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欧洲的室内演奏以其音准上的协和纯净,节奏上的精确合理,音乐描述和表现上的细腻准确等而被受世人的推崇,这也是音乐家们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结果。

  • 标签: 调性协和音准 节拍 节奏 音乐的描述和表现
  • 简介:本文系陈蕾士教授在1991年7月,于中国辽宁朝阳举办的“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作者现定居于马来西亚,原任香港中文大学资料馆馆长、音乐教授。是著名的潮州筝演奏家,民族音乐学家。承中国音协辽宁分会主席丁鸣同志荐约经作者欣诺在本刊发表。

  • 标签: 音乐批评 传统筝曲 发扬传统 中国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 中国古筝
  • 简介:河北省中部地区与北京、天津郊县的农村,活动着一种民间音乐组织──音乐会。这个笙管乐种,具有一套常年形成的组织形式与规矩,并在地方自制的生活空间中,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

  • 标签: 音乐会 民间乐社 乐社性质 组织结构
  • 简介:清代是中国学术的总结期,就音乐美学而言,"淡和"和"尚实"构成了它的两个维度。《乐记》以及宋儒的音乐观念在清人乐论中回响不绝,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淡和"倾向。同时,清代乐论又带有崇实、尚用特征,不仅能够客观地看待雅俗、古今问题,而且所论问题更重技法。"淡"与"实"实为一体之两面,前者是思想层面的有意选择,后者是现实层面最终归宿,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就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而言,清代是音乐文学的解体期,虽仍有"诗一理"的倡导,表现出以乐理比附"文章之理"、"诗歌之理"的特征,但这种比附已经十分生硬,且在创作实践中对文学性的重视已经淹没了音乐性因素。因此,清代乐论的"尚淡"、"崇实"倾向未与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产生共鸣,从而预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潜力的消亡,以及音乐文学实践的终结。

  • 标签: 清代 乐论 美学 文学
  • 简介:路次,是琉球王朝时期的一种仪式音乐,它是(琉球)王朝时代,国王庆贺使的行进队列和仪式演奏的室外音乐,在地方上的乡村戏剧和乡村节庆时也吹奏。作者对琉球路次六首曲目旋律路次旋律的源流,作了深入地探寻。

  • 标签: 琉球王朝 路次乐 源流 考证
  • 简介:《〈清史稿·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 标签: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
  • 简介:度过了充满怏的新春佳节,你现在的心情怎样?新的一年里,沐浴新鲜的音乐的同时,也别忘了适当地怀念一下“2006”带给我们的音乐盛宴,听一听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快乐和感动的音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拾掇一下心情,一起玩一个歌名填字游戏吧!

  • 标签: 经典 歌曲 音乐 乐之 味道 曲目
  • 简介:广东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志着这个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完善的活态传承机制,是保护广东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而保护传承人又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还要放眼未来发展,才能获得广东汉传承与发展的名副其实的现代视野。

  • 标签: 广东汉乐 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传统乐种
  • 简介:在现代艺术史上,有一些最反常规的作品,它们很难符合任何一种传统的艺术定义:从河汊里捞上来的烂浮木、贴上作者签名的尿壶、装在透明塑料管中的大便,只有动作却不出声的“独唱”,用一个和弦唱了二十分钟的乐曲、完全没有物象也没有声音的只用文字说明的“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以往的艺术定义中,基本的要素是物质材料加艺术的形式,然后才谈得上精神的内涵。光有材料,不是艺术品,因为它还不具备形式或“有意味的形式”;光有形式,不论它多么有意味,闪着天才的光辉,如果不以物质媒介为载体、不

  • 标签: 禅画 绘画作品 音乐作品 禅乐 浮木 物质媒介
  • 简介:室内是一种多声部音乐形式,演奏需要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合作。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把握好节奏、音准、和声以及力度和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仔细聆听合奏者的音质,做到相互合作。本文通过多年的钢琴室内训练及手风琴专业教学研究,以多名高师学生为训练对象,以完善室内演奏能力的培养模式为目的,通过观察记录和训练探究出了一系列的培养模式。不管是单一的乐器演奏还是不同乐器,都取得的较好的实践效果。

  • 标签: 室内乐 培养模式 演奏能力
  • 简介:日前,一年一度的两岸中秋大戏——“海峡梨园情——2011中秋京昆交响音乐会”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上演。这场音乐会因有中国首部大型诗词书法主题京剧交响组曲(《翰墨京韵》的首演而备受关注。来自两岸的京剧名角、书法名家、顶尖乐团联袂登台,一展京韵之大美,齐抒国粹之雅韵。

