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医护人员做问卷调查。结果神经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占到91.1%,其次为神经损伤患者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强化对专科医护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促进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是防范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行康复护理对疗效和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分析其护理疗效。结果试验组护理优良率92.31%(36/39),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5.13%(2/39),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实施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康复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和NLRP3炎小体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神经损伤疼痛组(NP)、神经损伤疼痛+右美托咪定注射组(Dex)。建立SD大鼠左侧全神经根性撕脱大鼠模型。术前及术后3、5、7和14 d检测各组50%机械缩爪阈值和冷缩爪评分。于术后7 d取材,采用RT-PCR检测各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及分布,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18蛋白表达。结果NP组和Dex组疼痛行为较Sham组明显,NP组较Dex组疼痛行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Sham组相比,NP组和Dex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与NP组相比,Dex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结果一致。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NLRP3炎小体以缓解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

  • 标签: 臂丛 大鼠 右美托咪定 NLRP3炎性小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可行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6例急性神经炎患者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神经炎患者,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电极刺激法,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急性神经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臂丛神经炎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路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双针法。结论腋路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双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神经阻滞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效果,综合评估该神经阻滞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阻滞方式,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神经阻滞;比较两种神经穿刺阻滞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神经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就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神经阻滞前后未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发生显著变化 P< 0.05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完成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高,而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效果分析
  • 简介: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局部镇痛完全、术中患者意识清醒、并发症少等优点。传统的神经阻滞是采用盲探式操作,要求患者清醒、合作,及时述说穿刺时候的异感及放射部位,其主观较强。盲探式操作极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和戚血管内给药;而对于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或体形过于肥胖定位困难的患者,盲探式操作有一定的失败率。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B型超声引导 麻醉 应用
  • 简介:神经是人体周围神经最复杂的结构,在创伤中较为常见,而且致残率较高,大多需采用手术治疗。如何早期确诊神经病变是影像学研究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神经基础解剖结构及多种影像学的适用范围、特征进行综述,有助于神经损伤的术前准确的定位、定性,能更好地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臂丛神经 解剖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为椎管外神经根切断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计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手术区的层次结构。神经根的毗邻关系。结果:神经根C5、6、7、8、T1依次高出锁骨上4.4±0.8cm、3.5±0.7cm、2.3±0.6cm、1.5±0.7cm和0.7±0.6cm。C5、6合干部位多在前斜角肌外侧缘,C7为单干,C8、T1合干被前斜角肌掩盖。皮肤至神经根深度分别为C52.5±0.5cm、C62.7±0.5cm、C83.2±0.6cm、C83.6±0.6cm和T13.2±1.5cm。膈神经经前斜角肌表面外上斜向内下。C8、T1与胸膜顶关系密切。结论:椎管外单根神经根切断术,方法简便、安全、刨伤小,具有可行

  • 标签: 椎管外臂丛神经根切断术 解剖学 痉挛性脑瘫 膈神经
  • 简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露肩风、粘连肩关节炎、五十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2月,采用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法治疗 臂丛神经 肩周炎 滞下 粘连性肩关节炎 肩关节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 标签: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上肢手术
  • 简介:颈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安全,定位准确,效果确实可靠,用药量小,并易于掌握,适用于上臂、肩部的手术,对于肥胖或不易合作的小儿尤为适用,现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 颈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用药剂量
  • 简介:本文采用γ谱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独居石、磷铈镧矿、钽铌矿和锆英矿冶炼固体废物的放射、有毒重金属及重金属的存在物相。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固体废物可分别归类为极低放废物或低放废物;四种固体废物的镉、铬、砷浓度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水平,但是部分固体废物中的铅或汞浓度超标1~10倍,对人体健康风险不可忽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废物的部分放射核素与重金属的物相结构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本研究为伴生放射矿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固体废物 放射性 重金属 伴生放射性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