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影响。方法:选取到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人数为80例,通过分组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实验时间最早为2021年1月,最晚为2021年12月,病人抽签入组,80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麻醉方式上有所不同,对照组40例为单纯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40例为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通过疼痛评分、血压变化分析麻醉效果。结果:各组之间的血压在麻醉前无差异,在麻醉后的血压研究组优(P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肩关节 术后疼痛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31碘对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甲亢患者,均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采用AT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TD和131碘治疗,治疗周期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甲亢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131碘治疗可改善老年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不易复发。

  • 标签: 老年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计放射磺-125粒子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疗和防护安全。方法对37例碘-125粒子植入手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术中放射源消毒合格,安全防护。结论对放射磺-125粒子的植入术进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使该操作实施简例,损伤小,对放射源易防护且安全。

  • 标签: 125I粒子源 植入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方法125I粒子是一种放射核素,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操作规范,术后密切护理,加强防护。结果术后76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治疗效果较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放射肠炎的患者11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55%,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3.33%,结果比较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大大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思密达混合液 保留灌肠 急性放射性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肠炎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09年10月~2013年5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放射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差异,并统计总结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结果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并发糖代谢紊乱2例,继发肠源性感染1例,明显少于大宗研究报导关于单纯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例数。结论放射肠炎患者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放射性肠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放射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放射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檗碱片+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放射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放射性肠炎 保留灌肠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黏膜电凝术治疗放射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47例患者采用膀胱黏膜电凝术治疗,II组47例患者采用西斯泰灌注治疗,III组47例采用膀胱黏膜电凝术联合西斯泰灌注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III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I组的78.72%、II组的76.60%(P<0.05)。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II组为14.89%,III组为14.8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放射膀胱炎采用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西斯泰灌注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止血,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西斯泰 灌注 膀胱黏膜电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麻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取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Ⅱ组单纯罗哌卡因),每组20例,分别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Ⅰ组明显比Ⅱ组短,有显著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Ⅰ组明显比Ⅱ组长,有显著差异(P<0.05);在镇痛和镇静方面Ⅰ组比Ⅱ组效果虽好,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麻醉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产生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臂丛麻醉
  • 简介: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医学新技术,尤其是新型、低能、安全、易防护放射核素^125I和^130Pb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系统的出现,使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是指将微型放射源(种子源)发出的持续低能量的射几,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毁灭杀伤,

  • 标签: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 CT增强 CT引导 肺癌 医学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维生素B12联合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放射膀胱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选取40例患者,留置导尿,尿液排空后用复方维生素B12溶液12.5ml+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30mg间歇冲洗膀胱。尽可能保留较长的时间,然后排出。每天一次。地塞米松逐渐减量,14-28d为一个疗程。结果所有病例经以上方法治疗,40例患者血尿均消失,血尿转阴时间2~28d,平均11d。结论复方维生素B12联合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放射膀胱炎,所有患者血尿消失,症状明显减轻,效果显著。

  • 标签: 膀胱黏膜 临床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3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运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按处方计量设计籽原分布,全部病例在CT引导下肺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2、3、6、12、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植入治疗在按照肿瘤情况采用TPS系统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碘粒子置入的数量和分布。结果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13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98.8%。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术前护理、严谨的手术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能够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追踪等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神经及运动能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能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低浓度罗哌卡因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放射碘125粒子植入患者院外防护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放射碘125粒子植入手术后的出院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患者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及密切接触家属辐射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监测研究组患者及密切接触家属辐射累积受照量。结果:随访半年,研究组的辐射安全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收集的放射防护数据统计结果:碘125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在正确穿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家属及公众的受照剂量趋于本底剂量,有效避免了辐射危害。结论:通过对放射碘125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干预指导,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辐射安全防护的认知,主动防护,加强放射防护措施,保障家属及社会公众人员的辐射安全。

  • 标签: 碘125粒子延续性护理辐射安全辐射剂量监测
  • 作者: 陈伟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广东汕头 515000)  【摘 要】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0例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观察患者切皮前10 min和切皮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评估患者麻醉效果,监测患者术前与术毕的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切皮时HR、MAP较切皮前10 min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切皮时HR、MAP较切皮前10 min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为Ⅰ级(即麻醉效果完善),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不完善发生率为28%;观察组术毕血糖较术前血糖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毕血糖较术前血糖明显升高。结论: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完善,术中管理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帕卡因复合地佐辛注射液经肌间沟行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将150例需要经肌间沟行神经阻滞的锁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0.5%的罗哌卡因35ml;B组0.5%的罗哌卡因35ml完成麻醉后,经静脉给予地佐辛注射液0.1mg/kg;C组0.5%的罗哌卡因35ml中加入地佐辛注射液0.1mg/k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C组比A、B两组长(P﹤0.05),麻醉起效时间3组无明显差别(P﹥0.05),B组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发生高于A、C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注射液用于经肌间沟行神经阻滞时能明显增强效果和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低。

  • 标签: 罗哌卡因 地佐辛注射夜 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