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备课、上课、跟踪检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是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
  • 简介:21世纪需要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的人才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用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亦是难点,本文阐述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意义,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途径。

  • 标签: 生物教学 创造教育 创造性思维
  • 简介:2016年高考我省将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即全国卷,生物学科在全国卷与我省自主命题试卷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是2016届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的关键点,也是改变复习策略的依据。

  • 标签: 全国卷 试卷分值 概念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延伸
  • 简介:文章总结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年来对免费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引导-体验(模拟教学实践和参与教学实践)-反思”为主线的“引导-体验”式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对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进行具有时空观的连贯培养。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流程和对应的评价体系,以期对实验性学科的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免费师范生 实验教学 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 简介: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依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Cu(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00mg·L(-1)时,生物炭适宜用量为5g·L(-1),Cu(2+)的去除率可达97.2%.溶液pH值在2~7范围内,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生物炭对Cu(2+)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49.0mg·g-1.水葫芦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以作用力更强的专性吸附为主,特别是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专性吸附比率高达98%以上.水葫芦生物炭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 标签: 水葫芦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
  • 简介:通过分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各项师范技能及目前师范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师范技能训练实践总结,结合专业特点,提出从课程体系完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高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范技能软硬件建设等四个方面做好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工作,使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师范技能,胜任以后中学生物的教学工作.

  • 标签: 生物学 师范技能 培养
  • 简介: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秉承知识学习与探索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学术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及创新的辩论赛形式,使参赛学生在知识经验建构、研究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主探索性研究的平台,是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标签: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人才培养 建构主义
  • 简介:21世纪是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学科的交叉和整合特征显著,国内大学普遍重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但国内高校生物科学类课程设置陈旧,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比较总结了当今中美本科生物科学类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讨论了国内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以推动国内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生物科学 课程设置 特点 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 标签: 研究性 学习 初中生物 教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物学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并需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问题。针对本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的现状和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元考核模式。通过改革原有的教学考核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教学 多元考核模式
  • 简介:为了探讨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采集无污染茶园土壤,喷施180mg/kg的硝酸铅,平衡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分析土壤中水溶性铅和交换态铅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对于土壤中水溶态铅和交换态铅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其效果与酸的类型和浓度有关.草酸对于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降低作用优于柠檬酸,输入酸对于水溶态铅的降低作用强于对交换态铅的降低.当酸浓度达到0.2mmol/kg时,其降低作用最佳,之后随着输入酸浓度的升高,反而会增加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含量.

  • 标签: 柠檬酸 草酸 茶园土壤 化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