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2016 年 5 月 6 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乒乓球等优势项目 ,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 ,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现如今,乒乓球运已经走进中小学,成为学生课程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真正接触乒乓球运,开始学打乒乓球。我国现阶段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主要以徒手挥拍模仿练习为主,这种学习方法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生运动参与情况欠佳。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到,小学阶段的乒乓球教学需要以发展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因此本文通过期待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乒乓球操对小学生进行乒乓球运的教学,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乒乓球操对小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 标签: 乒乓球操 9-10 岁儿童 运动参与
  • 简介: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米姆式传播 、强势米姆、 共意动员
  • 简介:本文运用"新社会运动"相关理论,针对2005年以来中国重大环境事件中的媒介表现,描述并阐释了环境报道在转型社会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环保在转型中国面临极其特殊的社会状况,开展"新社会运动"是必要而有效的方式,进行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是当前中国环境报道应当承担并加强的功能。

  • 标签: 环境报道 新社会运动 社会动员
  • 简介:“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 标签: 公民新闻 发展 态势
  • 简介: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既是以外来冲击和示范为诱因,又以既有格局与秩序为背景。其间的发展与演进,彰显出制度的镶嵌、渗入与竞合。作为社群组织之一,汉传佛教的僧团、僧界亦复如是。本文试图以《海潮音》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为切入点,从现代佛教的“入世”取向在其内容上的呈现与影响上的展开为线索,探讨作为嵌入之物的近代化媒介及其所承载的交往方式被引入佛教社群后,对其共享观念、社会功能以及聚合形态所产生的影响,并透视此类嵌入在中国的传统社群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形塑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当一种新的媒介嵌入社会之中时,就必然会对这个社会的关系网络产生变革。媒介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更以此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网络。《海潮音》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一种观念的共同体得以实现,这种观念的共同体又与线下的佛学院相互结合进而形成了新型的佛教共同体,促使了现代佛教的转型,同时这种转型也与根植于世俗火宅的《海潮音》发行网络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 标签: 媒介嵌入 《海潮音》 共同体 出版网络
  • 简介:公共新闻运动在美国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最初由地方报纸发起,在90年代掀起公共新闻实验狂潮,同时学界也介入进行研究。与美国历史上以往的新闻运动不同,公共新闻运动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闻专业根基的客观性原则。这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很多不满,由此一场旷日持久、百家争鸣的思想辩论拉开帷幕。客观性起源和界定什么是新闻客观性?这个问题一直

  • 标签: 可能客观 客观新闻 客观谈
  • 简介:本文以厦门PX项目的大众媒介报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这场新近发生的环保运动中,大众媒介怎样通过定义“我们是谁”的问题,进行运动中的集体认同感建构,以探究大众媒介在当前中国新社会运动以及民主政治中的角色。

  • 标签: 大众媒介 新社会运动 集体认同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