有大量黏稠分泌物,且观察口鼻内有无大量血性分泌物,对出现鱼嘴状口唇、颈部焦痂形成需考虑做气管切开处理。

  • 标签: 头颈部大面积烧伤 气管切开 时机 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后其创面换药时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病例数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98例;给予统一编号后按照单双数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49例)和优质护理(49例),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创面换药时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结果 常规组和实验组护理前的情绪情感及疼痛程度相比,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持续时间、烧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情绪情感、疼痛程度均相比常规组高山效果较好,两组相比(P<0.05)。 结论 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其创面换药时疼痛及不良情绪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大面积烧伤 创面换药 疼痛 不良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CT(MSCT)三维重建技术(3D)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行MSCT薄层横断面扫描,将扫描数据经3D及MPR技术,部分病例行CT内窥镜(CTVE)观察,综合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骨折和脱位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骨折图像中。3D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1例鼻骨微小骨折未见显示;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CTVE可以很好显示骨折片后移造成椎管狭窄程度。结论MSCT3D及MPR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同时.CTVE以内窥镜角度观察椎管狭窄程度,为临床判断伤势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 标签: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骨关节创伤 CT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后巡回护士配合措施对患者手术时间的影响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大面积烧伤患者均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巡回护士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另外对比2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心态稳定率、生活自理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愈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配合率、心态稳定率以及生活自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加以巡回护士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 巡回护士配合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实施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的患者有108例,两组患者各有54例,对照组实施椎管内复合静脉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等。结果:实验组在麻醉后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波动对比对照组的幅度更低,因此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能够维持老年患者手术治疗阶段机体的稳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波动相比对照组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心率、动脉压波动幅度过大。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 老年患者 腹股沟疝修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锝酸盐平面显像联合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疾病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核医学科拟行放射性碘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在治疗前均行高锝酸盐平面显像联合颈胸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基于其结果将不适宜立即行碘治疗的患者排除,剩余患者口服131I(100-200mCi)后2-4天行治疗后全身显像+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以后者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高锝酸盐平面显像联合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对残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检出的诊断效能。结果:高锝酸盐平面显像联合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在残甲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3.8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而阴性预测值(12.50%)较低;在淋巴结转移方面,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7.97%、100%、100%、92.89%、93.53%;在远处转移方面,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1.11%、100%、100%、98.21%、98.21%。另外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剂量CT还发现4例无显像剂浓聚的典型肺转移。结论: 高锝酸盐平面显像联合颈胸断层融合显像对DTC术后患者残甲、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在远处转移灶方面灵敏度较低,但断层融合显像中的诊断剂量CT能发现部分无显像剂浓聚的肺转移病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灵敏度,因此其在DTC术后疾病状态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高锝酸盐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融合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1-2020.7内4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 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64 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 32 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 32 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施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阻滞后 2h 、 8h 、 24h 的 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竖脊肌平面阻滞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有完整妊娠记录的孕妇607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0名、GDM组307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采用ROC曲线确定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GDM组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497,P<0.05)。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8%,敏感性为77.3%;特异性分别为73.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结论 GDM患者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新生儿体重之间具有相关性,是造成新生儿巨大儿的高危因素。

  • 标签: 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