  • 标签: 交响乐 台北 梨园 海峡 交响音乐会 纪念馆
  • 简介:<正>随着器乐独奏艺术的发展,器乐的表现力与可知性问题、器乐审美感受的特殊性问题、每一乐器的特性问题等等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其结果,一方面直接表现为《韩诗外传》、《说苑·善说》,尤其是《淮南子·齐俗训》等的理论探讨,一方面则间接表现为西汉王褒《洞箫赋》、枚乘《笙赋》、东汉刘玄《簧赋》、傅毅《舞赋》与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韩诗外传》 《舞赋》 器乐独奏 特殊性问题 间接表现
  • 简介:由星海音乐学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的“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4—26日在星海音乐学院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基本科方面的专家、学者,各艺术高校基本科的带头人,

  • 标签: 音乐艺术院校 基本乐科 招生改革 教学 星海音乐学院 实践
  • 简介:歌唱是一种由感觉上升为运动的现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并且达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状态,其演唱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将艺术感觉阐释清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国内教授声乐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那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否建立对主要参与发声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讨一些能够促进这个肌肉群运动的肢体动作,从而达到辅助歌唱发声的目的。笔者在借鉴学习、了解瑜伽和中华传统武术的过程当中得到了灵感,创编了歌唱音操,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对声乐教育者、声乐学习者有所裨益。

  • 标签: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歌唱助音操
  • 简介:上古时代是英雄史诗的时代,夏之《大夏》、商之《大濩》、周之《大武》,都是一代之史诗性乐章,是华夏民族和国家的'创世纪'。其诗章或曰歌辞虽多失传,但大量文献证明,它们规制宏大、乐音繁复,具有很强的史述色彩和艺术感染力。且这些乐章的核心内容正是社稷和民生,因又可以说其皆为一代之社。桑林,殷人之社;《大濩》,殷商之社。桑林与《大濩》是商民族六百余年国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社事与社歌,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

  • 标签: 桑林社 社乐考引 社祭
  • 简介:2013年9月26日至27日,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韩兰魁获奖作品展演-交响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演了《音诗-丝路断想》、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等韩兰魁的代表曲目。整场音乐会的演奏热情四溢、技术精准、合作默契,尤其是在青年指挥家侯颉的细致调动下,把一曲曲不同风格的作品演绎地美妙动人。

  • 标签: 交响乐作品 音乐会 成功 《祁连狂想》 琵琶协奏曲 获奖作品
  • 简介:<正>“燕二十八调”(又名“俗乐二十八调”)是四宫还是七宫?历来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上颇有争议的问题。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曾对此指出:“唐代的宫商角羽四调,会不会是四个不同的宫,而宋人所谓七宫,会不会倒是宫声音阶中的七个调呢?换言之,唐《燕》二十八调,会不会是四宫,每宫七调组成。在作者看来,目前我们对《燕》二十八调还只是在怀疑阶段,

  • 标签: 燕乐二十八调 俗乐二十八调 四宫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杨荫浏 七调
  • 简介:<正>事隔两年再听柯有伦的歌,他成长了许多。在经历过曾经的三张创作专辑和数年来在流行乐坛浮沉的洗礼后,他更明白自己想要透过音乐来表达什么。这或许是很多自命创作歌手所缺失的,因为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例如有的人会麻木地跟着听众的喜好来创作,或是重复地卖弄着那来来去去的几句,又或者是在自己的音乐之外用各种各样的花

  • 标签: 柯有伦 活出自己 重复地 无可救药 伦格 解压缩
  • 简介:"开皇议"是隋开皇年间的一次有关律学的朝内大辩论.郑译提出采用"七始"制律方法,创立了俗乐"八十四调"与"八音之乐",万宝常则以水尺重制雅律,遂创雅乐"八十四调",在此大辩论中,都获得了成就.郑译理论与苏祗婆祖传七调无直接关系,"八音之乐"是在下徵调音阶七声之外,另立"应声"为名,作为新音阶转调时的备用音,非"八声音阶".秦腔中的"苦音音阶"与祖传七调同为中原的音乐传统,亦非是古代龟兹音阶所演变而成的.

  • 标签: 音阶 律学 音乐传统 转调 苦音 苏祗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