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全球治理顶层设计2015年12月14日,二十国集团智库峰会(Think—tank20,简称T20)中国启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被授予2016年T20峰会的三家牵头智库单位,并在会上联合发布《G20:从2016到2030》年度报告。

  • 标签: 国际会议 全球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理学
  • 简介:专家点评: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不同,社会治理体系更强调的是多元化手段的使用,强调的是双向对等沟通,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良性合作关系,与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更关乎“社会”。良好的服务是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础,均等化、标准化、开放式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商业信用、公安、民政等部门之间政策和信息的共享联动机制,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强化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应对矛盾和危机的能力。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 标签: 宁波经济 专家点评 公民道德意识 社会管理 社会诚信 经济发展
  • 简介:根据近日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解决渭河黑臭问题,显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渭河治理规划安排投资133.87亿元,拟由中央投资35.927亿元、省级投资18.185亿元,其余79.758亿元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采用企业自筹、银行贷款、

  • 标签: 水环境治理 中央投资 陕西省 渭河 流域综合治理 五年规划
  • 简介:从当前领导干部群体"为官不为"的问题入手,深入探讨领导干部在工作履职、工作态度以及思想觉悟上"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以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危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健全用人机制、加强内部引导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三方面的治理建议。为切实有效地治理"为官不为"现象提供治理对策与参考。

  • 标签: 干部管理 为官不为 治理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模式将实现从“管理”走向“治理”的革命性变革。“治理”在本质上是公共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过程,是多元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管理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因此,要完成这个革命性的变革,必须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管理 治理 政府与社会关系 重构
  • 简介:基于法治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普遍实践。在众多地方多元共治的实践中,存在多种实现路径,“推位让治”是其中的一种。它以“推典型让项目”、“推模式让空间”、“推规范让职权”的方式,政府让渡空间和职权,培育和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 标签: 社会治理 多元共治 推位让治 社会组织
  • 简介:治理城市脏乱问题,必须深刻分析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城市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根本的解决途径,着眼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性关怀及技术支撑三个方面,探讨了贵阳市城市脏乱治理的公共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贵阳市 脏乱治理 公共管理体系 构建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新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向互动互利的意义。社会治理创新将强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思考和实践,促使其自觉从理念、方法、载体三方面寻求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

  • 标签: 社会治理 视阈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 简介: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兰州市共减少用煤275万吨,使城区用煤量由2011年的1300万吨减少到725万吨,由此减排二氧化硫20186吨、二氧化氮6801吨、烟粉尘4191吨,分别占全年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5%、11.3%和14.5%。

  • 标签: 兰州市 治理经验 大气污染 环保 污染物排放总量 推广
  • 简介: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历史潮流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国际经济社会环境下,低碳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不容逃避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我国的政治环境而言,对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更加重大。本文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定义进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治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并对创新内容和途径进行着重研究。

  • 标签: 低碳经济 政府治理 创新
  • 简介: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加强"道德立法",在社会治理中实行"德法同构",法治是实现民主治理的根本保障。"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诚信精神呈现合情与合理的社会稳态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 标签: 新常态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 善治
  • 简介:"互联网+"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消费与文化治理"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议。?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同其他产业一样,

  • 标签: 文化政策 厉以宁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系统工程 产业走向 中国政法大学